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旅

记录片法国2016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剧照

时间之旅 剧照 NO.1时间之旅 剧照 NO.2时间之旅 剧照 NO.3时间之旅 剧照 NO.4时间之旅 剧照 NO.5时间之旅 剧照 NO.6时间之旅 剧照 NO.13时间之旅 剧照 NO.14时间之旅 剧照 NO.15时间之旅 剧照 NO.16时间之旅 剧照 NO.17时间之旅 剧照 NO.18时间之旅 剧照 NO.19时间之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6 04:19

详细剧情

  水母、鳄鱼胚胎、星云、犹他州的峡谷和木卫三;第一缕生命的信号、细菌、细胞起源、初恋感觉、意识诞生、人类进化、生与死——本片将带你走过漫长时间之旅,从宇宙的诞生到最终灭亡。

 长篇影评

 1 ) 两靶之间

【高等动物和人的进化,意识在某一特定水平上的觉醒。这幅图画大概是这样的:尽管世界中到处有以太在振动,但世界仍是黑暗的。但有一天人睁开了眼睛看,便有了光。 这段话首先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会怎么样,能怎样使用,仍然黯淡不明。但若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显然必须对其用法加以探究。但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省却了这份工作:它已经指向某种特定的用法。我们因此上了它的当。】 ——L.W.《哲学研究》 【其实大自然在眼睛制造上所花的功夫,不比我一举手一投足更费事。】 ——Bergson《创造进化论》 很可惜,Malick这部片子没有对我起效,不过我大概还是能感觉到导演是瞄向哪里的,所以谈一谈。 它的“国家地理”视觉风格,有些人喜欢,有些人鄙视。我不鄙视,但也觉得这种风格容易把人引偏。这种拼命强过化的视觉,极度的明晰、全面、客观,但却缺乏人的感受性,是一种科学绘图风格。而且经过了几十年的图像时代的教育,它早已磨尽了新鲜感,沦为科学杂志的插图。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提供新鲜的感受性,只顾着自己的意图,显得有失本分。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在重演进化论,是科学的史诗,这是一种误解,虽然导演自己应该为这种误解负责。陈述真实的自然史并不特别地意味着一种科学视角。可以听到,旁白总是以“母亲,母亲...”开始的问句,这不仅仅是对着科学抒情而已。 现代世界仅能提供出两类世界观供人选择,宗教的(也就是故事的)或者是科学的。有人打起了马虎眼,说宗教与科学在深处是相通的。也许吧,要么你讲的科学和科学家理解的不一样,或者你讲的宗教和大众理解的不一样。对于大众所理解的宗教(而非斯宾诺莎那种),认真的人都会像Daniel Dennett和Richard Dawkins那样,不带保留地批判一通。但这两位的言论也常常让我觉得失望,问题不在于对于宗教的批判不正确,而在于他们似乎很满意自己的那套世界观。Dawkins作为一个科学家暂且不论,Dennett的职业是个哲学家,并自认是维氏的门徒,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个科学家,与维氏的哲学相去甚远(第一段引言完全可以送给他)。 我们只能二选一吗?理智的人会接受自然史而放弃宗教故事,Malick就是这么做的,但他安于科学了吗?他不再感到迷惑了吗?显然没有。他通过时间之旅向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细节和真相,这些都是拜科学所赐。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慢镜头(Deleuze),但我们看到的依然只是迷惑而不是答案。

 2 ) 有点催眠

《时间之旅》其实就是《生命之树》中那段讲述地球起源的插曲的加长版,内容上的充实程度被稀释了很多。这倒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太无聊,主要的问题在于,它既摄人心魄,又散漫无章,一边是一把抓似的自然界元素,一边是凯特·布兰切特过度端庄的旁白,其中夹杂的用手机摄像头(画质粗糙又颤抖的16毫米胶片即视感)拍摄的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脸,给人一种过于随意的感觉。美国流浪汉、一场以色列婚礼,还有一个出现水牛屠宰仪式的亚洲乡村庆典组成的一段蒙太奇,也是让人一头雾水。展现的元素太多,导致影片渐渐地就失去了力道。

 3 ) 纪录片是不是必须带上反华和藏独才是西方主流(白左们)的政治正确?

画面很优美,很高清,拍摄难度很大。但是纪录片你就做纪录片,不要和政治扯上关系。

         全篇就是就是进化、发育、人类社会百态的穿插彩影。但基本内涵还是动保邪教和白左生态的老一套:“世界上每过去一分钟,非洲就有60s消失了,震惊!!!”;“蓝鲸好可怜,被人类伤害的划痕道道(丝毫不提大航海时代欧美为了鲸油是怎么灭绝了世界上90%多的鲸类,21世纪日本干儿子每年猎鲸数目比其他国家之和还要多)”。
        最妹的的不爽的的讲社会百态的时候,欧美都是美丽的街道、宁静的校园、繁华的城市,文明优雅的人民;非洲都是一片战乱,饥渴的小孩(这战乱还不是美国扶持叛乱导致的?);轮到中国的时候,TMD中国内地一定要挑选一个最最偏远的地区(大多是西南地区)不是在杀狗、杀羊就是在杀牛,牛牛好可怜,被割了喉咙还要蹒跚几步才倒下,以此血淋淋的引起人们的反感。欧美"粑粑"那里不吃肉?欧美人杀牛杀羊杀猪杀的更多。中国人的肉的结构还是猪肉鸡鸭肉各占一大半,牛肉很少,欧美牛肉可是主食,杀牛如麻,杀牛不眨眼,他怎么不拍美国牛仔虐杀肉牛的场景?长期以往洗脑之下就知道欧美的平民们对中国大陆有多么“好”的观感了。然后场景一转换,虔诚的教民;对比上一个中国大陆场景里的屠宰场血腥案例,欧美的脑残白左们不由自主的感慨:啊美丽的西藏竟然不从邪恶的中国独立,这怎么能行!不由自主把选票投给了反华的竞选人脑袋上。反华的竞选人转眼上台就开始制裁中国公司。就是这套路。

 4 ) 存在与时间

文_调反唱唱

[时间之旅]是一部纪录片,可以说它比以往任何一部泰伦斯·马力克电影都要更加纯粹。因为没有具体故事架构,这部电影彻彻底底变成了一部哲学电影,或者说论文电影。

如果要从西方哲学史上,找一个与[时间之旅]相对应的学派,那就是海派哲学。泰伦斯·马力克早年当过海德格尔的门徒,走上电影之路后,海派哲学是他所有作品的内在框架。[时间之旅]亦是如此,哲学化的旁白代表着一种自省式的天问,它透析出海德格尔对于这个世界的忧虑。

[时间之旅]首先是一首诗。海德格尔认为拯救危险的技术时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充满着诗意。在星云的边缘,尘埃微粒流动成小型瀑布,在星系的轨道上闪烁着一片七彩的光芒。用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是流体天光的苍茫诗意,一个浪漫的宇宙。除此之外还有梦幻蓝色的海底世界,极寒地带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森林中色彩斑驳的林中鸟,在荒漠里摇曳多姿的奇草异木……

用影像写诗构成了“诗意栖居”的外在气质,从结构上来讲,[时间之旅]的整体篇章也如同诗歌的结构方式一样,新的意象不断出现,在某一个篇章段落又重复出现旧的意象,在高潮与结尾,旁白与意象一同重叠反复。只能在观看完影片之后,对这些意象进行排列重组才能大概摸清泰伦斯·马力克想要表达的哲思。这部电影消化与理解的方式与诗歌相似。

在表达方式之外,[时间之旅]核心的哲学理论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或者具体地说[时间之旅]是对《存在与时间》的影像化演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表述,这本哲学论著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此在”(人类)这种自然存在者的存在进行现象学的分析,解释存在问题的地基。所以在[时间之旅]一方面给人们呈现自然当代景观以及宏观的宇宙起源画面,一方面用4:3的“渣”画质向观众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婚礼场面、政治暴力等等。因为日常生活的细碎,使得人类很少去思考与宇宙本源的关系。[时间之旅]中把日常与宏观宇宙并置,比较容易促发人类去思考“来自何处”的问题。

因为延时拍摄,生命与时间的延续被放大。在梦幻般的宇宙中,是一片比我们所知的要更深更广更柔软光滑的黑暗,仿佛象征着时间的无穷无尽。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时间问题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因为时间性与人的存在意义是相互关联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暗合了“时间之旅”的片名。海德格尔说现在是“纯粹的、无始无终的现在序列”,所以如前面所述,4:3“渣”画质的人类现在的矛盾、和谐都是并列出现并且没有排列逻辑的;过去是“曾经存在但已经不在的现在”,对应到电影里是恐龙的破壳而出与原始人的生存与繁衍;未来是“尚未存在但终将到来的现在”,将来永远遥遥无期,宇宙天体的不断运动与母亲子宫胚胎的形成剪切在一起,也许对应了海德格尔所言:“将来就是让自身来到自身中的那个‘来’。保持住别具一格的可能性,而在这种可能性中让自身来到自身,这就是将来的源始现象”。意即时间上的“将来”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由于人类当下生存状态的不断出现,加上影片如“这是个什么世界?受尽折磨的公牛、遭到遗弃的小孩、淌血的伤口、苍老的妇人”、“我们是不是被骗了,自然充满了灵魂、希翼、梦想,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母亲,你会抛弃我吗?有忘记自己的孩子的母亲吗?”这样的旁白,都反复印证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人类被抛性的论述。他认为,因为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可知,人们被抛入这个世界始终生活在无法穿透的遮蔽之中,人类的生活被谜笼罩,这种被抛的境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在[时间之旅]的末尾,一组婚礼、拥抱、爱抚的人类生活写照真实地展现在面前,它不同于前面出现的杀戮、冲突,这里展现出的是人类之间的爱,也许这就是解决被抛性的办法。

影片的哲学化注定会制约人们对它的理解,不过从哲学理论、象征意义、电影语言方面去解读它,或许反而会成为限制欣赏它的枷锁。那么IMAX版[时间之旅]也许告诉我们的是观看泰伦斯·马力克电影的另一种方式:身心放松,静静地体验吧!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5 ) 思考之旅

当我再次看《时间之旅》时,我惊讶的发现竟然有旁白,难道不是和《天地玄黄》一样。嗯,好吧,是自己的潜意识把旁白忽略了,这是做为人常常犯的一个行为。

那么现在我就思考着为什么会忽略,是的,当我再次看完,我的这个问题已经在意识层面了!

为什么?在我的意识里,它与《天地玄黄》是一样的,可,似乎它的评价好低,一个9分上,一个才7分上,无法原谅啊!或许是这个旁白的影响?这是问题的第一个解释,嗯,看着那些画面其实和《天地玄黄》是同样的感受。我打个比方吧,比喻一个观看的状态:我的思维是一口大锅,锅里有水,水是我的情绪,7分满,然后放到火上加热,火是外来的思维与情绪。当我观看这二者时,思维这口大锅是在逐渐的升温,而情绪的水在里面会得到热能(外来的力量)而沸腾,《天地玄黄》的火是一直是小火,从0到01:37:50,(至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而当我意识到水开了才会知道水开了,因为情绪始终在大锅里变化,意识到会添加水或其它。思维这口大锅只要不是自己去有意识的想到情绪,那么在小火的状态下,我是看不见沸腾的,只能说我能感觉到变化,温度的变化,也即情绪是变化的,只是没有主动的意识,直到结束01:37:50时会发现到水是沸腾的,或干了!(嗯,温水煮青蛙) 《时间之旅》不一样,因为它多了一样东西——旁白,而在我看来这是把火加大了。当水开了,也就是有情绪变化了我会立马感觉到,沸腾的水溢出来了!那为什么这么比喻呢?看任何的事物都会产生情绪,有些只是自己未意识到,有了情绪变化后自身得到的结果只有两个,1.水开了2.被沸腾的水烫到!好吧,一个是情绪变化的满意方向,一个是不满意方向,毕竟有个不愉快的体验。那么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事情,毕竟一个不怎么高分的纪录片谁会注意这些呢?至少本人喜欢。

我提取了旁白,是的,我把火的一部分给拎了出来,由于长度的缘故我把它放在最下方。

这是个相当中式的翻译,蛮喜欢的,毕竟英语白痴只能看看中文字幕(感谢那些字幕组)。粗略看下,这是首诗!一首情感相当丰富的现代诗!仔细去品味绝对能发现许多影片想要表达的。不要以为这是首无聊甚至是强行插入的声音,因为声音是情绪最直接的表达。所以当听到旁白,水应该是沸腾的。有的人朝满意的方向,有的人直接有了不愉快体验。想想,应该不愉快的人更多!

其实片名取的不好,《时间之旅》,记得有这么个论点,时间是不存在的!一个是电脑的时间显示,一个是腕表的时间显示,一段时间后会惊讶的发现时间显示是不一样的,都是正常的情况下!那么哪个时间显示更准确?这是个没有意义的比对,因为存不存在只不过是相不相信的思考模式!

第一个问题,这首现代诗里我所看到的问题,(当然不是影片问题,是对影片提出的问题,这是可以个人加集体的问题,好吧,绕口令!)。性别问题!很奇怪,母亲两字就让我联想了许多,最直接的联想是造物主,在宗教里造物主大多是男性的形象,这是个问题!你是谁的第一个印象是性别!当人的目光注视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形象的第一个信息会自动跳出来,那就是性别!其它信息都要自行脑补(这就需要自身的脑补能力了)!这是中式的,所以母亲后的盘古会让我感到既亲切又迷茫,造物主到底是男的OR女的?然后自行脑补一大堆。

于是提出第二个问题,相不相信的问题。这是个关键问题,关键到我写这些的题目“思考之旅”。相信,那么谁相信谁?不相信,谁对谁提出疑问?退一步,这是个思考问题,最直接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可以忽略,但是相不相信的问题直接影响自己对影片的观感度,与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是的,这首现代诗有好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本来就存在的,是从第一个有意识的人那延续下来的。思考,有意识的,当我意识到水沸腾了,那么我其实已经在思考了!潜意识也是会思考的,梦就是最好的例子!所有的动力都是来源于情绪,满意的情绪会让事物继续保持,而不愉快的体验则直接或间接的掀桌子!问题太多,就写下自己对这个关键问题的自身看法。每个人所写的都是自身的思维呈现,通过思维其他人能清楚的看见写者的情绪,不知道谁看见了!

谁是思考者?似乎每个好电影都会让人去思考,有很多是开放式,所以问题的答案是——没有答案!《时间之旅》也一样,它在现代诗的旁白里所有的问号是开放式,没有所谓的答案!无论自身怎么问答都契合了相不相信的问题,也就思考。从中看见什么,然后因问题而提出自身相契合的问题,性别问题就是我自身所思考到的,别人就不晓得了!

思考之旅就是意识在思考的过程!我想我是从影片的高潮所看到的,于是自行脑补一大堆!

高潮在何处?想想这是水沸腾最剧烈的时间段了!原始人那段,尤其是当那个看过水面自己的脸的原始人死去的画面,背景音乐直接让情绪到顶点,甚至能让自己感到宗教的氛围。那么看到什么了?这是自行脑补的威力——自我的最初诞生!没错,谁相信谁,其中一个就是自我!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这就要看谁在思考。我是思考者,所有的意识思维、行为都是我意识到的,这很个体,最直接代表我的是自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的!如果本我在思考的话,那么这绝对是个集体问题?你是谁 你赋予我生命 带给我光明!多么神圣啊!如果把这现代诗的旁白真正拆分的话就是本我在开头,自我在中间提一堆问题,最后看上去很是升华的,就像超我的体现!

“一个手臂流着血的原始人,或为了洗去血液,拨了拨水面发现一张脸,(不知对这原始人而言是熟悉还是陌生),从他的目光中你会发现某些觉醒的意识。是的,意识,会主动去思考的是自我。他开始了思考之旅,情绪满满的体现,尤其那张有着污泥的脸上流下的那行泪,多么让我动容,不可思议!谁也不知道人类的第一个思考者是谁,(肯定是个没有自身名字的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从这影片的原始人来看,他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个迷惘式的,因为没有谁来到他耳边,告知他想知道的。于是他死了,画面定格吧!会发现尸体上的特别,嗯,怎么看这些树枝罢的就像十字架,如果谁不同意,看看那羽毛,然后在看小孩转圈后和成年女性的画面,好吧,两根大大的羽毛,太明显了!这说明什么?谁知道,反正我的脑补已经无法与别人说了,请自行脑补!”

羽毛代表什么,插在头上又是什么?这是我看见的事实,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正如“我们是不是被骗了?”事实是否重要?在大多数时,事实比不上主流。真正的真相最后演变成眼中所看见的主流形式。在所有文化里似乎都能出现这么一个论点“事实不重要,主流重要,”只要主流方向正常,一切的事实都次要。而某些人对于事实的验证是锲而不舍的,无论这个原始人思考到什么,他的思考都将会延续,从血液、从言语、从沉默的表情或那泪!

《时间之旅》是不分开始与结尾的,旁白的作用只是让你认为是这样,开始、结束。但是思考的自我会不停的循环、重复,去寻找一切。旅行不正是个循环过程吗?结束一场旅行时,下次的旅行就开始。

母亲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 昼夜尚未有分之前 我们曾并肩 走在一片静寂之中 如今我形只影单 四下一片虚无

母亲 你现在身在何方 你去哪儿了呢 我害怕 满腔烦恼 我不明白 难道我不是你的孩子吗

你是谁 你赋予我生命 带给我光明

母亲 现在 我 出生了 生命 永不停歇 充满饥渴 我渴望 光明 与黑暗 同我说话吧 我是谁 我在哪里 何人将我带至此处

母亲 你光芒深邃 万物注目 炽热强烈 亘古闪耀 我触摸你 你熊熊燃烧着 我浑身颤栗 不知 你要带我去往何处

生命 你是给予者 你是万物 万物也都是你 你付出一切 不求回报

自然 对你来说 我是什么 你致自己于死地 只为涅槃重生 我们能否永远相守

爱 不要远离我 是你唤醒了我 你是无限力量 像没有尽头的河 像变化万千的云 你是万物之母 一切的一切 因你而得到升华 石头 流动如薄雾 沧海桑田 千帆过尽 你始终如一 你是跳动的火光 藏匿于万事万物之中

你在哪里呢

你 伟大得难以捉摸 生生不息 永不枯竭

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 受尽折磨的公牛 遭到遗弃的孩子 淌血的伤口 苍老的妇人 我们是不是被骗了

灵魂 希冀 梦想 我们却一无所知 我们是盲目的 生命 请听我说

母亲 你的美好永不消逝吗 你会抛弃我吗 是爱创造了我吗 母亲 你去哪里了呢 你为何沉默不语 这世上有能够遗忘自己孩子的母亲吗 你放任一切 认为万物皆合理 我畏惧你 母亲 那我本该爱的人啊 那么多的欢乐 为什么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呢

给予者 生命 万物最终会 回归到你之中去 你是桥 你是门 母亲 他们达成了什么呢 悲伤 苦痛 时间 破坏着 吞噬着一切 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呢 我要如何找到你

你 万物所向往的美好 能超越时间 超越悲伤

母亲 我爱你 爱的是什么呢

你 是光明 也是黑暗 是飞蛾 也是火焰 是朋友 也是陌生人 是葡萄美酒 也是高脚杯 是破晓 是万丈光芒 母亲 那些你拭去的泪 那些你见证的悲欢离合 爱喷涌而出 奋力拼搏 满怀希望 驱走阴暗 造就了如此美景

时间回归起点 母亲 牵起你的手 我再无他愿 回归到你之中 像叶子缀在树枝上 树枝附在树干上那样 爱将我们相连 在你的怀抱中 生命永远鲜活 生命啊 我的母亲

�\��

 6 ) 从彗星撞地球到精子“撞”卵子,这部片子就是华丽的生命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古人有句话叫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能够欣赏到好的一个作品,都少不了创作人在背后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比如李时珍完成一本《本草纲目》,历时27年;

比如杨洁拍摄的86版《西游记》,短短几十集,光是拍摄时间就长达了6年;

整部剧从开拍到完结的时间跨度,更是有17年之久。

甚至有一部电影,全片就90分钟,却是导演陆陆续续花了30多年时间制作而成的——

这就是君君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

《时间之旅》I 2016

豆瓣7.2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和生命的纪录片,分为两个版本——

一个是90分钟的普通电影版,整体风格更偏向诗意感性;

由凯特·布兰切特配音旁白。

(她的声音听了会怀孕哦)

另一个是45分钟的IMAX版,

这一版更注重资料性,减少抒情的调子,增加影象的宏大震摄。

由布拉德·皮特旁白。

君君介绍的是90分钟的普通电影版,片中再现了宇宙、地球、生命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全片没有几句旁白台词,撑起整部电影的,是导演近乎“意识流”般的剪辑——

从宇宙的诞生,到宇宙的毁灭;

从彗星撞地球,到精子“撞”卵子;

从人类的诞生,到爱与意识的产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拥挤着大型爬行动物的蛮荒地球被陨星摧毁;

看到岩浆在海底被迅速冷却成岩石:

看到现代动物悠闲地生活:

看原始人小心翼翼地偷走鸵鸟的蛋……

影片的每一帧,都充满了令人震撼的美感——

随便截一张图,就能上国家地理杂志:

上天文杂志:

或者做桌面屏保:

你会觉得,呈现在你眼前的已经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个个奇迹——

因为大自然才是这个世界最终极的特效。

影片除了大量的自然奇观之外,还时不时穿插着现代人的生活手拍视频——

视频缩小成4 :3 的手机画面,画质粗糙又颤抖,却不失质感:

这是导演从黑非洲拍到印度,从以色列拍到中东……跨越了五洲四海,才捕捉到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现状

其中有亚洲血淋淋的斗牛场面,让人不忍心直视:

甚至还有中国广场上悠闲打太极、跳广场舞的老人:

这些人类社会的镜头,跟壮美的宇宙和大自然相比,显得那么渺小而混乱。

而这也是导演的目的——

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从一开场,宇宙爆炸和精卵结合被剪辑到一起,就已经暴露的导演的“野心”——

他在暗示着“大自然的一切皆为生命”。

而后面原始人诞生,他们裸体,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更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穿起了衣服,生儿育女;

他们铸出了陶碗,住进了窑洞

再往后,就是我们现今的世界了——

科技突飞猛进,迪拜拔地而起。

人类社会变得繁荣,高楼大厦矗立,一切看似很美好。

只是,少了一些大自然的感觉……

是的,导演一直在暗戳戳地想要我们思考人与大自然,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尽头。

甚至少量的低沉的从旁白中,还有他对“造物主”的询问:

你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

其实,答案就在片中——

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壮丽景象、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都是“生命”。

我们只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一下就能感受到,这一场生命的“视觉盛宴”。

回复电影名,在线观看!

 短评

再见马利克

4分钟前
  • Yuruky
  • 很差

即使是把布兰切特换成赵忠祥,也比《人与自然》来得大气

6分钟前
  • 不老的李大爷耶
  • 还行

希望马力克以后专心留在纪录片界,别再去祸害剧情片了。这种全宇宙画面堆砌在一起、剪辑等于没剪辑的风格,也只有国家地理能容你。听布兰切特女王旁白会怀孕哦~❤️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意识流巨制。两星给「三十年」,一星给美到爆表的画面。

14分钟前
  • 阿怪
  • 还行

马力克算是找到了能完好接受他飘的风格的载体,只可惜用纯影像纪录片的手法展现世间一切已经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估计无旁白的40分钟IMAX版观感会更好。 7.6分★★★★

18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虽然只有短短90分钟,我却感觉看了几亿年。。

20分钟前
  • 麻酱罐
  • 推荐

真的很“泰伦斯·马力克”,坚持于自己的风格之中,不做任何妥协。绝美震撼的奇景画面,不紧不慢地展现着宇宙的始终,生命的进程,时间的流淌,凯特·布兰切特的旁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解说,而是完全凝聚成了一种拷问和焦虑。像是脱去了剧情的《生命之树》,整体观感还好,但最好也别抱太大期待

22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花鸟鱼虫,有灵且美。土水火风,四大皆空。若把所有4:3比例的画面都剪去,就更好了。留下美得不像话的宇宙,留下空洞。万物磅礴葱茏,终归于无。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只有泰伦斯马利克可以捕捉到人类灵魂和浩瀚天地碰撞的一个个瞬间。

2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马力克耗时三十余年的纪录作品,穷尽地球和宇宙的年岁。以固定或缓慢稳定的运动镜头来呈现大自然的美妙景致与生命起源和演化,再分段插入手持DV拍摄的、满是噪点的镜头组合来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片断。布兰切特的旁白实际上寥寥无几,不同于科教纪录片的解说,她只负责与自然对话,彰显影片主旨: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崇敬,对被爱的呼唤。在此,马力克对【光】的痴迷亦通过语言与镜头昭示出来,一如过往作品中海量的逆光镜头和永远有太阳的好天气。[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至爱海底火山喷发后岩浆在海水中迅速冷却的场景,以及地表上岩浆冷却形成火成岩的画面。PS:影片缺点是过于平滑、顺畅、完满、华美,尽管的确深宏博大,但却缺少了生命中必然会有的断裂,缺少了爱与光明背后的苦难与折磨。(8.5/10)

2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赏心悦目地睡了过去,错过了广场舞和太极拳……

31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3.5 《生命之树》一招鲜。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天地混沌宇宙洪荒,山崩地裂生命起源,像翻电子版国家地理杂志,画面美得动人心魄,然而也催眠死去活来...电影节的夜晚,不睡泰伦斯马力克睡谁?请若干科学家做顾问,高清呈现出史前文明画面,科教贡献大于电影语言探索。把前人片子素材乱七八糟插进去,看似蒙太奇实则故弄玄虚。90分钟布兰切特旁白版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生命之树】续集,除了摄影很美,定格一下就一张电脑桌面,到最后看完了只想说那群原始人的身材真性感!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感觉马大师终于拍尽兴了……

4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IMAX版

4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扣你半星就是因为不!过!瘾!太短了!布兰切特一开口就知道味儿对了。故事从宇宙讲起,地壳运动、生命进化、人类发展,再回到宇宙,穿插社会学片段吸引思考,整体简洁、清晰、易懂。90min一眨眼就过,在旁白不多且缓慢而深沉的前提中,毫无困意,旁白更是马力克给时间和生命的一封告白信。

52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名为时间之旅,其实还是生命之旅。全片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明显:生命是个奇迹。全程挂钩生命之树开头引用的约伯记:Where were you when I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earth, when the morning stars sang together and all the sons of God shouted for joy?

55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时间浪费之旅。

56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较差

我说我看着看着不小心就湿了眼眶,你们相信吗?时间的旅程,美得摄人心魂。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