魔弦传说

动漫美国2016

主演: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拉尔夫·费因斯,阿特·帕金森,鲁妮·玛拉,武井乔治,田川洋行,野路美苗,布伦达·瓦卡罗,肯·竹本

导演:特拉维斯·奈特

播放地址

 剧照

魔弦传说 剧照 NO.1魔弦传说 剧照 NO.2魔弦传说 剧照 NO.3魔弦传说 剧照 NO.4魔弦传说 剧照 NO.5魔弦传说 剧照 NO.6魔弦传说 剧照 NO.13魔弦传说 剧照 NO.14魔弦传说 剧照 NO.15魔弦传说 剧照 NO.16魔弦传说 剧照 NO.17魔弦传说 剧照 NO.18魔弦传说 剧照 NO.19魔弦传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00:12

详细剧情

  独眼男孩久保(阿特·帕金森 Art Parkinson 配音)和身体孱弱的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白天,久保靠着给村民们讲述怪力乱神的精彩故事赚钱,天一黑,他就必须回到家中照顾母亲。一天,久保回家晚了,曾经夺走了久保一只眼睛的邪恶姐妹(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配音)来到久保家,企图夺走他的另一只眼睛。在混战中,久保的母亲死去了,死里逃生的久保被迫离开村庄,在外流亡。  久保得知父亲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副能够保护久保不受到邪恶姐妹和其父亲月神(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配音)侵害的盔甲,于是决定启程寻找它。路上久保偶遇了失忆巫师甲壳虫(马修·麦康纳 Matthew McConaughey 配音),甲壳虫也加入了久保的队伍中。

 长篇影评

 1 ) 魔弦与鬼妈妈:Laika那些讲不完的母题

剧透,慎。 几年过去了,Laika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 当年的《鬼妈妈》凭惊艳(悚)的画风和耐嚼的主题帮Laika工作室一炮打响,之后的两部作品也都愈发有型格。不想这个时候他们竟然回过头去,把第四部电影拍成了自己处女作的硬币背面。如果这不是尼尔盖曼的原著影响太大,就是主创团队的一些执念太深。 反正我看的时候是惊异了。 这是Travis Knight第一次接过导筒。这个豆瓣上资料和履历都近乎空白的导演,其实是Laika的CEO。他也参与了工作室每一部作品的制片。都说人们会在自己的第一部片子里放进最多最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不难想见,Travis导演是有多喜欢鬼妈妈里的那些想法,以至于制作完第一部电影都没能破了这些执念,等到自己拍片时非要再讲一遍不可。 比如你看两个故事共有的五个关键词。 1.眼睛 眼睛,或者说夺走眼睛,是这两部电影共有的关键意象。只不过鬼妈妈那种在眼睛上缝扣子的场景,想来更凶残一点。魔弦传说就温和不少,比如外公白内障似的眼睛,最多叫有眼无珠而已。姐妹组理论上也该和外公一样,只是藏在假面之后未予示人,这样一来就免了单调而诡魅感加分。连Kubo在海底遇到的摄魂怪物,居然也是一个个直径比人高的眼球。比Coraline命苦太多的Kubo,从出场就已经丢了一只眼,而整个童年都在担心外公和姨妈把另一只眼睛也夺去。 要知道Laika对“夺眼”这个概念有多着迷。举个例子,盖曼小说中的鬼妈妈并没有反复诱惑Coraline缝上纽扣眼睛,而三个幽灵小孩被夺走的也不是双眼而是心脏跟灵魂。甚至,第十四道门的纽扣钥匙的设计都是导演自己加的。相比电影里一言不合就要缝纽扣,小说显然没有这样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反倒是Kubo的外公,跟电影版鬼妈妈对正常视力的憎恨如出一辙。 这些憎恨眼睛的反派,实际上恨的是情感和感受,也是害怕与人与世界的联系。毕竟眼睛是用来看这个世界并和他人交流感情的。阻断和外界(人间)与亲人(爱)的联系,在外公和鬼妈妈看来是一种优越,而在主角和大多人看来则是最可怕的境遇。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看待的角度而已,而坏人们的恨与怕或许也有自己的理由。 2. 记忆 鬼妈妈中的三个幽灵小孩说,我们忘了自己的名字,却还记得妈妈的样子。听来揪心。记忆是一种羁绊的力,尤其若是有了爱的名义,可以强大不朽。但换上了纽扣眼便是隔绝,于是自己是谁,外界是什么样,都会慢慢忘却,因此也虚弱得再难以逃脱。魔弦传说中,记忆则作为战胜反派的终极武器,逆向证明了同样的道理。Kubo向外公讲了大概这么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都不在世上了,可他们在我的记忆里。这样,他脑海中的父母,还有所有村民心中未曾忘却的故人,到最后都在同他一起作战。 记忆最强大,我喜欢这个说法。它比“爱最强大”更现实,一是因为事实的确如此,种在脑海和埋在心里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二来,记忆有好坏之分,糟糕的回忆同样强大,以致这个说法的反面也是一种残酷的事实。 3. 两对父母 Coraline撞了鬼,魔鬼却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对other parents,简直蛊惑人心。她的现实父母和魔境父母不仅容易分清,甚至每一个特点都是对照的。Kubo就没这种好运。他是在为自己父母双亡而伤心之后,才遇上了魔境父母。这对父母和他现实父母的关系就比较复杂。猴子准确来说只是他母亲的一部分。她继承了妈妈的心灵,和照顾Kubo的本能,性格中却没有那种浪漫和温柔——至少母亲清醒时还会妙趣横生的讲故事;她反倒始终机警而精神百倍,这对于各种危险倒不算坏事。甲虫将军则更不妙,直到找回自己的身份之后都没有找回做父亲的尊严。 Coraline和Kubo其实各有各的不幸。前者在现实父母那里感到缺爱,于是一开始觉得在魔境里简直感受到了人间温暖。可惜刚投入另一对父母的怀抱,爱与欢乐的假面就开始剥落,直让她从天堂掉入了恶的深渊。后者的现实父母一个不健,一个不在。后来死心作定孤儿的Kubo竟发现,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奇葩居然是父母的分身。不过也只是分身而已。他的魔境父母既没有怀念中的母亲那么温暖,也没有理想中的父亲那样高大。好在,Kubo并不像我们凡人一样斤斤计较,一个泼猴一个逗比(误)的设定又有什么,只要爱,就够了。 4. 危险的女性和无能的父亲 在塑造男女角色的时候,主创近乎有点恶趣味的喜欢阴盛阳衰的设定。女性总体来说都是强悍的。首先不消说两个故事的结构核心都是母亲形象。原本母亲的身份就兼具母性本能的强大和吞没性的一面,深挖起来,Coraline的鬼妈妈其实可以是Kubo的好母亲发展到极端的一种情况,即“保护欲-占有欲-吞噬欲”这样从爱到伤害的病态转变。幸运的是Kubo的妈妈自始至终都作为一种善的力量和精神支柱而存在。然后就是姐妹角色的设定。两部电影里的姐妹组都有神秘诡谲的特质,前者的演员姐妹花虽说在魔域里邪恶了一阵,但现实中总体还是主人公的助力;后者的大小姨则全非善类,尤其是女性亲属的身份给主角更添了一份恐惧和绝望。 至于父亲的角色,在这些强大女性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的弱。Coraline的父母就基本属于干练女强人和不成器的丈夫的搭配,而另一对父母也是按照这个权力关系来的。父亲实际是一个傀儡,必须听命于母亲,一切由她安排好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Kubo的生父作为一介名将,大概之前并不缺男子气概,但这个理想父亲终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取而代之的是稀里糊涂而毫不威严的甲虫武士,武力值并不胜于猴子母亲,却成了喜剧担当,甚至最后的牺牲也缺少英勇姿态。尽管魔弦传说中还是有西方传统的寻父主题,但这里的形式很不典型。Kubo在大半部片中费尽心机寻找的三件宝物,虽然出于他对父亲精神上的认同和本能放不下的追寻,但是到了最后,宝物根本不是最重要的,他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5. 成长 成长,恐怕才是Laika故事中最重要的母题。Coraline的成长在她开始接受并珍惜自己父母的真实的那一刻发生,Kubo则在感悟到如何从父母的爱中汲取力量时而变得勇敢坚强。至此,女孩整合了父母的好坏两面,而男孩完整了与父母的纽带。弦即纽带,即羁绊,亦是满弓一样的强劲力量。二弦即父母,正如Kubo的黑白双弦是自父母身上而来。但一切的关键,仍是他必须意识到自己便是那第三根弦,而当他以独立的自我去领悟父母的爱与精神的时候,琴才能奏响;当他自己的内心完整,才能御外敌。 最后想说,片尾曲选的绝妙。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名字仿佛在讲Kubo的父母化作魔弦之后,隽永悠长的陪伴,以及留在世上的传说。 于是矫情写做—— 吾琴两弦,泪落温柔。

 2 ) 这是一个有关祖先崇拜的故事!

1.
久保是个少年琴师,具有用三味线操纵纸偶的能力。
他的父母死了,他自己一个眼睛失明,伤害他一家的是他的外祖父和阿姨们。
他的任务是找到宝刀、铠甲和头盔三件套(其实最后没用上),用以击败邪恶的外祖父。
事实是,这个片里只有一个活人,就是久保,其他都是死者。母亲死了变成一只白猿(因为没尾巴),父亲的灵魂变成一只战斗甲虫。外祖父是死去的恶灵,阿姨们是恶灵的爪牙。

2.
恶灵外祖父的目的是把久保抓去另一个世界。他的目的在台词里阐述得很明确:“如果你还是坚守这个愚蠢没用的眼睛,你就不能和我一起在天堂生活了,你只能被困在这可怕的地狱里面,用你仅剩的一只眼睛,看着世界的遭遇,不幸和憎恨,还有死亡,我要带你去的地方,都没有这些东西,只有你和你的家人,这才是属于你的地方。”
“久保,只要你和我在一起,你会超越有事里的那些东西,你将能不朽,你还会……永生。”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久保活着是要受苦的(人间是地狱),反而,只有死后去的地方,才是天堂。因为那里“有你和你的家人”、“将能不朽”,而他的家人其实已经死了。事实上,世界上所有文化中所指的永生,都是专指死后的不朽。那些以生者追求永生的,其实都是对灵魂观念的错误理解。

3.
如何来理解这样一种“生是地狱,死后天堂”的观念。在东亚(我正在论证,这其实是全人类普遍的)的灵魂观念中,有一种对待死亡的基本看法。人的生病、死亡,不是被病毒感染,而是因为“祖先的思念”,祖先觉得孤单寂寞,所以想把生者带走,一起共同生活。生者因此生病,虚弱,遭遇不幸。都可归结为死去的亲属之灵作祟。
这种观念的衍生物,就是“祖先崇拜”,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崇拜,而是不停地取悦祖先之灵。提供吃的、用的贡品,提供钱财,让其处于安乐保暖的状态,以平抚祖先对生者的“思念”,不致沦为迁怒生者的怨灵,而把生者“带走”。

4.
在电影中,外祖父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怨灵。他派遣两个爪牙夺走了久保父母的生命,而这两个爪牙其实是久保母亲的姐妹。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祖先崇拜中,人的死亡,其实是因为“故去亲属的思念”这一核心原理。
要避免生者被死去亲属之灵带走,唯一的方式就是安抚死灵,换句话说,就是重新取悦祖先。在东亚,这类事情往往是由萨满、师公、法师、道士等异名同源的职业者操作,做的事情,一般俗称为“跳神治病”。
这些从业者往往会进入一种迷狂状态,然后让自己的“灵魂”进入亡者世界,为生者开脱忽视祖先的不周之处,同时劝说死者生前与亲人相爱的种种善行,以此让祖先之灵对自己的自私想法——觉得孤单、寂寞,而要带走生者——产生愧疚,从而达到救回生病之人,为生者续命的目的。

5.
剧中的台词,也证实了这种关系:
“你是这个村子里最善良最和蔼的人,对待这个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如此。”
“每天你都会笑对人们,还给孩子们零花钱用,比如我。”
“你……你还教会了我的孩子们游泳。”
“还有……你会给穷人们毛毯。”
“你可真是个好人,你还把食物分给那些饿了的人。”
“你总是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你是个好榜样,是。”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喜爱你的原因。”
这些全是剧中人在取悦怨灵,也就是人们在纪念祖先时,常用的一些话语。唤起死者生前的美好记忆,打消他的恶意。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劝解的话换一种方式说出来,我们在祭祖(或死去的亲人)时常会说,“请祖先保佑,给我们零花钱、毛毯、食物和帮助”。

6.
总的来说,这个剧的核心,就是围绕这样一种祖先崇拜的原则展开的。
而久保的身份就显得比较特殊,他擅长使用纸偶,同时使用三味线这一乐器。纸偶、纸扎其实至今仍是东亚葬礼上的常见物,烧个纸扎的小车、房子,是人们祭祖时的标配。三味线这一源自中国三弦的乐器,表面上与说唱有关,其实三弦原先最多见于江南丝竹演奏,而江南丝竹又多见于葬礼、送葬的场合,这和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原为哀乐一理。这样说来,说唱艺术的原初形式,似乎也和招魂有关。
结合起来,久保作为剧中唯一的生者,他进入的是一个亡者的世界,这在全剧冒险的场景展现中也很明显。宝刀所在的骷髅巨冢,铠甲所藏的“邪恶之眼”,这是泛欧亚大陆流行的一种与死亡有关的仪式物。以及主角本身阴阳眼的设定,都表明他具有潜入死者世界的能力。
所以,久保本身,应该是北亚(包括日本)、泛亚流行的萨满的化身,他的两个助手,猴子和甲虫,未必是其父母,而更类似萨满通常召唤的灵使的角色。而且他在剧中招出纸折的小鸟,也可视为灵魂一种,因为在全亚洲通行,用鸟类来象征灵魂。

7.
因此,全剧可以视为是一部有关祭祖、祖先崇拜的具体化系的影片。这和拍摄过《僵尸新娘》、《鬼妈妈》的导演的气质是完全一致的。

 3 ) 别找资源了,比起那些垃圾它绝对值得买票

《魔弦传说》无疑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家庭型奇幻冒险电影。 它的英文名字直译应该为《久保和二弦琴》,讲述了一个叫做久保的小男孩,以二弦琴为武器,在随从的帮助下战胜恶龙的故事。而故事的转折和结局表明,电影的主题是对家庭和亲情的颂扬。 《魔弦传说》是莱卡动画的第四部长片动画。在我的眼中,莱卡动画一直是个理工男,他们逻辑缜密、精益求精,感情真诚,但是缺一点浪漫。 作为一个专攻定格动画的公司,它早已经口碑在外,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技术的偏执和执着。完美主义的性格渗透在莱卡动漫的每一帧画面之中,《魔弦传说》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莱卡动画的技术水平自然无可挑剔,但正如上文,他们的作品有共同的缺陷,就是表现情感方面略显呆滞。所以,如果愿意牺牲一点点情感诉求,着迷于大银幕的精美画面,《魔弦传说》绝对是好选择。 莱卡动画在这部电影中用了很多类似折纸动画的技巧,不同于《鬼妈妈》《盒子怪》等黏土动画,折纸形式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精妙的轻盈。这种飘逸的感觉与电影日本文化的背景相得益彰。同时与电影中鬼魂、亡灵的奇幻风格成为一体,将武士的战斗刻画得更为灵巧,会给人非常好的视觉体验。 电影最出色的部分,还包括日本风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魔弦传说》所表现出来的好莱坞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甚至有逼近《功夫熊猫》中的“中国风”的意思,是好莱坞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优良继承。 《功夫熊猫》的中国细节细致而入髓。仔细听两遍乌龟大师圆寂的配乐,就会明白为什么好莱坞是地球上电影最高水平的代表。好莱坞配乐大师对中国民乐悠长深邃的理解,强于99%的中国音乐专家。 《魔弦传说》将视野对准了武士。 日本是世界上动漫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然而,尽管出了今敏、宫崎骏、押井守等一干动画大师,武士题材的动画长片却并不多见,得到世界性认可的就更少。这可能源于武士道文化和日本侵略历史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武士道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格格不入,早已凋零。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细田守的《怪物之子》用日本动画电影的形式对武士道文化进行了现代性的解读呈现。如出一辙,它也用了一个奇幻的故事,使用平行空间穿越的设定,以设计出独立的故事空间,避免现代社会可能对电影主题造成的道德捆绑,并且只留下武士道精神中的积极元素。 好莱坞的《魔弦传说》就更进一步。电影虽然用了武士的符号,但它的主题核心全部剔除了武士道,还是好莱坞电影最常用的家庭观念。 好莱坞的日本小子久保,上演的是一出中国的“劈山救母”。

 4 ) 《魔弦传说》中的日本传说、妖怪、浮世绘和折纸艺术

由莱卡工作室制作的第四部定格动画电影《魔弦传说》 (久保与二弦琴)即将在国内公映,由CEO特拉維斯·奈特首执导筒,在此之前他都是以制片人、首席动画师的身份参与其中,如《盒子怪》、《通灵男孩诺曼》和《鬼妈妈》等。这次以日本文化为背景,能看到片中从场景到角色,都深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启发。故事自然不是本片的长处,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定格动画拍成这样真是登峰造极了,本文只是从传说、艺术作品及借鉴影片的角度来具体看一下这部影片。内容有参考导演的访谈、陕西师范出版的《图解日本妖怪大全》一书及yokai.com对日本妖怪的介绍(上周很荣幸见到导演本人,有些问题也得到了他的官方解答)。

浮世绘《 神奈川沖 浪里》 影片开场的巨浪即是出自浮世绘《神奈川沖 浪里》,这是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画家以以出人意料的构图、转瞬即逝的千姿百态,勾勒出浪涛的姿态,并衬出船上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在《魔弦传说》中则变为动态,母亲带着襁褓中的孩子泛舟而上,彰显母性的伟大。

《神奈川沖 浪里》

齐藤清的版画 据特拉維斯·奈特在访谈中表示,对《魔弦传说》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版画名家齐藤清。他的画多以建筑见长,所有的房屋都很经得起生活。

齐藤清版画之一

#来自导演的解答# 大奇特:片中藏有不少浮世绘、纸手工艺、妖怪和传说,除了《相马旧王城》和《神奈川冲浪图》,还有其他浮世绘作品在其中吗? 特拉维斯·奈特:视觉上我们确实借鉴了很多浮世绘的灵感,就像你说的《神奈川冲浪图》,我们把它用在了电影的开头。但是最关键的视觉启迪来源之一,其实是斋藤清,他是1920年代日本的一个艺术家。关于斋藤清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他早先其实是做传统的日本木版印刷工艺出身的,但他自己当时也是受到很多西方画家的启发,比如毕加索。所以他借鉴了东方传统的木版印刷工艺,以及西方现代的美术方式和理念,两相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深深启发了我,我们也可以这样将古老和新鲜,东方和西方的事物相融合,然后做出真正崭新的东西,并且完成一种跨文化的尝试。

民间传说《子育幽灵》 据IMDB资料显示,本片有参考高畑勋的动画《怪物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1968),具体哪里有参考呢?对照便知,久保的发遮眼造型就是鬼太郎的翻版。而纸芝居版的鬼太郎漫画前身是“奇太郎”,创作于1933年至1935年间,由民间故事《子育幽灵》(子育て幽霊)改编。《魔弦传说》开场的母女戏应当也有借鉴八幡浜市的绘画作品《子育幽灵》中的母女二人,我猜。

《子育幽灵》

《怪物鬼太郎》

妖怪「土云」 久保表演折纸故事时做了一只纸蜘蛛,型应当是妖怪「土云」。它是一只巨型蜘蛛,传说长着鬼脸与虎身,可幻化成美女和少年。相传日本武士源赖光在寻找大骷髅的路上就遭遇过土云,后者就曾变身勾引武士,终被识破打回原形。《魔弦传说》中纸武士与纸蜘蛛大战的戏码,算是再现了这场打斗。

妖怪「波山」 同样,久保还做了一只大黄鸡,这是妖怪「波山」。相传「波山」是一只会喷火的鸡,说是养了七年以上的鸡生出的蛋,孵出来就会变成「波山」。它会自己破壳而出,出生时像蛇,会钻入房屋地板下,在黑暗中成长,之后会变成鸡的模样,不过这个过程绝不会被人看到。长成鸡的样子后,便开始活动。会一点一点吸食熟睡人的血,最后把人害死。生出「波山」的母鸡会像公鸡一样打鸣,这时,就要立刻把鸡蛋烧掉,并把母鸡也杀掉。

妖怪「巨骸怪」& 浮世绘《相马旧王城》 特拉維斯·奈特曾表示,他深受定格动画大师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的影响,并表示电影《辛巴达七航妖岛》(The 7th Voyage of Sinbad,1959)是他的童年最爱。《魔弦传说》中的巨型骷髅,我先前认为是取自哈里豪森为电影《杰逊王子战群妖》(Jason and the Argonauts)设计的骷髅兵,蒂姆·伯顿也刚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中致敬了一把。但看到下面第二幅画,就知道它更多是来源于歌川国芳的浮世绘《相马旧王城》(相馬の古内裏)里的「巨骸怪」了,这画现在也是日本的装饰名画。

《魔弦传说》中的《相马旧王城》山寨货

《相马旧王城》正品

日剧《大川端侦探社》里的主要场景

相传,巨骸怪并不友好,它的巨大身躯是由因饥饿或战死沙场的亡灵尸骨组成的,因而巨骸怪看起来精神萎靡。《魔弦传说》中的巨骸怪看起来也是一副病怏怏、慢吞吞的邋遢样。

电影《杰逊王子战群妖》

#来自导演的解答# 大奇特:看采访说,您受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很大影响,并表示《辛巴达七航妖岛》(The 7th Voyage of Sinbad)是您童年最爱的影片。片中哪些灵感是受他启发呢?本来觉得大骷髅是,但大骷髅看起来是歌川国芳(UTAGAWA Kuniyoshi)的画《相马旧王城》(The Ruins of Sōma Palace)。

特拉维斯·奈特:其实两者都给了我灵感。最初的启发的确来自雷·哈里豪森以及他拍摄的各种怪物电影,比如《伊阿宋与金羊毛》,里面他最标志性的时刻就是一个真人演员Jason对抗一整群骷髅战士,然后把这一个片段现场制作成了定格效果。定格的道具或者人偶你们能看到都很小,比如久保,只有20多厘米,比较大的比如这个甲壳虫,也只是有45厘米左右。动画师往往要比人偶大很多,这样方便现场调整拍摄。我们都很爱雷·哈里豪森创造的这些怪物形象,也的确把这些灵感运用到了《魔弦传说》中作为对他的致敬。但我们也尽力做得比他更好,比如我们其实把电影中的骷髅原形做得很大,比动画师都要高大。据我所知,这应该是第一次定格动画的人偶比真人还大,它真的很高,我们把它做到将近5米,重达200公斤,动画师要爬梯子去调整每一帧画面它头的动作和位置。它是你提到了两个灵感的融合,但主要还是雷·哈里豪森。

妖怪「化鲸」 「化鲸」是日本传说中海上的一种妖怪,也称「骨鲸」。类似一个鲸鱼骨架,据说任何看到它的人都会带来不幸。不过在《魔弦传说》中,久保和猴子是在一头冻死的鲸鱼腹中躲避暴雪,只是造型上与「化鲸」相像。

妖怪「夜雀」 片中,久保造了一群麻雀,与一只真正的麻雀结伴而飞。在日本传说中,这有点像集结成群的「夜雀」,它们就像普通的麻雀,只是昼伏夜出(和蝙蝠差不多),经常出现在偏僻的山口和树林,成群集结,声音嘈杂。一旦飞入路人的袖口,那么此人必将面临不幸,所以人们在旅行至麻雀聚集地时,往往会紧闭袖口。

看这哥们儿的袖口,玩完

章鱼怪 海底的章鱼怪,应该与日本传说无关,更多源于《异形奇花》(Little Shop of Horrors,1986)中的食人花,以及雷·哈里豪森为电影《深海怪物》(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1955)设计的大章鱼,似乎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怪物的灵感来源。

月亮王 日本传说中应该没有这号人物,除非是《暗杀教室》里的杀老师……“月亮王”这个角色倒是出现在特瑞·吉列姆版本的《吹牛大王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中,由罗宾·威廉斯的脑袋扮演月亮王,设计上像是一个人造卫星,与《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里的月亮相当。《魔弦传说》中的月亮王是以一位日本老者的形象出现的,但他的相貌,似乎是参考了已故英国演员彼得·古辛,古辛经常出演恐怖片。最近《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里也有用CG还原了他当年的塔金角色。这当然是我一厢情愿看着像了,我还觉得村民里的老太太像高仓健呢。

《吹牛大王历险记》

彼得·古辛

月亮兽 月亮王变身怪兽之后,感觉是《异形》(Alien,1979)和《食人鱼》(Piranha,1978)的脑袋,加上雷·哈里豪森为《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1981)中设计的蛇形美杜莎的尾巴。

雷·哈里豪森和他设计的蛇形美杜莎模型

对哈里豪森老爷子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范克里夫大尉 翻译的两本画册——《雷·哈里豪森的电影概念艺术》和《雷·哈里豪森的电影奇想剪贴簿:六十五年影艺生涯中的模型、绘画作品与回忆》,两本书都是后浪出版的,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日本传统折纸 最后,要说一下片中的日本折纸艺术。虽然中国对纸的使用历史比日本早600年,且有自己的折纸传统。但目前,日本确实是全世界最好折纸的国家,也诞生了大批折纸艺术家,《魔弦传说》中的久保也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日本的传统折纸最早见于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井原西鹤在1680年提及的折纸作品“雄蝶.雌蝶”。

久保进村,用了简单几个镜头就表现出纸工艺的伟大—— 纸质舞龙、纸灯笼、纸伞、纸篮和纸扇

这场戏还用树叶做成了“纸风船”

折纸艺术中最具盛名的当属千纸鹤,千纸鹤的传说也源于日本,比如说折出1000只纸鹤,愿望就会实现。在日本,仙鹤是一种神圣的生物。现在,纸鹤用来祈福、祝福,代表和平与健康。 《魔弦传说》中,创作者两次用到金鹭,用它们来承载死者的灵魂,送它们去任何要去的地方。与中国的孔明灯的寄托哀思功能类似,影片结尾,可以看到用来「御盆」的金鹭与纸灯同时出现。

在久保的梦中,他见到了装有头盔的纸屋,这里的纸屋不就是现在的纸质立体拼图建筑模型吗?在很多日本工艺品店都可以见到它们。

据说莱卡工作室的部分人偶师被要求参加折纸课,另一部分则前往瑞冈历史博物馆观赏折纸展。 动画师凯文‧派瑞负责好几个折纸场景,动画总监布莱德‧雪夫则要求折纸必须兼具功能和奇幻:“制作折纸动画的第一步,就是拆解真正的折纸,去研究形式与折法。”他说,“有了基础的认识,下一步才是技术测试——忠实地用动画去呈现折纸的过程。技术测试要给导演看过,再讨论镜头的的情感表现,例如导演可能要高雅一点,或愤怒一点。”

就连影片片头的两个公司logo也是用的折纸形态

 5 ) 我理解中的Kubo,一个充满死亡哲学与救赎的悲喜剧

2017.1.17 我不想回复留言,也懒的去争辩,以下就当统一回复。
---
你要真觉得我是水军,我也没办法了。还有不要纠结是爷爷还是外公,i don't give a fuck.
这片子中国还没上映前我就写了,那时候评分人数1000好像都不到。你要反驳可以,不要给我套不爱国的高帽子,谢谢。说我文笔不好的我在这里再说一次,不是秀优越是你一定要逼我说,我初一读完就移民美国了,爱信不信。
最后,一部动画有没有诚意,你自己去感受。我的影评骗了你或者谁去看这部片的,你自己好好想想,说的好像我真的能挣个五美分一样。我不是说别人有多幸苦,或者说你行你上,而是作为一个观众你能感受到一个在用心做事,有热情有诚意的人出的作品,单单这一点,就可以感动我。
我尊重你不喜欢的意见,我也无所谓你在下面也跟我叨叨哪不好,我没删一个说不好的留言,我也从始至终就没逼着谁一定要喜欢这部片吧,那请你尊重我,喜欢这部片也是我的自由。
---

长篇,话痨。PS,反派妹妹真的好吓人,我会说其实一开始我是为了反派去看的?!
装逼开始于说完那句你没看懂 - 各种剧透 - 想看电影的就不要往下阅读了

Kubo and Two Strings(魔弦传说)这是我近年看过的动画电影之中最好的那一部,并且相比较Zootopia(疯狂动物城)我更喜欢这部影片。

Z是一部用来反映和记录这个时代的改变而必然产生的结果,讲实话Z唯一的笑点就只有树懒那个部分,有些地方看得我甚至有点尴尬,因为太过于政治正确。虽然按道理来说“这是在体现正确的三观”,但是总觉得是在迎合大家认为正确的三观而让观众产生了某种共鸣。更不要说其实一眼就能看穿的结局。当然最后我还是给了五星,毕竟不可否认确实是一部好动画。

反观拍摄Kubo的公司(也是拍摄了鬼妈妈的公司 - Laika @小明),还是专注于微观的家庭观念,而不是宏观的时代观念。加上可能因为是东亚文化(日本)所以更能让我产生共鸣。但是!它又有些不一样,之前说了,虽然是东亚文化,但是主打日本背景,所以我无奈且惊讶于豆瓣某个打了一星的人的无知,他说了一句,“非常不推荐能看懂中文的人去看——不被气死也会被无聊死的。”

讲真的,一个人是有多无知且自大才会把日本和中国混为一谈。不管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与曾经中国对日本的文化的影响,客观而言日本完全是一个独立并且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文化背景和国风民情的国家。还有,欧美有很多对东亚文化的接触,在早期很大一部分上都是通过日本才了解的,接着才是中国和韩国。而韩国现在的流行文化对外(国际)一样比中国的影响力要大。我只想说有大国梦不可耻,可耻的是把无知当荣耀。

画外内容:讲实在的功夫熊猫对我而言才是庸俗的故事,不过是做到了卖萌(熊猫)加热点(功夫),一样是成长加历险,最后打败大魔王,就因为是用了中国做为故事背景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吗?能不能不要这么不要脸。能不能不要一看到以东亚文化为故事背景的就往自己(中国)身上贴?特别是贴完之后还以一个中国人身份说这个(日本/东亚)文化刻画的“不正确”或者文化背景了解的不够深刻,知不知道这很不礼貌?说到底日本不过是和中国有共通性,别人其实并不是在拍中国人的故事,好吗?你就是放大了来看,别人也只是在拍一个历险故事,不一定要和日本有关系(那不过是等同于选择了一个风格)但是和日本没关系也不一定要和中国有关系。
PPS,还有些人觉得日本人在用中国字,别人用的只不过是汉字而已,和现代中文无任何关系。

讲回内容,以我所受到仅有的历史知识里来判断制作方刻画的日本精神和东方家庭观还算是蛮正确的。

首先他们融合了几个元素,第一个是,日本 - 猴子的形象并没有让我想到孙悟空,而是桃太郎(为什么每次有的人一看到猴子就要联想孙悟空我也是不懂)。第二个是,欧美 - 甲虫,它让我想起了暗杀教室的某一集好像说到日本盛产某种天牛(Beatle甲虫)然后当时还有人特意捕捉收藏,当然这个或许联想的有些牵强了,因为我也不知道那个是不是天牛,但是主题曲是Beatles(披头士)的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真的很好听强烈推荐!),所以更可能是因为披头士,哈哈蛤。第三个是,中/日(东方) - 宝莲灯加七仙女的感觉,七仙女只不过是因为故事里的妈妈没有兄弟(二郎神)只有两个姐妹,主要核心故事和宝莲灯相似度有80%以上,所以共鸣非常大。我一直都觉得能把一个老故事,甚至很容易俗套(在国人眼里要是国产这样的故事目测只能卖个情怀)的故事说得有趣,还是很厉害的。更不要说这还是一部定格动画。

再说说其它细节,为什么我说这是一部悲喜剧,因为首先这部片子通篇贯彻了死亡哲学(日本有涉猎这样的题材,但是中国大部分都是很反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教育的)。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第一部从故事开始到结束呈现了父母陪伴孩子从生到死的动画。

主要说几个点:

1.

一开始母亲背着还是婴儿的Kubo在海上逃难,那个时候母亲都以为父亲已经为了保护她们而“牺牲”了。隐喻一点来说,这更像是全职母亲在家带孩子,父亲一个人在外打拼。动画没有更多的表达母亲是怎么把孩子带大的,因为后期很明显母亲有痴呆的症状。但是动画早期因父亲形象的缺失,这就更像一个单亲家庭。加上母亲磕到头,神志一直不清,反而要孩子照顾母亲。
听上去很狗血,非常像东亚(特别中国一些家庭电视剧)凸显孝道的设定。但是这种故事的设定却非常符合东亚文化对家庭的幻想和对孩子(尽孝)的期望。

2.

接着说Kubo去集市卖艺换粮食(用魔法表演纸人打斗说故事)。纸人虽然没有明显表示会痛,但是会带有目的性的(被Kubo操控)去杀害敌人,而结果是会戏剧性的用红色碎纸当成血洒满天空。而观看的他表演的群众中反而大多镜头都是成年人,其中一个成年男性看到砍杀一幕捂住了嘴巴一副要吐的样子。反观他作为一个儿童,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觉,而是更加投入的在如何说好这个故事。仔细想想就会觉得,一个小孩在这么小就知道杀伤会带来死亡,并且流血,却依旧能冷静的说完一个故事,也是被迫早熟。
(PS,纸人和minion属性类似,包揽了本片80%的卖萌。可它的卖萌更有“技术性”。)

3.

我喜欢对白里有句台词说,when you grow stronger,the world become more dangerous。
当你(的魔法)变得越强大,这个世界(反而)会变得越危险。
类似的句子出现在蜘蛛侠里,不过相对更“正能量”,那句话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对于我而言,前半句我会理解为,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
我更喜欢这句话,因为我喜欢直接点破现实的真理。
当然,这部电影里面还有一句话是,memories are powerful too。
即使你爱的人(家人)离你而去(往生),但是你们对对方互相的思念和爱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简言之,这个世界最大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他的魔法,而是爱与思念。
but of course magic is big part of it, and that makes the show happen, and more dramatic。

4.

其实电影看得不少的都能猜到那就是爸爸(美国动画的套路),我对日本不那么了解,但是就以我所了解的日本文化,最大的耻辱不是死(按道理来说中国人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从历史上来说切腹=荣誉,因为你觉得你死的很有意义,特别对于一个武士而言)。你不杀他,抽掉它的记忆,变成一只虫让他苟活,这就是羞辱,应该比死难受。
但是即使变成了一只虫,他还是选择了猴子。

5.

有的人也质疑说明明技能是琴艺施法还硬是要去找那三样东西,最后毛用没有为什么还要去找,真是为了推动剧情而推动剧情。不过在寻找的过程中,母亲说,当时自己选择跟父亲在一起,因为四个字,那就是:you are my quest(你就是我人生的目标/意义/征途)。而征途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过程中认识自己,寻找自我。
因为最强大的力量一直都在身边,就好像最后需要那个头盔其实一直就在村子里一样。
而放弃了征途上获得的武器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
武器 = 暴力,而Kubo最后选择了琴(自己和父母的记忆与爱)来打败反派,这个选择更符合东亚佛教/儒家文化的感化。
主流动画里被打败的反派,要么变成烟火(看不到血腥),要么就关押到某个地方(让反派搞笑一下或者暗示有第二部),只有这个地方有救赎:所有村民都原谅了反派,甚至说他是一个好人。东亚文化倾向于忍,而忍即推进到容忍,接纳,给予他人第二次机会(理想化的看法,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两码事)。
母亲憎恨爷爷因为他夺走了自己丈夫的生命,和孩子的眼睛。
父亲憎恨爷爷不让他们在一起(并且换个角度来看不打败爷爷就不能和母亲在一起 = 父权的争夺)虽然戾气不高,毕竟是动画,但是深入的话这部片其实完全可以成人化复仇向。
孙子憎恨爷爷因为就是他破坏了自己的家庭。
所以原谅不只是救赎了爷爷,也救赎了自己和自己的父母。

6.

东亚文化非常喜欢把神拟人化,潜意识里神就是人,人就是神。
这个故事里的设定是,被神挖走了眼睛你就能成为神,而神是完美的,不死的。
其实老爷子讨厌父亲是个凡人,害怕被打败(死),看到了孙子之后夺走他的眼睛一个可能是怕他变得强大打败自己,另外一个可能或许是因为如果不死,对方就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可以永远是一家人。(而第一种可能是典型的父权/食物链所描述的社会)
作为凡人的你会经历生老病死,看到深爱的人离你而去,短暂的一生都是痛苦的。只有神能看到真相(虽然是瞎子)。
Kubo说,有眼睛才能看到灵魂,你想把我的眼睛夺走是因为你害怕我看到了世间的色彩。
最后Kubo把神变回了人。
老爷子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一只眼睛是被Kubo一开始划伤的,而另外一只能看见的眼睛或许是之前夺走Kubo的那只,也就是说,Kubo成了他(神)的眼睛。

7.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跟父母渐行渐远,而他用来修复琴的线就是用的关于父母的回忆(遗物)
这是永远无法被切断血脉中的羁绊,再被他重新再连上。所以片名为什么叫Kubo and Two Strings,就是为了点题Kubo和他爸妈。

最后,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悲剧是因为它拍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即是,父母是会离开你的。
当然这个故事里表达的更强烈,父母的一生为了你,并且因为你,而死了。当然这个不是故事要传达的理念和目的,但是确实是一个理解的方向。虽然主要还是因为故事设定而走的过程,可是对于东亚文化而言,似乎是一种所被广泛接受的道德理念和三观。所以孩子应该也为父母做出牺牲。(Kubo的眼睛被爷爷抢走了)
包括里面几次提到消逝的谈话内容。
比如放水灯的时候是为了让往生的人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母亲肉体的死亡(可能也因为魔法被分散出去,所以造成了老年痴呆的症状),之后变成了猴子,甲虫问她为什么不告诉Kubo她就是他的母亲,她说因为她(在魔法用完之后)也是会离开的,不想让Kubo太伤心。猴子等于是母亲把自己的精魂或者某个部分注入到猴子木塑里面。
在路上天空的鸟在唱歌,Kubo问鸟在唱什么,我不记得猴子是说,是在为死去的人唱,还是为了带领他们离开,差不多是其中一个意思。
最后父母双亡。所以说其实整改故事都贯彻了死亡这个元素。

在船上一起吃饭的时候,Kubo很开心,因为以前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吃(因为母亲会进入痴呆状态也就不存在任何的互动)现在有人陪他吃饭。让我想起了最完美的离婚里面那句,两个人吃饭才是吃饭,一个人吃饭只是在吃饲料。
其实回头想想那是很温馨的一幕,即使他当时不知道座在他对面的就是他的父母。

最后从欧美文化中看到他们理解中的亚洲文化不是很有趣吗?

----------------------

其实这个才是我的目的哈哈哈哈:

有个评论说
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用爱战胜了邪恶的故事。披着东方文化外衣,内核是欧美最流行的家庭观念(这个好像还真是缺什么就要表达什么)。

我同意这句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用爱战胜了邪恶的故事。其他的完完全全都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过激之处纯粹是因为我不希望别人错过这部好片。如果我写的能够激发别人去观看的欲望,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哦。。。还有我写爷爷真的只是因为顺手而已。。。= L =
然后我对于亚洲文化的片面了解是因为我13岁就移民了。

其他的我就不回复了,谢谢抽出这么多时间来看,因为我知道我写的很长,而且很话痨。嘿嘿。

 6 ) 日本外衣,哥特皮肤,美国性格,东方内核

在美式动画的世界里,一向以真正童真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成长的真诚关怀,和成熟的CG技术为标杆。然而,在这片大海里,有另一座异军突起的小小山峰,它不搞合家欢,不搞三维CG,不与主流正面对抗,却以独特的哥特阴森画风,和令人拜服的定格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坚决不卖萌100年不动摇,从而吸引了一批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它就是LAIKA动画。

这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说到《僵尸新娘》和《鬼妈妈》,你也许会有些许印象。看似恐怖片,实则是阴森高冷中带着童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再用定格动画来展现,就是它的特色。所谓定格动画,就是动画内容都是由实景模型一帧一帧拍摄出来的,极其费时费力,但却有别样的真诚感和朴素的生动气息。

在LAIKA的最新作品《久保与二弦琴》里,哥特风和定格动画的传统都得以保留,更令人惊喜的从日本文化取经,获取了丰富的东方美学元素,这份东方的神秘和哥特风的阴森相结合,形成了这部动画独一无二的迷人气质。主角自然不是阳光男孩或萌萌的怪物,而是一个被一路追杀的独眼丑小子。然而丑小子自有他的魅力,弹得一手三味线(一种日本三弦乐器),讲得一口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让纸片变成活物的神奇魔法,来演绎他的故事。



这个神奇魔法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那一套常识所建起的藩篱,从而更为投入这部动画中各种“无视常理”的奇幻秀。无论是六指琴魔的巨大能量,还是万千红叶组成的航船,水底的迷幻巨眼,还是纸片依托着梦境在现实中飞舞,或是从北海道温泉里爬出来的猴子,甲虫与日本武士的神奇结合物,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以至于本片那缺乏交代、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都不会再遭到质疑,而在这样的氛围的烘托下,反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或老人讲述的睡前故事。要我说唯一的败笔,还是大Boss的大虫形象,太没创意且与全片风格违和,哪怕请来了伏地魔给配音也没用。





尽管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外衣,每个人物看上去也都像是来自日本,但他们一开口,又顿时变回了美国人的原形。




这并不突兀,反而让这东方神秘背景更好地烘托出了片中的一些美式冷笑话的效果。东方的背景,美式的人物,至于故事,是个并不复杂的美式冒险征途。但最后令主角战胜敌人的,又不是西方常见的神秘宝物或爱与正义,而富有浓浓的东方气息--对亲人的记忆,而引发的思念与祭奠,所形成的强大意念和巨大能量。片名“Kubo and the two strings”,two strings似乎是指“二弦琴”,实际上主角弹奏的是三弦的三味线。所以这“二弦”指代的是对短暂重逢而又永远逝去的父母的追忆,以及象征自己的第三根弦,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无限能量。

<图片9>

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结局,记忆既是力量的所在,也是罪恶的源泉。而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最终失去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善良的无辜者,对他的救赎就是重新注入美好的记忆。

而这一切的光怪陆离,竟是实景模型逐帧拍摄的,栩栩如生。




更有强大的配音阵容--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拉尔夫费因斯、鲁妮玛拉……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短评

技艺10 创意8.5 剧情7 有了rapid prototyping和3d打印技术 定格动画再也不用一个一个小模型的上颜色啦 于是Kubo有了11007种嘴部动作……厉害!动作戏非常干净利索(有几处甚至有点可怕)反而是感情部分显得中规中矩 海浪部分也是实景拍没靠CG好惊艳!

8分钟前
  • 伊瓦
  • 推荐

惊喜的原创奇幻故事,最东方美学的好莱坞制造,放在定格动画中可称神作了。中段有点萎靡,构筑的世界有点小,但这画风和配音阵容真是要日天啊~~~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简直被评分忽悠了

14分钟前
  • YoyoRan🤍
  • 还行

《魔弦传说》本年度最大的观影惊喜!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地展示了一个想象中的日本美学,说了一个很东方的接近虚无主义动机的主题。Focus Feature敢给Laika投这个题材真是有胆有识,不由得心生敬佩#怒赞业界良心!请务必看结尾花絮,话说天朝做动画的看这个不汗颜吗?#

16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致敬雷·哈里豪森的三个巨型怪兽,莱卡工作室这是要逆天的节奏,融合哥特与东风元素,这么黑暗的动画这年头绝对算异类,而故事却是满满的温情,讲的是救赎和治愈,一家三口的主题旋律好有异域风情。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日本版沉香kubo参加了一场只有一个人的三强争霸赛。拥有着伏地魔声线的大boss姥爷一怒之下变身暴鲤龙,难怪跟“爸爸”和“妈妈”在海上奇幻漂流的时候要抓鱼吃,真是一部细思恐极充满“bug”的电影啊!所以主角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久保·沉香·派·波特】

24分钟前
  • 起司土豆泥
  • 还行

西方视角的东方元素总是那么别扭,画风美,故事糖水。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Ahhh...I'm sorry, but this story is boring so much. I'm even foresee every part of it. Seriously.

29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较差

这哥们明显技能是琴艺,为他妈什么非要找个啥用没有的铠甲和宝剑?

33分钟前
  • 超人
  • 还行

一切都新鲜的传说,造型、故事、配乐、特效…样样出彩,情感满满,莱卡走出小格局的集大成作。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老用鬼怪志异讲爱与和平的laika还是每一帧都那么有心。弦乐为引,枫叶为船,纸人翩跹,尽管日本元素仍是包裹西方价值观的外壳,但对于东方浪漫的理解无疑更深了。很怀疑他们把力气都花去做片尾,又是老歌重编又是平面动画又是幕后花絮又是设定画稿,连最后出logo都有惊喜,好喜欢!

36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土法炼钢,让人不忍心批评……

38分钟前
  • 临时昵称
  • 还行

当小主人公把破损的双弦琴修复成三弦琴的一刻,定格动画的新高度就此诞生。这一班定格动画的神将们不但乐此不彼的贯彻了自己黑暗奇妙的哥特童话风,还把这个深得东方精髓的故事讲的丝丝入扣。绝不亚于之前奥斯卡提名的“鬼妈妈”。

4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非常有特色的日本风美式定格动画,虽然剧情就那样,但各种披着日本外衣的美学元素,三弦琴说书,折纸动画,树叶大船,阴森的东方魔法,注重回忆的祭奠文化,和美式冷幽默结合在一起,除了大boss的大虫较差,都光怪陆离而不生硬,引人入胜。大boss伏地魔配音,拉尔夫费因斯真是定型了..

44分钟前
  • 叶洲
  • 推荐

鬼子版沉香救母的故事,因为鲁尼马拉那个酷似移花宫主女妖乱入恍惚成了动画版《绝代双骄》。画风其实还不惊艳,动人的是一个美国富二代居然拍出了徐克电影的飘逸感这也太牛了。同为公子哥,王思聪你好意思么?

4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音乐很赞!效果赞!中文名的翻译不赞!现在我要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叫two strings而不是three???我仔细看了,就是三根呀!

50分钟前
  • 天婴姑娘
  • 力荐

LAIKA的集大成作品。虽然很多台词太直白,主人公也没什么内心挣扎,但实在太美。关键这是定格动画,一帧一帧拍出来的,细节精致得吓人。都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拍摄这些动作戏的。这依然是一个以家庭为主题核心的美帝动画,东方元素只是皮毛。

53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画面和配乐极具东方韵味,相得益彰。故事没有什么大哲学,但很感人。不输Zootopia,只不过后者在主题和制作风格上更主旋律。不足是东方元素的外衣下依然是美式内核,沉醉在东方韵味的美感中,却突然听到一句how was your day going(以及美式的面部表情)实在很出戏。一定要看片尾。

56分钟前
  • 大脸兔子
  • 力荐

剧透:又是一个种白菜的对于猪拱了他的白菜感到震怒而引发的血案。

60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技术很好,但叙事幼稚得看不下去

1小时前
  • 红鱼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