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吴建豪  朴宰范  丁程鑫  

导演:陆伟

 剧照

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2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3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4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5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6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3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4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5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6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7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8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19一起火锅吧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14 16:15

详细剧情

  收工了,一起火锅吧!《一起火锅吧》第四季是《这!就是街舞》第六季的会员衍生节目,三位队长和总导演、总编剧一起畅聊本期节目热梗和幕后的心路历程,同时会有热门选手惊喜现身,与队长们一起嗨吃火锅、游戏互动。

 长篇影评

 1 ) 不客观的泼一勺冷水

现在的语文教育也挺失败吧,几个小瞎子没搞懂中心思想就来聒噪,防治还有瞎子来,写在前面:

我对重庆火锅情有独钟不耽误我喜欢潮汕牛肉锅,贵州酸汤鱼和老北京涮肉,这里无非就是突出我理解最深的就是重庆火锅,片子都没抓住精髓,片子拍的太烂了。没了。

再有小瞎子来吵闹一律删除拉黑,没有闲工夫哄网络熊孩子。

最后补一句,慕名而来又对本片失望至极的亲们,推荐看看风味人间第二季第三集,重叠的素材,看看陈晓卿王牌团队的处理,真的香。

以下是原文:

刚刚生活如沸的低分,再次给人生一串团队敲响了警钟,看官们纷纷表示不馋,于是作为深爱火锅的本路人对这部陈晓卿团队的火锅作品可以说是满怀期待,却没想到看完两话,真心不香。

先从一张摄制组引以为豪的镜头说起:

甩啥子嘛甩

这图几乎可以说明现在美食纪录片的一大问题,不懂美食,只懂画面的人在把持着剧本。单看画面不错,右下角的蒸汽若隐若现,正上方的毛肚脆弹,油滴甩得满天飞,这要多精良的设备,多么有经验的摄影师才能在一次次的甩来甩去中捕捉到这种可以放在预告片里的画面?不过如果你敢在饭桌上这么吃,先不说被甩了一身油的你妈会马上给你个大耳挂子,毛肚入口那一刻你也一定后悔没有保存出锅时带着火锅底料的风味。

对于火锅的概念,我和大学寝室的重庆兄弟一个意见,除了重庆火锅以外,几乎都不叫火锅。为了这一口重庆火锅,月入3000时,我会在五一假期花5000打飞机去重庆待一天半,主要是为了尝一口地道的重庆火锅。而当一包鸭血从口中绽放的一刹那,我差点哭了出来,几乎是一生都很少体验的鲜美,必定当人开始衰老,味觉也会急速退化,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好的风味,就值得我用一生去捍卫它,吹爆它。所以,看火锅 ,对我来说最主要的就是看重庆火锅怎么拍,是否能拍出我所未及的境界。

本来我对陈晓卿团队是如此有信心,只为了两度将我看的热泪盈眶的舌尖1,我至今都记得第二集对拉面师傅拉面的特写,几乎是面一拉完,看着师傅沉静的神情,以及拉面弹板的慢镜头,不知道怎么,眼泪就下来了。能将食物上升到这样境界的团队,我个人认为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很可惜,毛肚这么一甩,把我整个人都甩掉线了。火锅里我最爱无非三点,新鲜的食材,锅底和蘸料(貌似也就是全部了),而重庆火锅里最爱的独特食材在于毛肚,鲜鸭血,黄喉(心管),鹅肠,耗儿鱼。黄喉之前舌尖介绍过,没再提,这次介绍了毛肚,也还不错吧。然后一切又回到了锅底。虽然讲了讲辣椒,但是牛油呢?麻辣火锅的“麻”呢?都被这么一甩甩掉了。

我不知道摄制组对火锅底料是啥概念,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就是GAI歌中的“你”,他吃火锅,我吃火锅底料。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水煮鱼,爸妈听说油泼辣椒都要被扔掉,痛心疾首,强烈要求把辣椒打包带走回家每次做鱼就加一点,并深以为然。这种习惯我或多或少的继承了一些,比如有时会买现成的火锅底料下面吃。面有啥吃头,还不就是吃火锅底料。

毛肚,本来就蘸不了几颗油,这么一甩味道去哪儿了?嫌油?稍微沥一沥好不好,还嫌油,去吃老北京涮肉好不好。然后就是令我魂牵梦绕的香油蒜碟,也许全中国人民都知道吃重庆火锅要配香油蒜碟,然后就不讲了?

说到底,为了博出位,为了大而整,素材自然是要么猎奇,要么包罗万象。问题就是真正爱着食物的人会准确的将视角集中在美味的精髓和为了追求这一最终目标人们的不断努力。而本片给人的唯一观感就是摄像机宣传片,到处充满了舍本逐末的行文叙事和流于套路模板的文案。

还是当年评舌尖3的那句话,美食纪录片可以加叙事,加底蕴,加人情冷暖来烘托美食背后的意义,但是归根到底重心还是要回归到美食本身。只是当时我本以为是没有了陈晓卿,舌尖3才会如此避重就轻,结果现在才发现,有了陈晓卿,也终归还是人物,履历,生活好辛苦,煽情上价值这一套,越来越少的是美食的篇幅和我发自心底的共鸣。

————————————————2020.3.7更新——————————————————

今天看了老北京涮肉的一期,失望至极。

写在前面:lz对老北京涮肉没有任何偏见,lz坐标阳坊,据说从清朝开始,北京最新鲜的羊肉大部分都是从这里进的京,来客人一般lz也请吃老北京涮肉,工作的关系,在阿拉善还有科尔沁大草原都吃过当地涮羊肉。虽然比不上什么老炮,个人认为多少还是有在这里说点啥的资格。

除了之前说的“不懂美食,只懂画面的人在把持着剧本”问题,这一集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美食之间的拉踩。

南城涮肉老炮一句话着实拽的没什么来由:“北京涮肉就不能叫火锅,我们这叫宴,火锅那叫席。”然后这一集着重点就是食材的新鲜(落在了刀工上),火锅的构造(适合大桌),蘸料只有一种(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油)。

都不需要和重庆火锅比,和之前任何一集都比不了吧。锅底无非就是白水。食材不论是分类还是刀工都比不上潮汕牛肉锅,火锅的构造看预告片第十集是啥?以及舌尖3第一集铁锅餐具了解一下?蘸料不说啥了,麻酱浓厚的味道几乎是所有味道的掩盖剂,所有新鲜不新鲜的食材粘上麻酱都是这个味道,我从小吃到大,现在只要有得选都不会吃麻酱。

最可恨的是中间极尽能事去贬低其他火锅。什么新鲜的食材不需要锅底,那您为啥还蘸料呢?还蘸最浓郁味道的蘸料。新鲜体现在哪儿呢?既没见到像潮汕牛肉火锅当天现宰,神经还在跳动,也没说起早精挑细选食材,而是落在了手切羊肉上。切羊肉的师傅值得钦佩,技术了得,对摄像小哥的问题不屑一顾。也没有落入摄制组的拉踩圈套。

然后这一集讲了啥?天南海北的人都来吃火锅。在讲融合。还暗戳戳的把第一个镜头给了一个重庆人,最后给了老外。不讲美食扯情怀,嘎吹耍无赖的套路再次出现,让人心头一凉。

当然,我不是无脑黑,抛开这一集,抛开重庆火锅那一集,潮汕牛肉的分类,新鲜;海鲜火锅的视觉味觉冲击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没有把好吃的东西拍出精髓,加上作为纪录片还出现这么严重的主观失误,总体依然非常遗憾。

 2 ) 开怀大笑总与火锅的味道相伴

沸腾吧火锅把全国各地代表的火锅品种搜罗起来,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推荐的纪录片看的差不多了,于是打开沸腾吧火锅。

东北的大冬天最适合吃火锅,暖和又温暖,看着火锅热气腾腾的,心里也暖和了,和朋友或是亲戚围坐在桌旁,涮火锅,边吃边聊,说说笑笑的,最有生活气。

所谓众口难调,火锅便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吃的肉的放肉,爱吃青菜吃青菜,爱吃辣的选鸳鸯锅,完美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所谓开怀大笑时总有火锅相伴,不过如此。

新学了一个词,巴适的很,就是很好,合适,正宗,地道。

 3 ) 只盼疫情消散,呼朋唤友把火锅涮

“早知道二十多天前是我近期最后一次下馆子,肯定不会以一碗面草草了事。”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20年2月。新冠病毒肆虐之下,全国数以亿万计的民众被迫蹲家,饭馆大多暂停营业。上面的一句话段子戳到了我和身边吃货朋友们的心,想念汉堡、火锅、炸鸡、日料、烤肉的每一天,真的好想出门下馆子!

关于疫情结束后想吃的东西,阅读量上亿

聊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吃的食物,诸位朋友纷纷把火锅列上榜单。我想原因除了好吃、过瘾之外,作为国民度极高的美食,火锅的就餐氛围和食材选用,都能让人感到热闹和开心。

相比面条、汉堡、盖饭这种“孤独”的美食,火锅大多时候是几个朋友一起涮,搭配下肉夹菜的互动和穿插其中的觥筹交错,人情关系也在一顿饭里暗中升温。

被病毒困了这么多天的人,哪个能不盼着跟朋友家人来一顿火锅,狠狠地报复一下被迫宅的无聊和孤单呢。

肉身吃不到火锅的日子里,新上线的美食纪录片《沸腾吧火锅》成了一种精神慰藉。就像暂时无法养猫的人热衷于云吸猫,暂别火锅的我在一幕幕画面里,用想象力联结味觉记忆,开启又虐又过瘾的“云吃火锅”之旅。

打开视频,第一锅先吃潮汕牛肉锅

先前跟朋友去吃潮汕馆子吃饭,我就被里面精密的牛肉部位分类震到——匙柄、匙仁这些先前从没听说过的词,被拿来形容牛肉,感觉“吃”这个行为都变得博大精深起来。

讲究,是潮汕食客的特点。虽不认识什么来自潮汕的朋友,但片中作为食客和掌勺的潮汕人,却是用身体力行诠释这两个字。

我总结了几个数字,特别有代表性:

饭店有一二:与其他地方单独的火锅馆子不同,一楼卖牛肉二楼吃火锅,这种搭配才是潮汕牛肉火锅店的常见形式。食客们可以对稍后入口的食材挑挑拣拣,为的就是细腻和新鲜。

下锅涮的牛肉,要满足“二三四”的要求:二、三是指牛的年级,云贵地区二、三岁的黄牛最为适宜;四是指四小时,只有在屠宰后的四小时内将肉分解完毕,才能达到最优质的口感。

分解过程中,按照部位将牛肉分为十几种:吊龙、匙仁、匙柄、五花趾、胸口油……每个部位入水的时长和口感各不相同,一个个专有名词,让吃也成了一门学位。

最独特的部分要数胸口油。将牛胸口的脂肪片成片,过水煮三分钟以上,就得到一种口感独特的食物。有人说它越煮越脆,还有人说吃起来有奶味,而片中的小伙子将其称为“没有垫硅胶的胸。”个人推测,平时爱好扣肉这种“刚性肉食”的朋友会喜欢吧,至于吃不过的人估计就要形容其为“油腻”了。

算起来,一只重达五六百斤的牛真正能入潮汕火锅的只有三分之一,但剩下的部分也不会浪费。它们将被做成手打牛肉丸,成为另外一种佳肴。

三千多次的“锤炼”:制作牛肉丸的锤刀重三斤,要在不间断的四十分钟里反复捶打三千多次。打出的肉糜如粉红色的慕斯,绵密中带着韧劲。完成捶打后要加盐并在冰水中搅拌,才保证了牛肉丸颗颗筋道弹牙。

牛肉丸做汤底,鲜牛肉快速焯水,对原料百分之百的利用,呈现出潮汕人食不厌精的态度。

最后,将焯过水的牛肉裹上咸鲜口味的沙茶酱,简直迫不及待地想透过屏幕把这肉送进嘴里。可惜非常时期,只能靠影像延展来的想象力,满足口腹之欲啦。

看完第一集,食欲被唤起,肚子都发出饥饿的信号。于是去厨房寻了包泡面,然后打开了第二期内容。

第二锅涮重庆老火锅

电影《火锅英雄》里有句台词:“重庆的火锅店,比街上的出租车还多。”坐落在山城的火锅店,大大小小有三万多家,空气里都弥漫着丝丝火锅的味道。

特意去过问一位重庆朋友,“你们那里有没得人不吃火锅?“ 他保守回答:”可能有吧,只是我还不认识。“这位朋友曾经立志在北京找到一锅“家乡的味道”,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大概就是陈晓卿说过的,地方特色美食,离了原产地就变味了。“油不是那个油,辣椒也不是那种辣椒,怎么可能炒出原汁原味呢?”

我也曾经调侃那位重庆友人,你的血液里会不会都流淌着老火锅底油。玩笑虽玩笑,而从片子里看这种食物的印记,真的刻在了重庆人的生活轨迹里。上到耄耋之年的婆婆,下到四五岁的小女娃,无一不对火锅着迷。

前面说潮汕火锅中的头牌是牛肉,到了重庆,一口锅子就变得海纳百川起来:肉类、海鲜、蔬菜、豆腐、内脏,都能在滚沸的锅里相聚,在牛油的包裹下绽放不同的口感和辣度。

跟重庆朋友吃火锅,他的个人推荐有三:毛肚、藕片、鸭肠。其中藕片禁得住油锅的长时间煮沸,待到煮的有点发黑,吸饱了汤汁,质地也从脆嫩变得粉糯,那是最好的入口时机。

毛肚作为内脏菜品中的扛把子,在片子里被精心安利了一番。

大片毛肚用手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鲜弹脆的特点都在简单粗放地处理后保留。

用筷子提着毛肚入锅,快速地几起几落后,浸满汤汁后捞出……写下这句话时,我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那麻辣鲜香的味道和弹脆中有点粗粝的口感,在大脑里被唤醒了。

每个人都有火锅必点菜,要是撞到了和自己口味相投的人,那真是跟遇到知音一样有的聊。

我自己在吃老火锅时有一口心头好,从流传度来看,它并不能被大众广为接受,但爱的人可是真的爱吃啊。

所以当看到片中将脑花称为“落汤的元神”时,我一下子懂了这个称呼的“点”。爱吃脑花的人都晓得,由于它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因此下锅较早,却在接近结束时才吃掉。

长时间的煮沸后,脑花沾染上了一种焦糖色。调料的味道也是真·侵入脑髓,咬上一口,软软滑滑,如同嫩鸡蛋羹一样的质地。片中形容的“如同慕斯一般的质地”也是相当合适了。

重庆有上万家火锅店,为什么导演偏偏选了这家店,介绍了这几种食材?抱着这种对美味的求索精神,我还专门去查了查本集的幕后故事。

本集导演王松是地道的重庆土著,接到拍摄任务时既开心又压力山大。作为食客也可以理解,重庆火锅大多数人都吃过,特别懂行的重庆人也不在少数。这要是没拍好,太容易招骂了。这个选题跟蛋炒饭似的,“最简单又最困难”。

为了拍好家乡的美食,王松光调研和找店子就跑了一个多月。成片只有十几分钟,但硬盘里积累了将近2T的素材。

在他的选店标准里,首先剔除的就是近几年兴起的“网红店”。作为老重庆人,他认为带点历史感的老店,一是味道被多数人鉴定和认可,二是店家和食客的关系更加亲近自然。

火锅自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老店店主大多自己炒料,几十年如一日,那些从小吃这一口长大的重庆崽,就在一次次的涮锅过程中积累了对家乡味的记忆。

这大概也是我那位重庆朋友尝过外地火锅后,更加怀念当地老火锅的原因吧。

除了上面两种万人迷级的大众锅,预告里还出现了如海南糟粕醋锅的冷门锅,让我不禁开始期待它们的制作方法和口味。

开始蹲点这部剧后,每次打开视频都要背负口水狂流的代价。想吃火锅的心已经越界,我的要求不高,不那么正宗的也行……

于是被困家中太久,已经对下一顿做什么吃什么缺乏灵感时,真想病毒赶快散去,呼朋唤友一顿接一顿地吃遍片中介绍的各地火锅啊。

 4 ) 人间烟火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无意间瞟到一句弹幕“一方水土,一方火锅味”。什么样的水土,就养育了什么样口味的人。有人喜欢食物本身的味道,有人喜欢将调料的美味发挥到极致,有人喜欢大火爆炒,有人喜欢小火慢炖。 原来吃肉有这么多讲究,不同部位,不同口感,不同的料理方法。原来我吃过的锅底种类只是寥寥几种。重庆火锅的九宫格这么有讲究而且很科学,一锅蘑菇也可以做火锅,还有牛瘪这么重口味的食材…… 每一集都用一个或多个人物当作切入点,其实挺好的,充满了烟火气和真实的生活质感。不论是火锅店经营者,还是提供食材的人,还是食客,都描绘了一幅幅人间真实。包括最后的小彩蛋,普通老百姓对镜头的陌生感,那种生疏,或者小紧张,小洒脱,让人觉得特别可爱。但切入点,不好把控,有几集就顾此失彼,人物故事掩盖了真正火锅的部分,毕竟是一部讲火锅的纪录片不是吗?至少我希望它是单纯讲火锅的,至于烟火气,是我看的时候自己体会到的,并不是片子强加的。 因为时长短,一集十来分钟,稍微一走偏,就说不清楚了。比如第一集潮汕火锅真正描述火锅的部分太少太浅,潮汕火锅的精髓在于牛肉,但不止牛肉。汤料,其他食材,也完全可以讲讲,略显主次不分。东北白肉火锅那一集也是同样的问题,讲得是火锅,但重点似乎放在一家人腌酸菜杀年猪上了,其实仅仅讲好火锅就足够了。一集时长很短,抓住一个部分讲好已经很不容易了。重庆火锅,海南糟粕醋火锅,涮羊肉和后面的几种火锅的部分就有改善,讲汤,讲料也讲故事。 另外真的要夸这部片子的细节处理,拍摄方法和画面。很细节,很精致,很特写。很善于近距离的拍摄。展现食材的多彩,新鲜,质感,把控感。每截一张都是美味美图。

 5 ) 刷爆热搜,近期最惦记的国产新片来了,看一集就上瘾!

美食,是能够同时抚慰口腹和心灵的存在。 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和状态,都能在相应的美食里,获得最适宜的慰藉。 受疫情影响,想必大家对美食的想念,一定更甚于平常。 最近,一部新出的国产纪录片,就瞄准了刷爆热搜的“国民级C位美食”火锅。

图源:微博热搜榜

但是,对于热爱这口的人来说,这部新片却要谨慎观看。 因为在足不出户的这段日子里,它绝对是一部勾人魂魄、可望却不可即的“禁片”——

沸腾吧,火锅

导演:曲楠 主演: 姜广涛(配音) 首播:2020-02-14(中国大陆) 集数:10 单集片长:13分钟

这是由陈晓卿担任监制的一部美食纪录片。 主创团队历时一年,走遍八大省份,精选出十道最具代表的火锅种类。 在十集的时长里,为大家分别介绍不同火锅种类的形态、味道、食 材、习俗等等,堪称火锅界的视觉字典。 第一集要讲述的,是潮汕的牛肉火锅

“食在广东”的俗语众所周知,而潮汕就是广东的著名美食聚集地。 在火锅方面,潮汕人独辟蹊径,重新发现牛肉的质地和口感,创造出全然迥异的火锅体验。 当你走在潮汕街头,可以发现很多门口挂着牛肉的店铺。 一楼卖牛肉,二楼涮火锅,这便是汕头火锅小店常见的格局。 顾客随到随点,一会要下锅的食材就在眼前,追求的就是一个“鲜”字。

最纯正的牛肉味道,是潮汕牛肉火锅流行全国的关键。 其秘诀就在于对牛肉的选择—— 食材的首选,是来自云贵山区两到三岁的黄牛。 将牛肉除筋、剔膜、按部位分类后,四小时内完成分解,才能满足潮汕人对新鲜肉食的需求。

对于挑剔的潮汕人来说,一份牛肉可以被划分出超过十个不同的部位。 每个不同的部位在火锅中涮煮后,变化出了各自不同的口感—— 五花趾,是牛后腿肌腱中最核心的部位,由肌肉和少量的脂肪混杂。 涮煮过后,在表面形成筋花,口感弹脆,有一丝嚼劲。

匙仁是接近牛肋骨的部位,肉中穿插着细筋,脂肪含量高。 经过火锅的洗礼,口感十分细腻,略微咀嚼便充满脂香。 最特别的是牛胸口,这是潮汕牛肉火锅中最具“争议”的食材。 将牛胸口处的脂肪整块取下,然后切片下锅。 虽然看似油腻,但在涮煮超过三分钟后,就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口感。

当然,说到潮汕火锅,就不得不提及其灵魂伴侣——沙茶酱。 这其实是一种源自南洋的复合调味品,但在加入白芝麻、五香粉、白糖等配料后,就成为了潮汕人火锅桌上的常客。 咸鲜混搭着甜辣的味道,是牛肉火锅的最佳拍档。

一头五六百斤重的牛,能够用来涮火锅的部位不超过三分之一。 用剩余的牛肉做成牛肉丸,是潮汕人对火锅汤底的又一贡献。 牛肉丸原本是源自客家的饮食传统,潮汕人将客家的工艺加以改进,重新定义了牛肉丸的口感。

制作潮汕牛肉丸的关键全在手上,使用的锤刀重达三斤。 在不间断的40分钟内,要将牛肉反复捶打超过3000次。

在此过程中加入盐分,既能调味的作用,也能促使肉糜结合成具有弹性的胶状结构。 最后,将打好的肉糜冷却后放入温水定型,慢火煮熟,一份地道的潮汕牛肉丸就做好了。 大量的肉丸在水中释放出充足的氨基酸,作为牛肉火锅的汤底,是对食材的又一次完美利用。

不在30年的时间里,潮汕人重新定义了牛肉的吃法。 在沸腾的火锅中,他们将云贵的牛肉,客家的牛肉丸、南洋的沙茶酱不断融合,创造出了只属于潮汕的独特味道。

离开潮汕,第二集带领我们走进了重庆。 众所周知,重庆是一座无辣不欢的城市,而重庆的火锅更是麻辣的代名词。 你几乎能在全国各地看到重庆火锅店,但是最正宗的重庆火锅味道,只有在重庆本地才能品尝到。 其秘诀就在于重庆人的秘密武器——火锅底料的炒制。

重庆石柱县的“石柱红”辣椒,是火锅底料中的辣味担当。 其辣度可以达到4.5万史高维尔,这意味着你要喝4.5万倍的水,才能完全稀释它的辣味。 嗜辣的重庆人用牛油来炒制的方法,让这种无法直接入口的辣椒,成为了火锅底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口巨大的铁锅,每次能炒底料150公斤,耗时四个小时。 但如此庞大的底料,对于一家重庆火锅店却只够用两三天,足以见得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火锅的热爱。

说起重庆火锅,就不得不提到当地人必点的一道食材——毛肚。 旧时的重庆人偶然发现了这个独特的食材,并以烫煮的方式,赋予其浓厚的风味。 毛肚火锅由此出现,这也是重庆火锅的初始面貌。

在处理毛肚时,手撕是最好的方式。 随后将其放入冰水中浸泡,能够让毛肚的质地更为脆韧。 到了涮煮之时,由于毛肚表面的凹凸结构,让它更容易吸附汤汁。 在大口咀嚼的同时,毛肚在口腔中蔓延出绵长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毛肚之外,对一些偏门食材的喜爱,也将普通食客和老饕区分开来。 比如鸭血、腰片,还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脑花。 脑花是老饕们必点的重庆火锅食材,除去水分,其97%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它的质地就像海绵,在涮煮之时可以吸纳锅底中种种底料的复合香味。 食用之时,入口即化,口感绵密,对于好这口的人来说是最为极致的味觉享受。

为了更好的食用火锅,重庆人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吃法——九宫格。 这是老重庆人掌握涮煮火候的机关。

一上锅,先丢一把小葱和豆芽,可以将火锅的底味彻底唤醒。 紧接着,需要长时间涮煮的牛肉、肥肠、老肉片等食材,被安排在温度稍低的十字格区域。 这里的水温为八十到九十度,能够保证食材内外被均匀煮熟。

而在中心格,锅水滚烫,是火锅温度最高的地方。 这里正适合涮煮不超过二十秒的脆爽食材,比如毛肚、鸭肠等等。 在不同的格子里,沸腾着不同的食材与味道,这是重庆人在火锅中的萌生智慧与热爱。

据统计,今天在重庆本地的火锅店有超过3万家。 在沸腾的醇香中,重庆人用了八十多年,将原本码头边简单的小食,变成了一方风味。 在这风味里,有欲罢不能的麻辣,也有重庆人追求生活的热情。 每当感到疲惫和困倦,一桌麻辣地道的重庆火锅,就是对于重庆人最好的慰藉。‍

截至目前,《沸腾吧,火锅》一共出了两集。 在接下来的剧集里,节目组还将带领我们走遍天南海北,去品尝这片土地上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火锅味道。 在谈及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初衷时,导演曲楠表示: “再没有哪种美食,比火锅更能代表我们中国人对于热闹的喜欢和团聚的向往。” 疫情当前,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美食,都暂时远离了我们。 还好有这样的纪录片出现,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用美食的力量为我们带来温暖与感动、以及面对生活的勇气。 向每一位努力生活下去的普通人致敬,也祈祷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日子,能够早点来临。

*本文作者:张不才

 6 ) 火锅才不是最该消失的食物

作为一个湖南人,火锅我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不管是平时生活中的海底捞,还是德庄,亦或者是别具特色的重庆辣锅,潮汕牛肉锅,都是文化的精髓。火锅是很难拍的,看过人生一串,也看过舌尖上中国,终于等来了拍摄火锅的沸腾吧火锅,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现阶段最真实的中国火锅。疫情之下,也算是一剂良药。

 7 ) 关注点给食材的太少

各个(十个)地方的火锅,火锅汤底不同,本地馈赠的食材。

看着很有胃口,但是节目忒短,人物特写忒多,甚至东北师傅的大肚腩肚皮,食材的特写少了,食客感受的镜头太多,厚此薄彼了,希望更多关注在食物上吧,给食物制作过程以及摆盘更多静止缓慢点的镜头,而不是快速闪过。

不想看那些制作食材的人物太多的特写!

潮州牛肉火锅常吃已没啥特别吸引,最想来一下东北酸菜猪肉火锅和凯里的酸汤锅。

 短评

挺一般的,完全不是那个感觉……

5分钟前
  • 快刀浪子
  • 还行

文案有点一般,火锅题材有点局限,后面都不太出名了。我可能是个假的东北人,我爱吃潮汕火锅和麻辣火锅,唯独对东北的酸菜白肉火锅一般般,五花肉吃点了就腻,身边人倒是很多爱的不行的。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去吃火锅!

9分钟前
  • Dita
  • 还行

疫情期间不会做饭,就在电视上看吃的了,好饿!好馋呀!让人觉得活着就有希望!哈哈哈

13分钟前
  • 蜀黍有点咸
  • 力荐

普通。文案很烂。可能因为每集时长要控制在15分钟内,结尾总是很潦草,还非要生搬硬套地“宏观叙事”,强行升华。每个角度的讲述都很浅,浮在表面。最基本的食物也没有拍好,失望。

14分钟前
  • sicily
  • 还行

关于火锅最好的表达,就是今天听过的这句:火锅即相聚。

17分钟前
  • 玄子
  • 推荐

微博买了这么多大V转发预告片,期望值铺得过满,三星不能再多了。第一集就被路人的一句“纯天然没垫硅胶的胸”恶心到,拜托节目格局不要这么小,玩梗也不带这么低俗的,呕。从B站的人生一串到生活如沸,腾讯的宵夜江湖到早餐中国,现在的纪录片是不是不讲故事就拍不好美食?别整这么多虚的please。

18分钟前
  • momo(乘地铁版
  • 还行

姜sir配火锅,我可以!快放我出去吃火锅啊啊啊!

23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美中不足就是太短了吧 我还没看够呐就结束了 哭泣哭泣哭泣 好饿啊 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和小伙伴们去吃火锅

25分钟前
  • 改个昵称先
  • 推荐

看了两集真假,文案差得不行。

30分钟前
  • Talent
  • 较差

新get到了贵州的牛瘪火锅和酸汤火锅的概念。云南的菌子火锅看着可真是鲜啊。

34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体量小本来是优点,小而不精就没劲了。讲一个火锅,东扯一句底料,西扯一句配菜,一共十几分钟还要黑屏分两三个部分,实在没必要。美食类纪录片其实只要拍的美味诱人垂涎欲滴,观众都是愿意买账的,可惜这片子运镜与摄影也都不够好,甚至连文案也不出彩,emmm只能沦为平庸之作。

37分钟前
  • Mintnotsmall
  • 还行

还行

39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重庆老火锅、东北酸菜白肉锅、海南糟粕鱼锅、潮汕牛肉锅…锅锅看得人流口水啊~在不能吃火锅的日子里,靠看片维持生存动力😂

40分钟前
  • 疼酱
  • 推荐

前两集做得不错,有主题。潮汕人对火锅的喜爱源于对美味的热爱,重庆人对火锅的喜爱源于对快乐的追求。但是火锅这个主题太有局限了,后两期的火锅开始没有知名度了,我海南的室友都没吃过海南糟粕醋火锅。。。

43分钟前
  • 保小罗
  • 推荐

在众多此类纪录片中不算ok,但在此段时间不能出门的日子。云吃火锅:)每集十来分钟,讲的有人也有食物,太短。

45分钟前
  • 毛不毯
  • 还行

从生活如沸再到这部沸腾吧火锅,充分证明,比起烧烤和其他美食,火锅真不太好拍...

4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混蛋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和想念的人去吃火锅啊!

48分钟前
  • 帕戈罗格
  • 力荐

一集一地的火锅,真的要馋死了!疫情期间对吃货的致命诱惑。到目前为止最馋潮汕牛肉锅,最想尝试海南的糟粕醋火锅。

53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推荐

第一集你如果在片尾加一首店主金曲MP3的话,我都以为是早餐火锅了,只拍火锅这个题材虽有局限性,但却更能集中探究火锅的魅力,譬如潮汕火锅这一集,既然是牛肉火锅,那至少把所有唰锅的牛肉部位都特写一遍再融入食客或老板的故事,说白了, 时长太短内容太少,起不到火锅纪录片的代表作用。

56分钟前
  • 浩子菌
  • 推荐

质感很可。内容呈现上有些浮表,但也能看出主创的心思,以地域为界,从火锅的历史到食材的介绍,最后再推到火锅桌旁。口碑没爆的原因大概是,选题比较局限,每一集前戏挺足,在关键时刻反而泄了。调整措施可以是,另找角度攒料,每集放够60分钟,总攻观众的视觉和味蕾。

59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