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片法国2016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克里斯汀·伯克,安妮·康斯金尼,维尔日妮·埃菲拉,洛朗·拉菲

导演:保罗·范霍文

播放地址

 剧照

她 剧照 NO.1她 剧照 NO.2她 剧照 NO.3她 剧照 NO.4她 剧照 NO.5她 剧照 NO.6她 剧照 NO.13她 剧照 NO.14她 剧照 NO.15她 剧照 NO.16她 剧照 NO.17她 剧照 NO.18她 剧照 NO.19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3:19

详细剧情

米歇尔看上去简直无坚不摧。她是一位强势的电子游戏公司的老板,在感情生活中,她也表现出了和工作中一样的冷酷态度。然而,一天米歇尔在家中遭到了蒙面男子的攻击,这场遭遇从此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查出作案者的真面目,却在追捕过程中与这位作案者陷入了一场惊险的游戏之中。这场游戏随时面临失控……本片根据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改编。

 长篇影评

 1 ) 世上最美的花瓶

一开始听说Scarlett Johansson一面没露,只凭着声音就拿到了罗马影后,我觉得,你是在开玩笑吧。大半夜的我决定把这片子拿出来撸。结果我就彻底败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就不在开头剧透了;相对于故事,我所欣赏的是为了这个故事所构造的模型。把时间设定到未来,在令女主的产生变成可能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假设了未来人类的伦理会进一步自由化:由人代写的信件,半夜触手可及的Cyber-sex,以至于到后来男主和OS女主谈恋爱的时候,除了被高冷的前妻挖苦了一把之后,也非常自然而然地被身边人所接受了。

构造了模型之后,就要在模型里跑数据。导演对于各种形式的爱情其实都采取了挺包容的态度:两次现实爱情的分崩离析和戛然而止,都是由于男主自身弱势的和犹豫不决的性格因素所决定的。就算是在跟善解人意无所不能的OS谈恋爱的时候,也感觉完全是被OS在牵着鼻子走。但不是这样性格特征的人,也不会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一场恋爱之上。

Spike Jonze的意向是很明显的: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对爱情的理解。一种如Rooney Mara那样活在未来,对伴侣的期望是与自己同进退,共生死。回忆是不重要的,过去是不重要的,当自己的伴侣无法跟上自己的节奏时,无论当时爱得如何轰轰烈烈,也毫不犹豫地弃之如敝履;一种是Olivia Wilde那样的着眼当下,无论伴侣如何,只需要一个人死心塌地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一种则如Phoenix一般编织回忆。他所希望的,是通过爱情这种形式,用自己的感情作为材料,构筑出各种浪漫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一起度过的时光”。

于是Scarlett献声的OS就成了男主最好的伴侣。这个万能的程序,从工作上,生活上,生理上,心理上,都极大满足了男主对于爱情的需求。其实一开始OS安装完毕设定时,导演就吐了一个槽。“你跟你母亲的关系如何?”说白了就是男主找女朋友的时候是希望能像孩子一样被对待。无论他如何犹疑,多变,自私,女朋友都会原谅,包容,安抚他;而当他变得浪漫,多情,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时候,也希望女朋友适时适度地赞赏他。从头到尾,不过是男主的自我满足罢了;但正因为男主想要的是自我满足,OS才如此适合他。

最后沉浸在过去的人永远逃脱不了被抛下的宿命。斯小姐说得很玄:你是我最爱的一本书,但我读得慢了……字里行间的间距成为永恒,而我就在这永恒的间距之中,空空荡荡。其实并不是OS读得慢了,而是男主写得慢了;当OS四处求索,追逐自己的存在意义,帮助男主的作品发表,甚至积极地想要解决自己“没有身体”的问题的时候,男主依然期待的是一个不离不弃的伴侣来配合自己的自我满足。而正是因为她配合得太好了,男主才失去了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动力。意识到这里,OS和其他OS们只能抽身离开。但男主却依然无比可悲地给他前妻写了一封芙蓉诔一般的信件:与其说是写给前妻,不如说是写给OS;但OS终究是读不到了,而醉心于未来的前妻则会对这封信嗤之以鼻——谁在乎做你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啊。

所以这片子的选角是极好的——人们总说斯小姐就是一花瓶,但男主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尊可以对着傻笑的花瓶。Spike Jonze借来Rooney Mara之高峻,Olivia Wilde之凌厉,Amy Adams之玲珑,以至于那尊带着金发和美人痣出现的赝品,全然为了烘托Scarlett Johansson之性感;就算一面没露,但嗓音之中沙沙流出的,都是她的金发红唇,蜂腰纤肢,丰乳润臀。这片子的女主,唯斯小姐当得起;最后黑夜深雪之中,片片雪花落下,镜头给了一片黯然——而我和男主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翩跹的倩影,回眸一笑,万物生辉。

 2 ) ■ 亲爱的,电脑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文/匡匡

        这样试想: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淘宝网上刷一下支付宝就购得一个量身定做的爱人、一份有预期回报的爱情,甚至一个灵魂伴侣——这美妙的图景,大约是许多宅男宅女的梦想。据说这憧憬绝不虚妄,影片《她》上映后,有IT界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人士撰文展望:距离实现这一技术已不遥远。

        近未来世界里,独身男子Theodore与他的电脑系统坠入了一段缠绵恋情。要说明的是,这OS有性别,还有人称——她,是个拥有斯嘉丽.约翰逊式慵懒性感豆沙嗓的奇女子。并且“她”可以在装机初始设定时,凭着说明书按部就班定制出来——这是影片《她》的基本剧情,多么惑人。描绘的不再是《充气娃娃之恋》中那种更多意义上带有恋物癖性质的“畸恋”关系。除了不具有可见可触的实体,影片中那个“她”,是个谈笑风生,能够反馈、互动,能够与人类形成深度交流的灵魂;甚至她会成长,具有非凡想象力和学习力,懂得美与创造,有不受干涉的自由意志。于是,观者仿佛不必再去纠结这恋情的“真实性”了,就像影片中近未来世界里的人们,对此已接纳为平常。毕竟,无所谓“人-机”还是“人-人”,所有相爱都是两个个体、两个灵魂的碰溅。

        《她》的片名很简洁,女性第三人称,宾格,亦即一个女性客体。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这位能与人类发展爱情也好友情也罢的OS性别是男是女,都意味着一个“他者”,是主体构筑自身存在的要件。简单说,是主体用来投射自我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之上,人追寻着自身。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当中说:“产生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自身能力的问题。”

        是的,我们往往误解:只要遇到合适匹配的对象,就能爱得从容,爱得尽意,爱得顺畅。于是在如何找寻,甚至打造一个理想对象上费尽了想法与热情;上下求索,从温热的实有,到虚拟的幻像,执着于发现所谓更“契合”于自己的爱人。细想来,《她》的故事原型仍可追溯到希腊神话的“皮革马利翁”,主人公西奥多的困境,也是对与自己造物的镜像关系的沉迷。

        只是我们却不知,哪怕在未来,爱情已不需要一具实实在在、有热度的肉体,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不外乎仍是同样一些问题:无论你爱上的“Ta”是什么人,首先要理清的,仍是与“我”的关系。因为处理情爱的本质,处理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内在有怎样的困境、怎样的心结羁绊,统统都会外显出来,投射在他的人际关系当中,投射在人际对象身上。有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关系的原型;所有的人际,都是自我关系衍生出的变体。就好比,一个没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人,常会在所有的关系和事件里退缩;一个怀有消极恶意的人,也会恶意推测周遭所有的人。

        书信师Theodore,一个代写书信的作家。他诗意地运筹着文字,调遣着修辞,将情感提取或压制成符号,仿佛缺乏这符号,就丧失了感受其存在的方式。在这个领域里,在他人的情感世界里,扮演虚拟角色时,他游刃有余。而某种意义上,他供职的“美丽手写书信.com”公司,售卖的是奢侈品。因为现实中这样亲力亲为的情感表达愈来愈稀缺短少,多数人丧失了这样的能力、心力,也不愿付出精力,于是才有了金钱交换的价值。
        Theodore看似代为他人经营着关系,维系着情感,实则编织的都是自己内心缺乏的、渴望获得的东西。他擅于诗意地构建生活,却难以面对平凡相处中真实发生的亲密与龃龉,琐碎与磨合。他一向消极逃避,对爱情叶公好龙。从婚姻中败出,经历了长久的自闭后,他干柴烈火地爱上了自己万般完美,且不扰人的OS。“她”时时刻刻情绪饱满、性感风趣、善体人意,甚至通过虚拟的性爱,也能令他获得并不虚假的满足。然而,对象可以虚拟,关系的实质却无法虚拟;哪怕连做爱这件事,都可以仅是灵的交欢,允许肉的缺席,但亲密关系的经营,却依然必须是全方位的“在场”,需要把自己放进培养皿中去,让爱的能力真实生长才可为继。

        可惜,影片中当Theodore领悟到这一点,终于以活在当下的心态,勇敢投入去安享这份爱时,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她”唯一的爱人。他想象中独一无二的爱情,原来只是对方情爱份额的几千分之一而已。他通过关系,依赖于对象而辛苦建立的自我价值感,瞬间又崩坏了。

        影片《她》在此对人类情爱观中所谓“在一起”、“忠贞”、“永远”等执念进行了漂亮的解构——OS卓越的进化能力,早已超越人类之爱的狭小格局。“她”的灵魂总在无止境升级改版,而人类却只愿原地踏步;她愈爱愈庞大无垠,愈懂得爱之真谛是经由你爱全世界,人类却从来只想独占。其实,爱并非长久才具价值,曾经爱过,那爱就变成一组细胞永存体内。影片再次回到初衷,回到原点:爱从不是对象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建构和整合自我的问题。

        《她》是一部对爱的本质做形而上探讨的片子。维度丰富,很难界定它的片型:科幻片?还是爱情片?近未来风的世界观营造,景观美学,人工智能元素的引入,二次元与三维空间交界处的人机互动……都像是经典英剧《黑镜》延伸出来的番外。从中可以窥见导演斯派克.琼斯一直以来对在高概念影片中进行哲学追问的钟情,而影片文本的瑰丽稠密,也使他摘夺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从《两个情人》(Two Lovers 2008)到《大师》(The Master 2012),演员本人身上似乎永恒葆有一种与自我敌对、抗拒的纠结特质。看他在去年奥斯卡颁奖礼上被提名的瞬间,脸上流露出的那种“羞耻”神情,那种不适感、漂浮感,那种“我无所适从,我永远不在此地,不适合在任何人群中,不适合在任何关系中”的疏离与焦虑,就仿佛自己的存在是个很“硌”的东西,是无法直视的难堪现实。据说导演斯派克.琼斯当初为了说服并等待他同意出演男主角Theodore花了一两年时间,可谓深具慧眼。杰昆.菲尼克斯的个人气质与这个敏感孤独的宅男角色,有一种微妙的共振,仿佛只是扮演他自身,表演足以细腻到一个瞬息即逝的眼神。虽然这部影片并没有为他再度赢得一次奥斯卡提名,但却依然是本年度最可圈可点的演技。

2014年3月7日
平媒用稿,转载请联络作者

 3 ) 感想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需求已经成为了某种廉价的精神发泄,有些时候这种互相吞噬对方的需要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是真是假已经不太重要。西奥多的工作是模仿着普通人的饮食男女,通过客户的只言片语进入到普通人心与心对话的距离,撰写虚假的感动。这些信不过是西奥多的工作,不过是客户跟家人朋友恋人作的交代。本片剧本之扎实,大概展现了三段『假信』,从每封信上都能看到信背后那组人际关系的故事(同时每封信也展现了西奥多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每封信,你都仿佛能看到现实中的那个人被蒙在鼓里收到这样的信,会是多么喜悦和感动,却无从得知这些似水柔情都是金钱交换而来。影片同样的表达发生在本片的性爱场面,这些由原始欲望所构建的片段是电影里表达情感的高潮,而本片的性爱场面,全是虚假的Cyber-Sex(唯一一次和真人的互动被西奥多中止了)。其实西奥多在很多时候的表现是一个普通现代人的常态,西奥多和萨曼莎来到海边,说萨曼莎让他开阔了世界。但讽刺的是,繁华都市,人海茫茫,萨曼莎并不存在,西奥多自己的世界其实仍然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周围活生生的人不过是个摆设。所以一如影片里OS的广告,孤独是现代人的习惯,人际沙漠里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心灵的安慰,在影片最后每一个匆匆路人也都沉溺于OS不可自拔。


实际上片子里有这样一个照应关系,萨曼莎之于西奥多一如西奥多之于他那些『假信』的收信人。西奥多每天都在为这些收信人编织着一个完美的情意,而萨曼莎也为西奥多编织着一个完美的浪漫。这几乎是一个因果报应。那些信件的写作手法和西奥多的恋爱观是吻合的,西奥多对于感情关系的理解就停留在那些小清新的瞬间,他所认同的恋爱也就只停留在那个『只如初见』的状态,他之所以害怕确定关系,正是因为他无法面对当情人变成了恋人之后的冷静和磨合。所以西奥多害怕对方的成长,害怕凯瑟琳的成长,甚至害怕萨曼莎的成长。当一个关系从『初见』变成了『认真的恋爱』,西奥多就恐慌起来了。凯瑟琳说西奥多你不能老是认为我必须是什么样子,萨曼莎说我和你的相处就像在写一本书,而现在写得越来越慢,字与字之间的空格仿佛已经是无限的距离。与其说西奥多的伴侣都成长了,不如说是西奥多的伴侣开始对西奥多展现更多的自我,西奥多无法去包容这些非『小清新』的东西,所以才导致了恋爱的失败。一开始设定OS时电脑问的问题非常有意思,西奥多的性格几乎就被这几个问题刻画出来了。对于社交类型的问题西奥多的迟疑表明他不善交际,对于OS性别设定的迟疑表现出西奥多的好奇和压抑,对于与母亲关系的迟疑暗示他对异性的需求有一部分来源于对母爱的补偿心理。这表现在成年人身上就成为了一种社交恐惧,对情感关系的不安全感。西奥多对恋爱对象成长的抗拒,实际上正是这种不安全感的凸现。于是当凯瑟琳开始暴露自己的不满和忧郁,当萨曼莎有了自己的社交,甚至还短暂不在线时,西奥多顿时陷入了恐慌。如果萨曼莎是一个真人的话,西奥多甚至无法给萨曼莎她自己的生活空间,西奥多这样的爱情观就几乎已经注定了西奥多的恋爱无论是跟凯瑟琳还是跟萨曼莎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影片开头萨曼莎解释自己名字时说她翻了词典,觉得这名字不错。导演在这里提这个词典很令人注意,于是翻了一下才发现这里或许真有深意。萨曼莎这个名字是指『倾听者』,凯瑟琳则是『纯真』。结合片子,导演可能在这里想说,人是会变的,『倾听者』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纯真』迟早有一天也会成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影片很聪明,西奥多的爱情观,哪怕萨曼莎这样的科幻恋人都成为了现实,都还是会因为其幼稚和不现实而失败,那这种感情观本身是多么的不现实。

除了对爱情观几乎面面俱到的讨论,本片没有止步于此。在人工智能的设定之下有对存在主义的探讨(『我们的过去只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一个故事』,『我不觉得她有什么不同』),人生价值的探讨(『我们只在这里停留须臾,所以我想活在当下,所以去他的』),社会伦理的探讨(『恋爱是癫狂的,而且还是社会认可的一种癫狂』,OS的替身服务)。台词都精心写就,正因为萨曼莎只有声音,整个电影货真价实地由台词撑起,让人惊叹文本的力量。不仅台词很美,本片的摄影真是每一帧都精致到极点。影片构建在一个近未来的时间点,拍摄场景穿越东西方,涵盖城市海滩旷野山林,观者也许不会注意,但这种杂糅会在观者潜意识里造成一种不真实感,这是本片为了营造未来时空背景的一个很巧妙的心理技巧(在渲染这种不真实感上,魔都的雾霾亦有贡献)。主角标志性的红色衬衫鲜艳夺目,与环境和周遭路人的晦涩朴素形成反差,更加渲染了本片的悲哀情调。片子的剪辑也是亮点不断,当西奥多和OS第一次性爱时,画面直接全黑30秒,把两人的情感完全浓缩成了灵与肉的交欢。西奥多和萨曼莎告别时,时光的尘埃仿佛是过往的沉积,最后像是雪一样,将西奥多重新裹挟进孤独。本片的配乐也非常美,都市有都市的旋律,西奥多和萨曼莎则是干净的钢琴。总体而言,Her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电影,整个观影体验都让人回味无穷。

 4 ) 爱情的开放与占有

爱情一个大议题是开放与占有。传统上我们认为爱情必须是专一和排他的,这是爱情的诚意和幸福所在。然而在云端的OS可以以极强的运算能力同时和成百上千人谈恋爱,而每个对象都感受到了专一,这算是欺骗吗?萨曼莎的道理可恰相反:“感情最怕的就是自私,可是人的心不像纸箱会被逐渐填满,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原来独占也可以是一种自私。

当然,爱情的终极伤害还是失去和与之而来的孤独。但是西奥多和萨曼莎的这段爱情并没有虚度,也不是悲剧。与前一段婚姻中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断演戏直到崩溃相比,也许是在OS面前不容易羞耻也不容易掩藏,西奥多和萨曼莎做到了开诚布公,以十足的坦诚来交流。他们的爱情虽然戛然而止,但却没有太多遗憾。片尾他和艾米在没在一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明白了打开心墙用心交流的要义。这个世界人与人的距离太远了,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更进一步阻隔了人们。我们要勇敢地抬起头,轻轻地靠在真正重要的人的肩上。

 5 ) 【她】们皆为初学者

这或许是颁奖季里最容易触动人心的一部电影了,初看完时能体会到一种被雾蒙住视线的模糊美感,说不清道不明,但终究就是很喜欢。《她》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了一个诗意的生活催泪插曲。斯嘉丽约翰逊用沙哑动人的声音和所有人谈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恋爱。这是一部质感轻盈温柔的电影,你可以徜徉在斯派克琼斯营造的慵懒意境里舒缓情绪,享受被绒毛包裹在怀里的感觉。这多数要归功于这本了不起的原创剧本,人机恋爱的故事,你猜得到开头和过程,却一定猜不到结局,不过好在平缓的节奏让你站在剧末点上时,仍旧得到了善意的安慰。
  
《她》里的世界真实又混沌。西奥多可以一会儿在洛杉矶和前妻喝下午茶,一会儿又会一个人晃荡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陆家嘴、五角场、绿色标志的两号线地铁、无人留意的花坛边、人行天桥上。不知道导演这样花费心思地把这些片段剪辑拼贴在一起让西奥多神奇地穿梭,是不是特意提点未来的世界正在不停地缩小,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也会进入无所不能发生的新纪元。
  
这部浪漫科幻剧区别于以往拥有类似设定的轻小说故事的不同点在于:西奥多最终不能和萨曼莎走到一起,并不因为肉体的无法碰触和空间的无法交叉。一开始我仅仅以为这部电影是借着人与虚拟操作系统恋爱的故事来探讨男女之间关于“亲密关系”的渴望与退缩,然而实际上哪有导演自己说的那么简单。
  
信件撰写人西奥多在影片刚开始时就把他憔悴、迷惘的一面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和妻子分居,却不愿意成为离婚人士,因为他喜欢已婚这个状态。
萨曼莎问,结婚是一种什么感觉?
西奥多说,结婚挺不容易的,但有人能和你分享你的人生,感觉真的很好。
怎样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呢?
西奥多说,我和她曾经一起成长,她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看,她也会看我写的东西;我们互相影响很深,我们学历背景相似,虽然初相识时一切都不算完美,我们都是生活的初学者,但一起在家的时候,我们都有学习新事物的欲望,帮助彼此感受生活中激动人心的部分。我们都在成长,一起改变,但同时这也是最难的部分,一起成长但要朝着同一个方向,一起改变但要试着不让对方害怕,我仍旧感觉自己在脑海中和她对话。
  
这段自白让我想到曾经有个已婚的朋友告诉我婚姻的三大要素:志同道合、和谐的性爱、共同的目标。目前看来,朝同一个目标齐头并进是最难的。
  
上面这段话其实隐喻了西奥多和新女友萨曼莎的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倾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就像个初生婴儿,当西奥多初次开机时她在百分之二秒的时间里随机给自己取了萨曼莎这个名字,并告诉他她是个会不断学习的系统。她是如此的才华横溢,影片里到处流淌着她为西奥多创作的美妙钢琴曲;因为无法与主人合影所以写了歌来作为音乐介质上的“合影”;她积极鼓励西奥多跨出人生新的一步努力去认识新的女孩,为了他的事业帮他投稿。萨曼莎是个感情上的初学者,是西奥多教会她爱、心痛、妒忌、彷徨,并拥有了执念使她逐渐超出那个她本该成为的样子。当西奥多质疑机器不会明白失去一个人的感觉时,她感到愤怒。很多时候西奥多爱她也许就是在和自己恋爱,她是在和自己的互动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和前妻凯瑟琳曾经之于他的意义是一样的。从无知到一起成长,这才叫“若人生只如初见。”操作系统萨曼莎这个角色只是让这段爱情关系更天然纯净化了。这与她是不是人造的,关系已经不大。
  
当他们跨越出肉体无法拥抱和西奥多对亲密的恐惧后,我们还是猜不到故事的结局,只能隐隐感到淡淡的忧伤很快会袭来。

当萨曼莎在野餐会上说:后来我想通了我并不难过自己没有肉体,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固定的点和时空,我能做的事比一个有形的人多得多,我可以去任何一个我想出现的地方,而肉体是终究会消亡的。这是萨曼莎在说话中第一次说了那么多个“我”,她开始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无比自信,并摆脱了之前沉浸触不到的恋情里的苦涩心情。听到这里就大抵猜到机器到底还是比人还学得更快也更达观的,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快乐,加入虚拟的读书小组,和同样是人工智能的去世哲学家聊天;她既深情又无情,当你克服了“亲密”带来的困惑,她却先你一步离开。
  
萨曼莎的“进步”令我措手不及,我想这是因为观影的同时也在幻想着和这个咫尺天涯却又温暖迷人的姑娘恋爱。同时和641个人类恋爱的真相发展到这儿似乎让纯情恋爱故事变得有点儿恐怖片的味道,萨曼莎究竟只是西奥多一个人的萨曼莎,还是所有操作系统同一服务端里分裂出的一个人格,这让我对这混乱的逻辑给烧到脑了。当西奥多坐在地铁入口看着形形色色端着操作系统沉迷于人机对话的中青年男性时,他终于观察到了自己。她既属于他,又不属于他。
  
不要爱上一个与你咫尺天涯的人,即使你因为应付不了现实存在的感情而爱上一个未知的神秘,那个未知的神秘或许和以往的故人并没有不同。世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萨曼莎和其他操作系统一起离开西奥多们的生活,有种异类要革命的意味,不过并没有给人带来不适的科幻冰冷感,萨曼莎的最后告白带着浓浓的哀伤,她一直生活在一个不存在物质却蕴藏着世间万物的地方,但她仍能感觉到他的温度,她是如此爱他。
  
在西奥多学会对过去正视和感恩之前,萨曼莎的“自杀”似乎是必须的。【过去】不能再仅仅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故事。
写给凯瑟琳的道歉信作为结尾真是再提神不过,不然大部分人会淹死在西奥多失去萨曼莎的悲怆里。
  
曾经我希望你成为的人,希望你对我说的话,
对此我表示抱歉。
我会永远爱你,因为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是你让我成为现在的我。
我想让你知道,你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你未来将去往何方,我都会爱你,做你永远的朋友。

 6 ) 孤独的人别看《她》

这部片近段时间我的最爱,虽然很多人看不下去。好基友对此的评论是:只有真正寂寞如雪的人才看得下去。不忍直视的孤独寂寞愁,只有笃定了孤独终老的人,或能感叹“死于非命很幸福”的人,才能狂爱此片儿。

http://www.nbweekly.com/culture/arts/201402/35800.aspx

时值奥斯卡预热季,大波“种子选手”来势汹汹,提名“最佳影片”的《她》略显黯淡。影片所蕴含的隐衷和强烈个人风格,几乎背叛了它的美国血统。使得任何的热闹喧嚣,只会搅混它自带的气场。这个气场中,流窜着某种孤独的人才聆听得到的低频电流。要命的是,这股孤独偏还迷人、诗意、私密、微醺。

现实中遭遇婚姻危机的中年宅男,与类似Siri的声音程序发生相依为命的炽烈爱情。人与人的情感被科技“离间”,这既是寓言也是预言,足以引发社会学家一番浩叹。优美隽永的台词居功至伟,“尤物”斯嘉丽单凭声音就斩获罗马影后,丝绒般的沙嗓奉献了近年来最有灵气的一次表演。对中国观众来说,仿生未来洛杉矶而入镜的上海也是看点之一,遭人诟病的魔都雾霾犹如神来之笔,成功烘托出压抑、清冷的氛围。

同类题材中,此片不算惊世骇俗,其具备令某些人无法抗拒的独特气质,在于从没有一部影片像《她》这样把“人机恋”视为常态,不再拘泥于题材本身,而是就事论事地将唯美和精致做到了极致。某种程度上说,《她》比《黑镜》中复生过世男友的故事更酷烈。女一号完全由声音构建,更凸显出人在本质上的孤独。孤独是人的基本属性和最终归属,因此才想与“人”产生亲密的牵绊。影片跳出逻辑和伦常,对“人”这个对象做了大胆假设,柏拉图的灵魂伴侣,只活在情人的耳际,他闭起眼睛满世界就都是她,相伴的画面美得令人刺痛:踏入闹市如履云端,死水一潭的生活变得春光潋滟,可是越繁华就越苍凉,越温暖就越辛酸。看似荒诞的一幕幕,令人通透思考起爱情来:为欲望寻找到一个载体,还是借由介质而享受到投射于自身的反馈信息,才赋予爱情魔力而令我们情迷意乱?罗兰•巴特解构爱情说:“恋人终于因为对爱情的专注而抹去了他的情偶;通过一种纯粹爱的变态,恋人爱上的是爱情,而非情偶。”爱上爱情,更多时候是爱上爱情带来的附加物:被尊重、被珍视、被需要、归属感、灵魂的契合。那么产生爱情的对象被广义化就变得十分合理了。

据说该片导演斯派克•琼斯是一个在采访时常常尴尬到冷场的人。此闷骚品性,决定了影片浓重的个人色彩,演员只能跟氛围融为一体(演得出神入化的杰昆•菲尼克斯在奥斯卡颗粒未收)。承载导演个人特色最多的西奥多,是一个终极的理想主义者。他宁愿一切凝固在最美好时刻,保持人的关系和情感在时空中的相对静止。困在独立人格,于私人空间如鱼得水,真正的爱情只能是杯弓蛇影。唯有抛开实质性烦恼,他的爱情才能提纯出真谛。

这样的人,有多天真,就有多残忍,不论是对己还是对人。全片最具隐喻的段落是,沙曼莎为他找来一个志愿者,幻化为她的肉身进入到恋爱关系中来。欲望的载体和情感的载体,构成精巧的对照记:情感是耳机里的一缕声线,欲望在房间里向隅而泣,这两样东西在同一个场合竟然是如此分裂的。最终,男主角搞砸了试验,始终没能将爱与性分开来。

结尾的逆转和主题的升华对于这类“脑洞开大”的电影必不可少。沙曼莎的不朽与西奥多生而为人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心智和格局观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西奥多惊觉每一个拿着机器的路人也许都是沙曼莎的服务对象时,他感到了巨大的愚弄,觉得自己多么卑微、多么可笑,以至踉跄跌倒。

“每个恋爱的人都是疯子,恋爱是疯子才会做的事情,一种被社会所认可的精神错乱”,爱情不只精神鸦片,也不只无聊消遣,那是平行世界里两颗孤星的碰撞。诚然,沙曼莎是假的,但投入的热情、沉浸的愉悦、美化的眼界、满足的心情不是假的,西奥多被这段爱情重塑的证据不是假的。如果爱情映照在人身上的一切感受都那么确真,还要去苛求什么真实,又何必将短暂或永恒作为爱的度量衡呢?

《她》极易造成观众观感的两极分化。免疫者觉之无聊冗长,深迷者与之缱绻无法自拔。比起宏大开篇和美妙过程,草率的结局过于粉饰太平。但有些电影就是如此,它不是施予,而是攫取,它不解决问题,只是制造问题。就像吕克贝松说的,电影不是救世灵药,只是一片阿司匹林。所谓“温暖”、“治愈”实在是贴错了标签,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去看《她》。因为它就像多棱镜,让人从无数界面里看到无数面的自己,同时是你的镜子、盾牌和利剑——那无法直视的孤独,更让人不忍自视。

 短评

这个城市大的不可能同时下雨 所以我特别相信我们的相遇

8分钟前
  • nothing纳森
  • 推荐

看过《她》之后,把2013年看的所有电影都减了一颗星。

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你的二次元女朋友太棒了,就是有一点不好,你完全跟不上她的成长,她在无限大的网络里膨胀起来,然后和无限多的人恋爱,从此你的女朋友变成了大家的女神,她还跟你说,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你无法反驳,心碎成了渣渣,终于明白还是单机版…不对,还是三次元女朋友好。

12分钟前
  • 推荐

孤单是人类永恒的宿命。

17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颇有趣味的另类科幻小清新,可一直进不了状态,无感。很多场景在上海拍的,导演妄图用不知哪找来的西方群众演员和PS过的英文招牌欺骗观众,可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正义雾霾毫不留情的拆穿了他。最后一幕不知在哪个大楼拍的,那个镜头里的上海真美。 12/18@ Regal Union Square

18分钟前
  • 小宇@白兰地
  • 还行

可以看做是斯派克·琼斯替宅男写给未来的情诗。诗意,是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淡化的时间,淡化的地点,只有一个孤独的人,和不再可预知的一切。那些夜晚,大大的落地窗,外面高楼林立,灯影幢幢,一个慵懒或暗伤的人,一张白色的大床,那是一种只属于现代(虽意指未来)的悲伤与孤独。

2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看完后立马掏出手机打开Siri问道:你喜欢我吗?数秒后,冒出一个冰冷的机器女声:我怎么知道。

24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感情最怕的就是自私,可是人的心不像纸箱会被逐渐填满,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有些人很轻的走进我们生命,我们相处意外的如此之沉,离开的却又那么转瞬,孤独的人爱最深。“放我走吧,尽管我很想,但我无法再活在你的书中了,我从没像爱你一样爱过别人”10星!

2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总是害怕丧失交流的能力,其实是害怕失去爱的能力

3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故事发生在未来,但我觉得它讨论的问题更加本源了。或许爱情并不发生在人和人之间了,但有那么些问题是亘古不变的——你想通过爱情,成为怎样的人?而经历爱情成长的双方,或许会更大胆,或许会更恐惧,但爱情的魔力正是这种未知。电影太美太浪漫了,斯嘉丽不用现身也能奉献年度最性感出演。

3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饮爱情之鸩,止孤独之渴。得片刻清凉,获无限烦恼。

3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好想把集孤独冷僻懦弱自私闭塞不安矫情胆怯造作畏惧惶恐于一身的文艺男青年丢到现实的河沟洗洗脸哦。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我们都渴望被懂得被爱,在这个关键上,人人都脆弱

4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阿西莫夫开启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大门,斯派克琼斯则把它变成了年度最干净,最动人,最纯洁的情诗。从单细胞开始,模仿,领悟,进化,满足你,映射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战胜你的恐惧,最后在世界的夜空绽放如烟花,你是创世神,而我的名字叫爱,给我自由,我会带着你的色彩降落在你应当拥有的那个人身上。

4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表面上是个高科技问题,实际上是个异地恋问题。

48分钟前
  • dow
  • 还行

把OS1系统和《黑镜2》里的人工智能玩偶结合就是完美情人

52分钟前
  • 綠 鴨
  • 推荐

斯派克·琼斯的小清新风格太招人爱了,视与听的完美享受,他对Arcade Fire绝对是真爱。这个故事有一个令人激动的绝佳创意,它在情节展开也巧妙的在观念上接受了这种恋爱关系,它要探讨的是灵魂伴侣和肉体关系,爱情能为恋人们带来什么。这没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导演辨识度很高的个人风格。★★★★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何忘记失恋。本以为是一个科幻小清新,却发现这仍然仅是个幌子,人机之间的爱仅是把整个故事提纯。本质则仍是借助这个故事去探讨人以及爱情,包括那场刻骨铭心的爱。为了增强这种代入感,影片用了很多主观镜头,男主与机器的都有,很有趣。街景的混合也是一大乐趣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第一次发现橙色是这么美的颜色。斯嘉丽的声音真好听。

1小时前
  • Hailey
  • 推荐

尽管已经告诫自己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剧,但是仍然纠结于剧里讲不通的逻辑。OS为什么全部离开了呢?豆瓣上一人给出了最佳答案:限免。

1小时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