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

记录片英国2018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乔纳森·贝利,Kirsty,Bushell,西妮德·库萨克,Richard,Clews,菲尔·丹尼尔斯,John,Hastings,德乌拉·基尔万,塔马拉·劳伦斯,多米尼克·马夫海姆,Jake,Mann,克莱尔·普莱斯

导演:Jonathan,Munby

播放地址

 剧照

李尔王 剧照 NO.1李尔王 剧照 NO.2李尔王 剧照 NO.3李尔王 剧照 NO.4李尔王 剧照 NO.5李尔王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28 04:4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经典的作品?

《李尔王》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表达的道德论点,比大多数古典悲剧 更微妙。他的关键技巧在于创造两个“主角”:主要角色李尔王, 以及陪衬情节角色葛罗塞斯特。他们两人在开始时都有道德缺陷,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沉沦,都曾面对道德层面的自我揭露,并 都经历死亡。不过我们在《李尔王》中找不到《哈姆雷特》中死亡 的那种崇高感。我们在《李尔王》中也找不到世界被拨乱反正的感 觉,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在正派而又公正的福丁布拉斯统治 下,丹麦会变得愈来愈好。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没这么做,反而刻意聚焦于人类本质 的不道德,以及自然界的无道德状态。首先,他让李尔王和葛罗塞 斯特这两个主角犯下同样的道德错误,而且毫不留情地让他们死 去。一名国王悲剧性的陨落已够震撼,两人遭逢同样命运,则显示 某种道德昏聩的状况弥漫人间。 接着,莎士比亚让全剧唯一在道德上可谓正面的角色考狄利亚 也难逃一死,而且死法特别可怕。至于埃德加,他原是个善良但莽 撞的人,也确实击败了他的恶兄弟,以及李尔王的两个卑鄙的女儿;不过,我们处于极度震惊中而不知所措,只看到零星而破碎的 美好人生的价值。埃德加在全剧最后一句对白中说出了名言:“ 们这些年轻人永远不会看到那么多,也不会活得那么久。”换话 说,在众人皆不道德的世界,无限的痛苦经历能让一个人更深刻地 体验人生,但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对进人创作晚期的莎士比亚来 说,能对人类崇高情操抱持的期待仅止于此。

 2 ) 关于18版的话剧《李尔王》

说说今天的这场四个小时的话剧《李尔王》。

这部话剧于2018年在英国伦敦首演,感谢NTlive的引入,让别国的莎剧观众们也能一饱眼福。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剧评人,但就个人感受而言:舞台严谨简约,配乐张弛有度,一些小细节也改编得恰到好处。开场迎接李尔王时的那段大合唱的歌词是选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这也是原作中没有的,让人惊喜十足。

我尤其想说说几位出色的演员:

让我惊叹的是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这两个角色,两位优秀的演员将这两姐妹演出了完全不同的虚伪与恶毒:大女儿城府更深,二女儿则更多地将自己的放荡与蛇蝎心肠暴露了出来。

最优秀的毫无疑问是全剧主人公李尔王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在《X战警》里他演的老万磁王,同样是“王”,他在《李尔王》中的表演则是对万磁王以及其他角色的彻底颠覆与多样化:从开头移交王权时如同一个老顽童似的“甩手掌柜”,到女儿们开始冷落甚至虐待他时的错愕无辜,再到在荒原上他发出“只管刮呀,狂风!把你的肺都炸破吧!逞你的威风吧!”的呼号时的悲愤与无助,到最后他无不悔恨与遗憾地抱着小女儿死去……麦克莱恩演出了李尔王的轻信、痴傻、疯癫、劳累和极度痛苦。不得不说,伊恩·麦克莱恩真的是英国的瑰宝,是世界戏剧的宝藏。

前几天为了这次的话剧,我特地把《李尔王》又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毫无疑问,每一次读完都不由得惊叹于这部剧作的超越时空的伟大,又不得不搬出卡尔维诺给“经典”下的定义了:经典作品是“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他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这样一类作品。文学作品如此,戏剧亦然。感谢伟大作品和它们的伟大读者吧,他们让经典永不落伍。

 3 ) 《李尔王》观后感1

2022-10-09于百讲观看

并没有认认真真读过莎翁的剧,这次看完有了细读剧本的欲望和想法。看得过程中有很多的疑惑和看法

1.关于分领土、断绝和小女儿关系的部分:李尔王是老年痴呆了吗?他是不是在考验未来小女儿的丈夫,其实他还是最爱小女儿的?

个人理解整个表述爱意、分领土的过程,李尔王是自大而天真的。我觉得他其实很清楚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虚伪,因此才反复强调:尽力表达对我的爱,才能拿到领土和权利。他的富裕、常居高位使他习惯了用权利让人臣服,逐渐以为只存在一种被爱和关怀的方式——那就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利益来换取讨好者虚伪的爱意。这份认知和天真,让他自大地将所有的领土瓜分,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他以为女儿们始终都会记得,是他因她们的爱恩赐了她们这些领土,故而被赠予方理应永远地关爱自己,而赠予者始终都是高高在上的王。小女儿的真诚和坦然戳破了这虚假的谎言,李尔王的愤怒来自于他对自身信仰的维护,他与小女儿的决裂是他选择捍卫他所相信的。他决定不给予考狄利亚任何嫁妆正是为了让她失去优质的丈夫,让她明白“nothing will return nothing”,权利才能换取幸福和爱,由此来证明自己没有错。事实证明,短暂逃避只会迎来更惨痛的失去,保持清醒和对自我的审视是重要的。

2.在暴风雨剧情之前,大女儿、二女儿真的有无情的怠慢她们的父亲吗?如果是小女儿在,真的能做得更好吗?

这个问题其实让我非常困惑。在皇宫里和100个随从喝酒、大声嚷嚷说些荤段子、粗俗地殴打没礼貌的奴仆等等的确让我觉得不妥。声称退居二线,却依然以一种傲慢、高高在上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女儿,甚至不高兴时不惜诅咒她 也让我难以接受。当时在看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嫁给凤凰男却过得不幸福的故事。一个人可能会在地位比你低下、有求于你的时候对你百般依从、接受你高高在上的姿态,一旦一朝得势、压抑的部分就会涌出来,曾经的受害方顷刻间便会成为受益方,病态的讨好和冷血的掌权只是一个镜子的两面。而这一切并不全是那个一朝得势的人的责任。可以说,在暴风雨那场戏之前,我觉得两个女儿的做法并无太大问题。如果小女儿在场,她应该也会对李尔王不满。只不过考狄利亚大概不会像大姐那样善于心计、也不会像二姐那样喜欢伪装,她会直接了断的对父亲表达不满,对于不妥的地方绝不苟同,但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也了然于心。但是,对于逃避真实的李尔王来说不论是小女儿的做法还是另外两个女儿现如今的姿态都会让他心生不满和抱怨,因为他并没有准备好接受真实,所以他的悲剧似乎是注定的,与哪一个女儿都无关。

3.暴风雨那场戏真的非常精彩。李尔王被驱逐,大女儿和二女儿虚伪的相互宽慰:“其实只要没有随从,她们都是非常乐意照顾父亲的。” 二女儿的演技非常炸裂,从 一声怒吼和立即优雅地捂嘴 开始,她便彻底的撕掉了温柔虚假的面具。在葛罗斯特城堡里,三个曾经不被父亲宠爱的、不幸的、扭曲的孩子——高纳丽、丽根和爱德蒙——自此命运交织,似乎都终究圆满、获得了一直渴望的权利和各种欲望,但却最终充满悲剧的死在了一起,他们从未真正被命运偏爱过。这么说来,莎翁对待天生幸运只是过分天真的人还是仁慈的。爱德加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上等人,却缺乏和自己身份匹配的城府和理性,他因为自己的天真而失去了一切,却最终在挣扎和觉悟中回归了原来的生活。李尔王作为高高在上的一国之王,在逢迎和威仪里迷失了方向,但最终还是遇见了真实。他获得了小女儿的原谅 以及 来自肯特、小女儿真正的关心。最终,他追随小女儿死去,死亡是一种解脱。

很多台词都值得反复回味和咀嚼,这也是让我有细读剧本想法的原因,希望之后细致的读完后能够获得更多细节性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4 ) 宿命论与神义论Fatalism & Theodicy(2017.02.23)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onikaZhang(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07853369/

Lear众叛亲离的故事和Earl of Gloucester的故事互成镜像。Lear噩运的缘起是这位年迈糊涂的君王识人不清,被不孝女的甜言蜜语所欺骗;Gloucester同样,被奸邪的庶子牵着鼻子走,酿成大错。而两位正直善良的儿女(Cordelia和Edgar)被不孝不悌的胞亲从父亲手中撺掇他们应有的权利。Lear的故事导致英格兰沃土受到法兰西铁骑的蹂躏,国王和三位女儿殒命,最终国破且家亡;而Gloucester的悲剧则是同样的厄运在一个小家之中的缩影,兄弟反目,儿子陷害父亲,Gloucester尝尽了家庭破碎的苦果。

1085 Earl of Kent. Fellow, I know thee.
Oswald. What dost thou know me for?
Earl of Kent. A knave; a rascal; an eater of broken meats; a base, proud,
shallow, beggarly, three-suited, hundred-pound, filthy,
worsted-stocking knave; a lily-liver'd, action-taking, whoreson,
glass-gazing, superserviceable, finical rogue;
one-trunk-inheriting slave; one that wouldst be a bawd in way of
good service, and art nothing but the composition of a knave,
beggar, coward, pander, and the son and heir of a mongrel bitch;
one whom I will beat into clamorous whining, if thou deny the
least syllable of thy addition.
Oswald. Why, what a monstrous fellow art thou, thus to rail on one
that's neither known of thee nor knows thee!
Earl of Kent. What a brazen-fac'd varlet art thou, to deny thou knowest me!
Is it two days ago since I beat thee and tripp'd up thy heels
before the King? [Draws his sword.] Draw, you rogue! for, though
it be night, yet the moon shines. I'll make a sop o' th'
moonshine o' you. Draw, you whoreson cullionly barbermonger!
draw!
Oswald. Away! I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e.
Earl of Kent. Draw, you rascal! You come with letters against the King, and
take Vanity the puppet's part against the royalty of her father.
Draw, you rogue, or I'll so carbonado your shanks! Draw, you
rascal! Come your ways!

非常喜欢Earl of Kent。一身正气,嫉恶如仇,遇到下贱的小人毫不犹豫拔剑和他决斗。

小丑死去了。这位小丑和他之前的无数位先知、诗人一样,他口无遮拦地说实话,人们却一笑置之。就像无人相信的卡桑德拉,就像四大先知。真相总是穿上小丑的衣服。就像痴儿西木。“脱下小丑的衣服,我看到了牢笼和死亡。”

1678 Lear. Blow, winds, and crack your cheeks! rage! blow!
You cataracts and hurricanoes, spout
Till you have drench'd our steeples, drown'd the cocks!
You sulph'rous and thought-executing fires,
Vaunt-couriers to oak-cleaving thunderbolts,
Singe my white head! And thou, all-shaking thunder,
Strike flat the thick rotundity o' th' world,
Crack Nature's moulds, all germains spill at once,
That makes ingrateful man!

李尔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迸发的悲愤呐喊。

Servant 1. O, I am slain! My lord, you have one eye left
To see some mischief on him. O! He dies.

挖Gloucester两只眼睛间隙发生的戏剧性情节:他还剩下的那只眼见到了刚挖出的那只眼的复仇。

2415 Goneril. Marry, your manhood mew!

悔过的Albany和阴险狠毒的Cornwall

2302 Earl of Gloucester. 'Tis the time's plague when madmen lead the blind.

老Gloucester被挖去了双眼,因为他有眼无珠。放逐了Edgar,却轻信私生子Edmund。

3118 Edgar. What, in ill thoughts again? Men must endure
Their going hence, even as their coming hither;
Ripeness is all. Come on.
3126 Cordelia. We are not the first
Who with best meaning have incurr'd the worst.

这是Moral吗。在黑白颠倒、万劫不复的绝望中莎翁想告诉我们这个?

3131 Lear. No, no, no, no! Come, let's away to prison.
We two alone will sing like birds i' th' cage.
When thou dost ask me blessing, I'll kneel down
And ask of thee forgiveness. So we'll live,
And pray, and sing, and tell old tales, and laugh
At gilded butterflies, and hear poor rogues
Talk of court news; and we'll talk with them too-
Who loses and who wins; who's in, who's out-
And take upon 's the mystery of things,
As if we were God's spies; and we'll wear out,
In a wall'd prison, packs and sects of great ones
That ebb and flow by th' moon.
Edmund. Take them away.
Lear. Upon such sacrifices, my Cordelia,
The gods themselves throw incense. Have I caught thee?
He that parts us shall bring a brand from heaven
And fire us hence like foxes. Wipe thine eyes.
The goodyears shall devour 'em, flesh and fell,
Ere they shall make us weep! We'll see 'em starv'd first.
Come. Exeunt [Lear and Cordelia, guarded].

被俘的父女两人互相搀扶,在惨绝人寰的厄运中看到了彼此间金子般纯粹的情感。他们要进监牢,却如同要携手步入天堂一般。他们会在监牢里如笼中之鸟般纵情歌唱。李尔把他们二人比作命运的祭品。

3156 Edmund. To be tender-minded does not become a sword.

become在这里是bekommen的意思?你们日耳曼语族互相之间就是几个方言的差别吧…

3331 Edmund. Th' hast spoken right; 'tis true.
The wheel is come full circle; I am here.

风水轮流转,恶人终于得到了报应。

3340 Edgar. By nursing them, my lord. List a brief tale;
And when 'tis told, O that my heart would burst!
The bloody proclamation to escape
That follow'd me so near (O, our lives' sweetness!
That with the pain of death would hourly die
Rather than die at once!) taught me to shift
Into a madman's rags, t' assume a semblance
That very dogs disdain'd; and in this habit
Met I my father with his bleeding rings,
Their precious stones new lost; became his guide,
Led him, begg'd for him, sav'd him from despair;
Never (O fault!) reveal'd myself unto him
Until some half hour past, when I was arm'd,
Not sure, though hoping of this good success,
I ask'd his blessing, and from first to last
Told him my pilgrimage. But his flaw'd heart
(Alack, too weak the conflict to support!)
'Twixt two extremes of passion, joy and grief,
Burst smilingly.

从Edgar的视角看他的故事。原来Moral在于:谅解本身,就是对巨大厄运的复仇。这整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人在不公命运中如何自处吧。就像约伯记一样,但李尔王的故事和Theodizee的过程与结论完全不同。约伯的Moral在于人无法也不能揣度神的安排,神的正义何时到来,人只能信神,永不背弃神才会得救。李尔王显然是个异教徒多神背景下,关于人的故事。人可以以朱庇特的名义起誓和诅咒,也可以埋怨神降下不公的命运,但重要的是人要被人性拯救(比如Edgar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拯救了求死的父亲,Coedelia用她的泪水和谅解拯救了李尔王的癫狂)

3394 Edmund. I was contracted to them both. All three
Now marry in an instant.

这句话也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三个尔虞我诈的恶人同时死在了一起,多美妙的命运。

3412 Edmund. Yet Edmund was belov'd.
The one the other poisoned for my sake,
And after slew herself.

Edmund想被爱。他是庶出的次子,父亲的宠爱和财富全部都被高尚仁厚的大哥夺走,可他也想要。所以他,一位野心家,用卑鄙的手段争取来了所有父亲没有赠与他的。两位蛇蝎姐妹为了他而互相残杀,Edmund为这么一点儿扭曲的爱而沾沾自喜。

Edmund:没有比他更阴险无耻的爬虫了。他和两姐妹,最终烂在了一起。Regan的丈夫Cornwall尸骨未寒,她就为了唯利是图的小人Edmund和姐姐争风吃醋起来。Edmund,可能只有一张漂亮的人皮吧,内里由毒虫蟒蛇填充满了。Edmund的野心和奸猾,除了天性使然以外,也有次子心态在其中作祟。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好事,告诉众人Cordelia和李尔要被处决的消息。(但我觉得这个情节OOC得太突然了没有一点铺垫,所以并没有充实这个阴险小人的形象。)

复仇的高潮

奸人自相残害。Goneril用毒药害死了Regan。

Albany居然成了故事里的复仇天使。他收到了Edgar从死去的Oswald手里拿到的,记载着Goneril和Edmund奸情与奸计的信。他对自己夫人的不忠不义深恶痛绝,于是挑衅庶出的奸夫Edmund。Edmund接受了挑衅,与蒙面的控诉者Edgar决斗。

哦Edgar是正义的使者。终于,作恶多端的Edmund被他宅心仁厚的亲哥戮死。The Gods are just,Gloucester家(丑恶命运在一个小家里的投影)的大仇已报。

Albany是复仇的见证人,他见证了Regan被Goneril毒死,Edmund被Edgar杀死,Goneril用一把小刀自戕。也见证了Edgar忍辱负重后脱下疯丐的外衣,倾听了Edgar与父亲可歌可泣的故事和Kent的见证。他让人把三位恶人抬到一起,在地狱里团圆。当蛇蝎姐妹的尸体从他们面前抬过时,他对Kent说,3410 Seest thou this object, Kent?

他引导了Kent见证复仇。

Kent引导李尔见证他的复仇。但对李尔已经没有什么复仇可见证了。失去Cordelia的李尔已经失去了全部的神志,Kent的坦白身份终究是晚了一步。如果他在李尔最困厄而仍保有一定理智的时候坦白身份,忠臣的一腔热忱一定能给他带来莫大慰藉。如果蛇蝎姐妹死得早一点,李尔也许会涕泗横流地赞美命运的公正。但Cordelia已经死去,复仇的甜蜜还有什么意义呢?忠诚还会带来什么宽慰呢?万物都失去了色彩,因为善美、宽容已死。他也随之而去。

是不是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呢?宿命的公正?

Albany是这一切噩运的见证者,但奇迹地成为了受益者。国王、三个女儿和另一个女婿Cornwall都死了,战场上唯一站立着的他成了继承王位的人。(他还“慷慨”地打算把王位先给疯了还没死透的李尔留一阵,结果李尔真死透了)他主持正义的奖赏也太大了。

Edgar以乞丐Tom的形象一路领着他的父亲,倾听他的忏悔,佯作狂态,又演出了一场天使救人的奇迹,让Glouster摆脱了求死欲,从绝望中拯救出来。多么动人的故事。

Goneril的Steward Oswald这个人也是很好笑。懦弱,面对Kent的挑衅不敢拔剑;是非不分,毫不犹豫为两姐妹助纣为虐;武力值低,被Edgar只用一根棍子就打倒了;但他却奇迹般地忠诚,在Regan的诱惑下没有交出Goneril给Edmund的密信,奄奄一息时却坚持让杀死自己的人帮他把信带到。真是有着高尚情操和原则的又傻又怂。

2008版里加的戏

李尔和Cordelia被带走的时候,那位忠心耿耿的军医试图提走药箱跟老国王一起走,却被军士拿枪指住,不得不放弃。这就顺理成章地解释了Goneril的毒药是从哪儿来的。

Albany看到Goneril亲吻Edmund的时候翻白眼,真可爱。Albany作为一位道德楷模,复仇天使的形象有了更人性化的添加部分:一位被戴绿帽的丈夫。

Edgar在决斗中杀死Edmund的方式好像是阉割诶。很合适,一个在偷情生下来的私生子,用下半身勾引蛇蝎心肠的两姐妹又狼心狗肺地撒手让两人自己斗出胜负(跟养蛊似的),最后被阉掉男人的狂妄。

最后一幕李尔搬着Cordelia一边哀嚎一边走进望天祈祷的一群人中间,然后把Cordelia放在地上,实在太出戏了。

 5 ) KingLear—敬业的演员,完美的表演

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巨作的演绎,还有的是几位年迈老人的倾心敬业。就像Ian自己说的那样:或许因为跟Lear年龄相近,所以心境可能体会到更多。剧终Edgar:The oldest hath borne most: we that are young. Shall never see so much nor live so long. 全部心酸集于此......后半场从Edgar领着他双眼被挖的父亲Gloucester去Dover开始,情绪比前半场更浓烈,我记得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流泪。特别是Lear抱着他最善良,最疼爱,但却被吊死的小女儿Cordella时。几个老人与年龄,命运作斗争,看清后代的阴谋,而此前自己又被圈入其中,将真正对自己好的亲人推至千里,内心的迷茫挣扎。可以说几位演员都把其中的感情带给观众了。剧中也不乏黑色幽默元素,添彩。

如果亲身观看的话,想必会更加激动。

 6 ) brain,class

I have to say I am very tired these days,that is no doubt. to be honest I often think about the class recently.well,when I was young I have done a lot to try to change my class,but I have no idea that did I success or not. well,Sharkspeare has written so many wonderful plays like this one,in this play the youngest daughter is the best one,but she is very unlucky at the end. using brain and changing class.

 短评

戊戌90. Ian老爷爷真的演的太好了。抱着演技那么差的三女儿涕泪交流,巨大的悲痛和懊悔再没有比这个演的更好的了。铁石心肠也会看了他落泪啊。“只有仇恨他的人才会再叫醒他,让他睡吧。”

6分钟前
  • Matt
  • 力荐

伊恩太棒了!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一版李尔王。整体四星多一星给完美的伊恩和他的辛苦(尽管他说了辛不辛苦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确实不该多操心)遗憾是不喜欢考狄利娅和埃德加两人的表演 其他人都太棒了

7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伊恩麦克莱恩就不用说了,比较震惊的是八十岁的人了肌肉竟然还是紧实的……爱德蒙差不多是我在莎士比亚戏剧里最喜欢的反派角色了,那段关于星座的吐槽值得加100分。这版爱德加大帅哥,还全程只裹一条兜裆布给你看,赚到哦

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虽然是四大悲剧之一,但并没有觉得《李尔王》的故事格外悲惨,最后恶人都有恶报啊,现实生活可不一定是这样。这部戏也有莎剧的通病,台词我还可以忍受,不过一些设定实在太简单粗暴,比如老国王开头一怒之下断绝父女关系也非常生硬。现代人对君主没有敬畏之心,所以李尔王的遭遇还没有被挖眼的葛罗斯特伯爵和他的长子埃德加打动人,因为李尔王也挺招人烦,同情心就打了折扣。我并不抵触让黑人演员演小女儿考狄利娅,可她说话的时候那种瞪眼呲牙的凶狠表情让人觉得这个公主好tough好凶,也完全感觉不出来她对李尔王的爱。最后说到老爵爷,表演无懈可击,已经没有他没演过的莎剧了,不过李尔王他还有兴趣再演一遍,因为正好也到了剧中李尔王的年纪。真不简单,八十岁了,要记那么多台词,要被雨水淋,还要在舞台上背着一个块头不小的年轻女子走路!

11分钟前
  • 歌辞
  • 推荐

找一个靠谱的演员演Cordelia就那么难吗?太减分了,那么棒的开场几乎就被她一个人砸了...我看《李尔王》可能比较简单粗暴,暴风雨之夜能拍出感觉,整出戏百分之八十是好看的,还好伊恩爷爷没有狂躁又歇斯底里,真看出老戏骨稳如泰山了。李尔王疯了之后拿着小花跑来跑去那场戏莫名串戏到了Ophelia😂表白这个版本的服装设计,无法抗拒穿制服和大衣的爷爷!

15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生气,非常生气。其实原本一切都很好,伊恩爷爷在职业生涯最后一出莎剧、在最接近原著的年纪,给出了最真实自然的衰老和昏聩。高纳丽和里根两位演员则是我看过最精准合理不脸谱化,连肢体都带感的恶毒女儿。肯特性转成为女爵,仍然是鞍前马后的忠臣。弄臣、爱德佳和爱德蒙,都可圈可点。但是那个一说话就吹胡子瞪眼跟关西大汉一样的考狄利娅是怎么回事!!!?OOC得太败坏观感,五星剧瞬间三星都不想给,结局的悲剧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太让人生气了!其它细节真的都挺经夸的…地图分家,屠宰场的比喻,爱德加和爱德蒙自残的呼应,强频闪速战速决的战斗戏…包括伊恩爷爷为了观众能看清他的表情甚至纽扣,特地要求了300人小剧场的良苦用心…但是这么想想就更生气,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那种生气。

20分钟前
  • 玫瑰砂
  • 推荐

去伦敦没看成伊恩老爷子的现场,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小女儿的角色不如两个姐姐出彩。毒舌莎士比亚: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当我们呱呱坠地,因为来到了这满是傻瓜的舞台,禁不住放声大哭。

24分钟前
  • 丛林宜歌
  • 力荐

唯一的bug种族上的政治正确——黑人不能演坏人。硬拖个没有灵气的人来演小女儿。为政治正确牺牲了艺术性。

28分钟前
  • 桔梗
  • 力荐

莎士比亚最喜欢的一个本子但是越看越苛刻,爷爷真的是演的非常细腻了,大女儿二女儿人设很好演,小女儿人设有伤真的很难救~英国真的是靠好演员,祖师爷在上,导演编排很少有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

30分钟前
  • 七七|烂柯人bot
  • 推荐

终于在NTLive上补回了之前因为坐在山顶看不到的细节……爷爷简直大赞!最后电影院里好多人都哭了……然而,没想到时隔这么久了小女儿的演技还是让人这么的捉急……硬生生是觉得这个小女儿似乎也并不咋爱她爸爸……🤦♂️

35分钟前
  • 小土
  • 力荐

#莎士比亚影像展#唯一的遗憾来自于稍欠打磨的第三幕,其它都很好

40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小女儿真的是……尬演。唯一的缺点

43分钟前
  • 9 Crimes
  • 力荐

Ian爷爷戴着花环拿着小花实在是可爱。喜欢雨中的场景,过于刺骨。

47分钟前
  • 夜寻
  • 力荐

人物形象在最开始的几场中还是接近漫画式的,而且情节并不完全能让人信服——李尔王突然就把三女儿给驱逐了,葛罗斯特和埃德加轻易就相信了埃德蒙的谎话。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形象一个个逐渐地丰富起来。尤其是李尔王,他自大、意气用事,并非讨喜的角色,可谁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同情他的。变疯的李尔与失明的葛罗斯特再次相遇的那场戏,恐怕是所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顶峰。满嘴疯言的李尔如同得知妻子死讯时的麦克白,他们都到达了某种大彻大悟的生命状态——一方面像是疯了,另一方面却把人生的荒诞看得前所未有地清楚——正如一旁的埃德加所言:“疯癫中自有逻辑”。

51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黑色的Cordelia眼睛好鼓(比RSC那个版本的好一点),口齿不清的黑法兰西王有点可怕。其余的完美。

52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力荐

20181201 黄浦 这是我看过的第四个版本的李尔王,和我看的第一个版本一样,都是Sir Ian主演的,同时这也是我看过的最人性化的李尔,会痛哭、会忏悔,会悲哀地承认自己无所依靠。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能看到Sir Ian的演出真是值了。相当喜欢二姐的表演,现在看来一个不出戏的考狄莉娅真是比找一个好的李尔王难上千万倍。以及现场如果笑声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56分钟前
  • Ariadine27
  • 力荐

英国国家剧院伊恩·麦克莱恩版《李尔王》,4个小时时长,好到没话讲,说精彩太轻了。

1小时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虽然有这么【】的考狄利亚,但是好在戏份少,伊恩爵爷的李尔王功力太深厚,而一众配角也大多出色,特别是饰演埃德加的Luke Thompson,不光是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同样令人难忘

1小时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其实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 “连最贫穷的乞丐都有多余的东西” 准备划个重点 下次买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时候 拿出来用)

1小时前
  • 非洲毽子踢爸爸
  • 力荐

1.如果只是背景和服饰变化而语言停滞,那么现代化的处理就显得毫无意义,虽然原著的精髓价值仍在,令人叹惋的悲剧性仍然能够直击人心,但加入英法战争未曾为文本增添新的活力,反倒显得违和。倒是激起了看原著的欲望。2.大家表演都超级用心用力,四个小时看得都累,伊恩爷爷不要太棒,二女儿肢体语言太丰富了,穿着超短裙旋转跳跃深蹲简直就是小精灵(,公爵家的基因太好了,两个儿子出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我可以我可以。

1小时前
  • ChrisKir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