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

动作片大陆2008

主演:黎明,陈慧琳,甄子丹,郭晓东,寇振海

导演:程小东

播放地址

 剧照

江山美人 剧照 NO.1江山美人 剧照 NO.2江山美人 剧照 NO.3江山美人 剧照 NO.4江山美人 剧照 NO.5江山美人 剧照 NO.6江山美人 剧照 NO.13江山美人 剧照 NO.14江山美人 剧照 NO.15江山美人 剧照 NO.16江山美人 剧照 NO.17江山美人 剧照 NO.18江山美人 剧照 NO.19江山美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2:12

详细剧情

燕赵大战,燕王受重伤,大将慕容雪虎(甄子丹 饰)临危受命。燕帅(郭晓冬 饰)因妒生恨,弑君谋位。大王惨死,举国悲恸,根据大王遗愿,欲传皇位于慕容将军,而燕帅多有阻挠。情急之下,大王之位只能传于手持大燕传国之宝——飞燕刃的公主燕飞儿(陈慧琳 饰),慕容将军尽忠职守,全力训练燕飞儿。不料公主离奇失踪,飞虎将军难辞其咎。燕飞儿被燕帅派出的杀手追杀并身中毒箭,幸被隐士段兰泉(黎明 饰)所救,一时难以回营。此时燕帅排除异己,欲自立为王。燕飞儿不久后回营却正值赵兵进犯之时,而燕帅为求王印,按兵不动。前有劲敌压境,后有逆臣虎视眈眈,公主带领众将生擒赵王父子,却放他们返回赵国。燕帅称王不成反受到惩罚,燕飞儿登基在即却放弃王位,传位于慕容雪虎后返回山林找段兰泉过起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燕帅并没有善罢甘休,又一场血雨腥风的笼罩在风雨飘摇的大燕国上空……

 长篇影评

 1 ) 值得一看的好片

貌似收录的上映日期收录错了,应该是1959年6月29日。
2007年是黎明、陈慧琳版本的。
李翰祥凭此片被评为华人第一大导演,在亚洲影展上一举拿下十项大奖,并自此开了香港黄梅调的流行风潮……。严氏兄弟片中也扎堆儿出现,头戴白帽、手拿花鼓……林黛果然是邵氏超级大美女,演技也很好,只可惜红颜薄命,早早离开人世,也让李大导演着实扼腕叹息~
另外,胡金铨大导演在其中也有出演角色,典藏级的片子了……

 2 ) 李翰祥的疯狂龙凤店

      正德皇帝下江南,邂逅美艳李凤姐,正宗《梅龙镇》戏码风流上演,林黛与赵雷,伙同青涩的酒保胡金铨,在树林中扮皇帝、于龙凤店里捉蟋蟀,是《江山美人》的经典桥段,亦是华人世界的集体回忆。李翰祥在1959年的事业全盛时代为邵氏兄弟拍摄的这部影片,继承了其前作《貂蝉》的黄梅调策略,在1950年代的“想象中国”电影谱系中算得上精心构造。表现明朝风趣的宫廷、楼阁、江南景致,虽然皆是摄影棚得来,但螺丝壳里做道场,以栏杆后透视或移动镜头来进行一种移步换景的效果制造。片中的服饰与场景道具的色彩关系,亦相当讲究,比如太后林朝的戏码,可以见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江山美人》斩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呈示香港电影在亚洲范围内的独特魅力,然而其时香港电影或许并不能以“香港电影”这样的词汇名之,影片主创包括导演李翰祥、演员林黛、赵雷,黄梅调词作者李隽青等皆是内地南来的移民,这部国语电影事实上更加接近上海传统的中国早期电影一些。成熟的黄梅调通俗化路线亦是此片大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在剥离传统戏曲唱词的基础上,李隽青以国语时代曲的笔法写作黄梅调词句,句句白话,皆可上口,古装角色所说皆是现代词语,皇帝与民女的距离一如观众与银幕的距离一般靠近。
      这是李翰祥作品谱系中最耀眼的部分之一,前有《貂蝉》,后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昭君》,皆是掀起华语世界黄梅调电影潮流的经典文本。《江山美人》故事简单直白,由正德贪玩出宫到邂逅李凤姐,及至春宵一夜、忘恩薄幸,重心着落在细微的情感互动,龙凤店中的进退拉据,字句皆道出两人心态的微妙变化,英年早逝的林黛在片中的表演堪称无懈可击,这样形容并非指其真的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气势,恰恰相反,林黛的李凤姐专注将“娇俏可人”的感觉做到极致,与正德皇的互动中所在多见的是板起面孔下半露的微笑。李翰祥亦十分懂得此种情事的进退法度,是以不断变换视角来呈现两人动作中最有表征意义的部分,致令整部影片(起码是前半段)戏味十足、细致丰富。
      而饰演太后的唐若青、饰演店主的杨志卿以及饰演酒保的胡金铨,皆贡献出水准之上的表演,他们本身在今日也成为话题。梅龙镇的故事经由京剧及至电影,文本被多次化用,固然是游龙戏凤本身的张力十足,亦因其对宫廷人心的试探与把握,在《江山美人》中,为达成“李凤姐进宫”的合法化,甚至动用朝廷重臣认其为干女儿,这样的通便令人想起了京剧《四郎探母》里四郎夫妇求得萧太后原谅的桥段。在想象中国之外,《江山美人》事实上也复制了一种人情世故的变化多端,这其实何尝不是李翰祥本人一生与所处历史变局的真实写照。

 3 ) 不爱江山,也不爱美人

上世纪的戏曲类型电影,全片的戏曲、布景、人物衣着和表演都还可圈可点,色彩丰富,电影手法的运用:包括运镜、镜头的切换、叠化、回忆的镜头都还运用得较为娴熟,尤其对丰富色彩的把握和呈现还较为成功,作为当时条件下的电影,应是不错了。

但在情节的设计、转折,以及人物的塑造上都还欠缺火候。大量戏曲段落的穿插,一方面增添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更具可看性,但情节也因此略显拖沓,而90多分钟就不足以架构起完整而流畅的情节。人物塑造也难让人满意,如李凤在皇上口中的“知书达礼等”并未表现出来,皇上对李凤的情感不仅忽变,而且似乎确只是为她容貌所动。而太后、太傅等的态度转变也都确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4 ) 黄梅调的开山篇

这部李翰祥的黄梅调开山之作实在可以有太多要说,首先,说说周知的,当时的好莱坞歌舞片盛行,而香港的电懋也以此为傲,因此邵氏便借上海来的李翰祥推出了黄梅调,并就此开了一系列叫座影片,李翰祥对戏曲的认知,以及对古典的审美,使其成为了导演中标志性的人物,影片中的男二号,胡金铨,是未来的华语大导演,其武侠片的中国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李翰祥的继承……林黛在当时是当红的女星,当然,她的外形是很西化的,并不符合国人审美,也不搭配这部电影,但是票房证明了她的号召力,赵雷则借此片吃了一路皇帝饭,但也因此成为了明星制的牺牲品,没有再拓展什么戏路……电影的古典审美很有味道,虽然北京虚假、唱词幼稚、穿帮以及剧情纰漏较多,但依然不影响其给观众带来的美感……对于叙事,我有点感触,电影取自戏曲,而无论是《梅龙镇》,抑或是《游龙戏凤》,结局都是团员的喜剧,而本片不然,结局以李凤姐的死亡告终,这是作者的一种诠释,是对李凤姐的一种惩罚,本片一直正面化正德帝的形象,没有丝毫批判他的背叛和遗弃,而对李凤姐的处理,则显示了对不贞,不受男权社会下性节操女子的惩戒……整部影片的问题是格局太小,丝毫没有皇家气派,小家子气,倒像是大户人家的故事,比如《雷雨》,当然,这也是李翰祥的风格化……

 5 ) 更江山更爱美人?

 邵氏老片DVD推出后,据说以《江山美人》卖得最火。香港作家李碧华急急跑去买,碟店的老板告知她已经断市,请她择日再来。

  《江山美人》是李翰祥的名作,在20世纪香港百佳影片中排名第26位。1959年该片上映时空前轰动,是邵氏历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而女主角四届亚洲影后林黛,更因芳华早逝,令港台和东南亚老一代影迷怀念至今。

  令我吃惊的是,《江》竟是一部黄梅调电影,片中名曲《扮皇帝》等流传甚广。却原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黄梅调电影是邵氏出产的主要片种之一,估计成片当在五十部以上。大导演李翰祥、岳枫等皆有名作问世,林黛、李丽华等大明星也争相出演,唱功一流男装俊俏的凌波更由此成为所谓国语片第一女星。

  黄梅调电影在李翰祥的导演生涯中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58年的《貂蝉》开风气之先,也让李挤入大导演之列。《江山美人》的盛况空前,更让老板邵逸夫对他信任有加,拍片更有自主度。7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成为这一片种在影史上的顶峰之作。可以说,黄梅调电影促成了李在香港电影界的崛起。

  时隔四十几年才发行的电影DVD,让港台和东南亚的老一代人得以旧梦重温,唏嘘当年。但他们的大陆同龄人却绝对陌生,因当时香港影界壁垒分明,长城凤凰是左,邵氏被划为右,左派电影大陆偶尔还看得见(估计还是内部放映),右派的邵氏电影绝对是无缘得见的。

  不过同一年代人的欣赏品味还真是有一致的地方。我将此片拿回家播放时,直把老妈看得乐淘淘。我觉得以时下的眼光来看,女主角林黛并不算多美,但老妈却认为端庄好看,一旁的老爸也连连称是。就演唱而言,为女主角幕后代唱的是歌后静婷,她的演唱流行曲味非常浓,嗓音相当有磁性,与国内黄梅戏女演员的尖而细的戏曲腔实在有很大分别,但一向听惯国内黄梅戏的老妈仍然很喜欢。

  《江山美人》讲述的是明朝正德皇帝与江南民女李凤姐的爱情故事。此传说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也许真有其事也说不定。京剧里有《游龙戏凤》,好像梅兰芳先生也演过,其他各色剧种多半也有移植。戏和传说的结局几乎无一例外的以大团圆告终,虽然遇到了太后大臣什么的阻挠,但李凤姐终于进宫做了娘娘,还喜得龙子。大团圆是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喜好,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但是李翰祥反其道而行之,将一个世俗、圆满的故事颠覆了,不仅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而且使主题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活泼有趣、欢乐美好,但随着两人的离别,情节立刻急转直下,后半部哀怨动人、无处不悲。初时的李凤姐与少年皇帝一起玩过家家,一起捉蛐蛐,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情态毕露。但一经仳离,竟落得未婚生子,备受欺凌,抑郁生疾,憔悴朱颜改,叫天天不灵、唤地地不应。重病缠身的凤姐在林中忆旧,她的感情层层递进,喜悦、痴情、哀怨、悲愤,直让观众揪心。

  在《倾城之恋》中,动荡的时代、倾覆的都市最终成全了流苏,她“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流苏成了名正言顺的妻,而原来最好不过是情妇,并时时有过去式的危险。张爱玲说不论什么时代,“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所谓绝世红颜,即使一时功成荣耀,如杨玉环者,得势时令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最终还不是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时代的变动,可能成全某些人,更可能砸碎无数的美梦。如李凤姐者,一个乡野小店的卖酒女,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需要怎样的成全?影片中的皇帝,不过是个普通的男人,既不是多情种子,也不是无情儿郎。开始他挂着她,这印象愈来愈淡漠,不久就从他的生命中完全消失,自有其他人来填补空白。再丰美的姿容,也敌不过时代,敌不过命运,如果没有“成全”的条件,就只能在传说里得到一点安慰,中国的老百姓向来都不缺乏同情心。

  情节的铺排和改编之外,李翰祥将全片的节奏掌握得相当好。对于黄梅调电影,如何推进情节的发展,如何融合情节和唱段,是比较困难的事。片中角色唱段过多,无疑会拖慢影片的节奏,让部分观众受不了,这是一般戏曲电影的通病。《江山美人》中,李翰祥和王纯等合作非常成功。改编后的唱段符合剧情,而且优美动人,极易流行。李翰祥则在适当的情节下,如凤姐林中忆旧时,大唱特唱,浓墨重彩地抒发内心情怀,极具感染力。而一些次要的情节,如皇帝回宫淡忘前事,则稍作交待就可,观众对此发展都很明了。

  至于女主角林黛,几十年来香港人爱之不衰。著名导演吴思远说香港没有“林黛热”,因为从来就没有冷过。依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浓眉大眼的林黛并不是传说中那样的绝色美人,但胜在成熟妩媚,有风韵,尤其是眼睛,顾盼生姿。看着林黛电影长大的李碧华说她永恒星光,是真真正正的STAR。林燕妮虽声称不喜欢她,但也承认她明星味道十足。那个时代的影星,对于观众来说,仍然是辽远而又神秘的,像真的星一样高高在上,这也是她们令人难以忘怀的原因吧。

  林黛出身名门,父亲是著名爱国人士程思远,后来官至人大副委员长。有报道曾说某周恩来在的一场合,有关人士向程思远提出将林黛“统战”过来,程答曰和林黛母已离婚,林母不愿离开香港,女儿自然是跟着母亲的,才将此建议作罢。林黛如归大陆,人生当完全两样,不知幸与不幸?30岁时,林黛已拥有四届亚洲影后的头衔,又嫁得龙云五公子为妻,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但她选择了自杀,也从此成为香港影坛的一个传奇。多年以后,曾和她配过戏的郑佩佩仍然记得听闻她死讯时的那种巨大震动,此事当年确在影坛内外皆成话题。

  《江山美人》中的诸演员,包括林黛,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都不脱戏剧腔,肢体动作过于用力,不够自然。这本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演绎方法,当时的观众和制作者都并不认为是问题。在温习长城版《云海玉弓缘》时,主演陈思思也是大眼美女,说话亦有些拿腔拿调,可见都是受一时风气影响。

  说一下本片其他演员。男主角是当时受欢迎的小生赵雷,和现时的张铁林之流一样,十个角色八个演皇帝。大牛的扮演者是后来的武侠片大导演胡金铨,这时他只是邵氏的小演员。胡和李翰祥是拜把子兄弟,情谊绵长。胡在拍《笑傲江湖》时和监制徐克闹翻,李还跳出来挣义气,说终生不会和徐克这样人合作。饰演凤姐嫂嫂的是姜大卫尔东升的母亲红薇,她是旗人,曾为李的巨作《倾城倾国》中的慈禧配音,操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后来的武侠片大明星姜大卫也露了脸,据说是影片中听大牛唱数来宝的一小孩。

 6 ) 爱她就为她做无痛人流

以前都没有认真看过刘镇伟的天下无双,每次都是电视上放时瞄上几眼,现在回想起来,其所讲的也大致是明朝正德皇上与李凤姐的事。久不看新片,就仿佛和时代拖了节,连一些不看电影的朋友都开始讥笑我。其实电影是相通的,不分新旧,比如昨天看的一九三一年版的德古拉,虽然岁月久远,但是影响却不会随时光消逝。九二年上映的吸血惊情四百年(也译作德古拉)就是对老版的翻拍,虽说画面更为炫目,两者相较,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

江山美人是李翰祥拍的第二部黄梅调电影,里面的唱词听起来稍欠完美,不过演员阵容是蛮讨人喜欢的,有亚洲影后之称的林黛和后来成为一代电影大师的胡金铨。按理说这段故事是来自京戏游龙戏凤,说的是正德皇帝私游江南,结识李凤姐,后封凤姐为后,接入皇宫的事情。这样说来就是喜剧,可是导演偏偏自行发挥,拍成了悲剧。如果不是看在演员的份上,也许看到中途就已放弃了。看完后,我居然又是哭得稀里哗啦。简短的概括一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摆脱封建桎梏,追求自由恋爱,未婚同居,后不幸搞出人命,又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再加上封建家长的无情干涉,男主角迷于声色,女主角郁郁不得,最终男主角虽幡然醒悟,但大错铸成,终以女主角身染重病,死于探夫途中而收尾。本部电影鞭挞了封建制度的无比罪恶及麻木的小市民的愚昧无知,同时赞美女主人公向往自由与追求自由的伟大精神……

好了,就此打住。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现在社会的无比优越,正德皇帝和李凤姐一夜缠绵后就匆匆离去,而李凤姐恰恰就有了身孕。如果搁在现在,那顶多就是做个无痛人流就啥事也没有了。想起上学时经常听到电视里说“无痛人流到博爱”,当时还感到气愤万分,现在来看,那真的是女人应有的权力啊。当然,从别的角度看,是正德皇帝耐不住性子,否则,终归不会换得这样一个结局。

爱一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最后正德抱起李凤姐的那股悲恸还是很能赚取眼泪的。许多事情就是如此,看上去什么都是,其实是什么都没有,最能触动他神经的那个人不在了,那么纵然还有千百上万人又能如何,这些人的存在只不过让他更加思恋他的唯一。人就是这样,总会遇上无法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凤姐如果没有离世,正德皇帝自然可以寻找诸多理由像凤姐解释,可是李凤姐不在了,不再需要解释的时候,正德皇帝再大的痛苦也只能一人担当。记得有个朋友说,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在一起”。现在想来,真是不错。

在许多人还在琢磨李凤姐的孩子如何处置时,影片戛然而止。画面就停留在正德皇帝抱着李凤姐穿过游廊渐渐隐去。导演留下了不限的空间让人感伤,让人心痛,如果历史真的发生过这么一幕,我敢说一定有那么一个人不快乐……

http://www.blogmvp.com/logs/10531522.html

 短评

主要不好林黛这一型,韵味不及《倩女幽魂》

4分钟前
  • 邈邈
  • 还行

这部好多了,唱词和剧情融合度也好,林黛和赵雷搭配也不错。倒是胡金铨,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好憨厚啊。那个年代的黄梅调潮流,虽然裨益无几,但是多少还是开拓了类型风格,也推动了戏剧的大众化。

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黄梅调电影。皇帝下江南爱上酒家女子的“游龙戏凤”俗套故事。剧本台词无甚亮点,黄梅调唱词也不完全押韵。胡金铨的表演和快板倒是很不错。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妹子一推就倒,皇帝进宫就忘。未嫁的姑娘生小娃娃,嘿呀嘛嘿哟哟。

1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唯一贊歎的是全盛時期邵氏的棚景。至於林黛,不是我的菜。片子本身是拍給當時的家庭主婦看的,沒心沒肺負心郎和薄情寡義虛榮女之間的故事,兩邊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倒是我們金銓,大牛,哈哈。

19分钟前
  • 还行

传统戏游龙戏凤,正德皇帝调戏李凤姐,原剧是个大团圆结局,不知道为何李翰祥给搞成了悲剧

2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看前以为是毒害封建社会广大年轻少女的偶像剧,后来发现是凤姐对几百年之后夏雨荷遭遇的一次残酷提醒。明明回到皇宫就立刻沉溺女色的皇帝是怎么又塑造成全面悔改专一的好男人的,编剧太2B了。大牛好帅好萌,居然是胡金铨演的!!!即使做不到娶她回家,也要像评论里某人说的“爱她就带她做无痛人流”

27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一瞥惊鸿影,相逢似梦中。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虽然影片还是典型的帝王美人格局(三观不正),但拍的挺华丽,音乐也很好。结尾在庙中求神(韦陀、金刚十八尊、大慈大悲观世音)和未曾重逢便已逝,还可以。胡金铨演的大牛,和皇帝一样到后面的转变和再转变铺展的不太好。

31分钟前
  • xīn
  • 推荐

的确是当时华语片大成者。前面皇帝赞江南的黄梅调子正是“你是新一代的开山怪”,想来当时7岁的刘镇伟应该也看过这片子,《天下无双》新瓶陈酿。老李刺心笔,浮华影城男盗女娼,显示的人性群像。凤姐发现皇帝身份并未高兴而是惊惶,一夜夫妻纵使有百日恩,三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岂是千里之距音信不通的难处,而是人心受不住克服阻碍的疲累。人无大奸,而欺软怕硬是最本能的恶意,连路边拍巴掌的小John都能嘲笑弃妇,妇人背后嚼舌不够还要问“你嫂子的孩子好吗”。一旦得道又是变天的嘴脸。看起来皇太后是女人掌权,其实是父权与亲情绑架的连体物,小太监巧舌如簧,可以说江南女子风情好,可以说酒家女招蜂引蝶,做的就是趋炎附势的行当。哥哥嫂子是好亲人,大牛有情有义,忍饥挨冻到京城(北京真冷啊)细数害人精皇帝风流事,放哪个时代不是平地消

35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李碧华文曰:一个活泼怀春的小村姑,由劳心鹿撞,至伤情自苦,玉殒香消,中间情怀跌宕,演得淋漓尽致。还有赵雷的正德皇,亦具气派。近年国内的“皇帝专业户”有张国立、张铁林、唐国强等,当年,赵雷的“做皇帝,我在行,我做的皇帝比人强……”才家喻户晓。

3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黄梅调电影代表作,揉合着风月片的底子,写情欲极为大胆。无论是对江南的想象,还是时不时冒出的流利北京话都呼唤着“文化中国”。胡金铨大师打快板。悲剧结尾。

4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来我包黑炭。 拿特大龙头闸把这个正德帝给闸了。

44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李翰祥的代表作之一,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

49分钟前
  • 力荐

意外是游龙戏凤被李翰祥拍作一出悲剧。虽然表演造作,黄梅调的唱腔却很耐听,属遥远年代的风姿仍可回味。

50分钟前
  • 巫眠
  • 还行

李翰祥的儒家观念批判史由此开始

52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还行

故事感觉就是黄梅戏一些戏词那种改编的,这个年代看颇为搞笑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看得是风情。《天下无双》简直就是在向这个片儿致敬,找共同点增加了我们很多乐趣。皇帝就一臭流氓,林黛让人一阵阵鸡皮疙瘩,幸好有胡金铨演的不错。全片看不出一点江南风情,更像北京郊区。当然布景精细有李翰祥范儿。

54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你们都说林黛美,可是只有我觉得长得不好看吗?

56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久不看黄梅调 最后一天看部“前古典时期”开山怪 林黛也是凭此片荣膺当年亚洲影展影后 故事讲得比较时髦 可惜性别观还在史前 所谓江山美人者,既无见江山,也米有美人╮(╯▽╰)╭ 有的是万岁万万岁和不值钱的凤冠霞帔,病急乱投神和催人的越俎代庖。“再来和我玩一遍 (啊呸)” = =

57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带动起黄梅调电影风潮。本片改编自民间故事《梅龙镇》、民间传奇《游龙戏凤》。被台湾著名的评人黄仁、杜云之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影片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电影节十二项金锣奖。

60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皇帝哪个不是流氓 刘瑾早把酒家满门灭口了 最后寺庙的唱段不错 求神保佑也没见上一面

1小时前
  • 琧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