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记录片英国2013

主演:Rageh Omaar

导演:Gillian Bancroft

播放地址

 剧照

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2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4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5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6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3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4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5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6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7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8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19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1:34

详细剧情

  It was the world's last Islamic empire - a super-power of a million square miles. From its capital in Istanbul it matched the glories of Ancient Rome. And after six centuries in power it collapsed less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Rageh Omaar sets out to discover why the Ottomans have vanished from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Europe. Why so few realise the importance of Ottoman history in today's Middle East. And why you have to know the Ottoman story to understand the roots of many of today's trouble spots from Palestine, Iraq and Israel to Libya, Syria, Egypt, Bosnia and Kosovo.

 长篇影评

 1 ) BBC: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第一集

发源于如今土耳其乡下的游牧民族先前曾是阿拉伯人的雇佣兵,因而接触并信奉了伊斯兰教。
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允许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城内并存。
奥斯曼帝国觊觎欧洲,他们认为欧洲代表了未来,巴尔干半岛也纳入了帝国的版图,他们允许基督教依然存在,但信奉伊斯兰教明显具有优越性。帝国的统治者择取适龄的基督教儿童从小授予伊斯兰教教育。帝国统治者苏丹为了摆脱后宫政治的影响,掠取基督教性奴,形成了Harem制度,这些人只是个生育工具,并没有一个家族来作为她们的后盾。苏丹甚至残杀自己的兄弟以避免他们背后的势力为了争权夺位发生战争,这就是谋杀,但是比起当时欧洲英国法国发生的争夺王位的百年战争、玫瑰战争,这样的残忍制度反而有了他的优越性。
冷酷者塞勒姆一世打破了“穆斯林不打穆斯林”的禁忌,宣布什叶派为伊斯兰教的异端,和什叶派的萨菲帝国进行了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接着又征服了马穆鲁克王朝,得到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所有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成为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领袖。

 2 ) 中东游记还行

比较简要地描述了奥斯曼从一个游牧部落到统一土耳其、占领君堡逐渐成长为横跨亚欧非的伊斯兰帝国的过程(有点像建立大清的建州女真,都是取代古老政权进而开疆拓土的游牧民族)。到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的全盛时期,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以后奥斯曼就由盛转衰。随着工业化和革命的展开欧洲占据上风,奥斯曼也只能变成靠着缓慢的改革和站队获得援助续命的病夫,领地也逐渐失去:北非的殖民地的沦陷、中东什叶派的叛乱祸起萧墙、巴尔干半岛成了民族主义的盛行的火药桶,再加上毛子对君堡和黑海的觊觎,奥斯曼被卷入一战加入同盟国阵营(竟然和哈布斯堡家一伙)。战败元气大伤,奥斯曼人的认同感因为宗教和民族的分歧消逝,政权瓦解顺势诞生了土耳其。

毕竟是BBC视角还是受限,比如为什么凡城的库尔德和亚美尼亚人的迁徙成了有组织的屠杀,之前自己也说过西方夸大了奥斯曼镇压塞尔维亚的死亡人数,到了近代就不提了吗。

 3 ) 纪录片《奥斯曼帝国》逐集笔记

第一集:

※ 奥斯曼人是13世纪末发源于小城Sogut的游牧民族,常年为信仰穆斯林的罗姆王朝充当雇佣军,1299年Osman一世建立奥斯曼王朝

※ 1301年至1453年,Osman一世、Orhan一世、Mehmet二世征战基督教邻国(今保加利亚、希腊等),最终消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波黑的萨拉热窝保存着当年的清真寺与东正教教堂

※ 禁卫军强征基督教家庭的男孩服兵役(血税)

※ Mehmet二世修建托普卡帕宫,强征基督教女奴为苏丹生育后代,最出名一位是其宠妃Hurrem

※ Mehmet二世批准弑兄令,以避免争夺王位引发的内战

※ 1513年信仰什叶派的萨非王朝(今伊朗)怂恿红头Kizilbash人起义,Selim一世平息叛乱,宣布什叶派为异教徒,并加强逊尼派的身份认同,这为当今中东冲突埋下祸根

※ 1516年Selim一世征服马穆鲁克帝国(今叙利亚和埃及),占据了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等圣地

第二集:

※ Suleiman大帝加强了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自封“哈里发”&朝觐圣品)

※ 苏莱曼法典融合神法“沙利亚”和人法“卡农”等,国家事务和宗教事务分别由大维齐尔和大穆夫提掌管

※ 著名建筑家南希设计了塞利米耶清真寺等350多座建筑

※ Suleiman大帝征服今伊拉克、匈牙利、罗德岛

※ 伊丽莎白时期,信奉新教的英国与奥斯曼建立贸易关系,以挟制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

※ 1683年奥斯曼大军攻打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维也纳,被基督教联军打败

※ 十八世纪下叶欧洲各国进行工业革命&政治改革,而奥斯曼保持原状,被称为“欧洲病夫”

※ 1798年拿破仑入侵奥斯曼附属国埃及

※ 1805年位于今沙特沙漠地区的瓦哈比派教徒叛乱,短暂占领麦加和麦地那

※ 19世纪中叶奥斯曼的统治阶层进行坦齐马特改革

※ 1876年Abdul Hamid二世登基,俄国怂恿巴尔干地区基督徒叛乱,奥斯曼的暴力镇压事件促使英国与其决裂,俄国1877年乘势挑起战争,最终俾斯麦带领的欧洲列强斡旋停战,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相继独立

第三集:

※ 1908年土耳其青年党革命,要求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革

※ 1914年奥地利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一战爆发,奥斯曼加入同盟国参战

※ 1915年军官凯末尔在加里波利之战击退协约国军队

※ 亚美尼亚军屠杀凡城的穆斯林居民,奥斯曼进行种族灭绝予以报复

※ 1919年巴黎和会,协约国拆解奥斯曼帝国,导致日后的地区冲突不断

※ 1919年英国鼓动希腊入侵土耳其,凯末尔发起抵抗运动,1922年火烧希腊所占领的伊兹密尔城,战后大量希腊人迁离土耳其,土耳其人也迁离希腊

※ 同年苏丹制和哈里发制被废除,末代苏丹Mehmed六世流亡海外

※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建都安卡拉,凯末尔总统进行“世俗化”社会改革,1926年伊斯兰学者安迪福·何哲因反对禁止土耳其毡帽而被处死

※ 市场经济改革下“安纳托利亚之虎”得到商业红利,支持保守的正义与发展党在2002年建立首任伊斯兰政府,埃尔多安就任土耳其总理

 4 ) BBC:奥斯曼帝国:欧洲的伊斯兰王室 第二集

      奥斯曼帝国战胜了马穆鲁克王朝,大部分的伊斯兰世界都成了他的领地;如此一来帝国内部的穆斯林数量便远远超过了基督教徒。
      如何更好的统治这样一个国家成了各个苏丹需要考虑的问题。
      伊斯坦布尔远在麦加2000英里外,他们有目的的”找到“了安尤布·阿萨里(Abu Ayyub al-Ansari)的坟墓,并且从圣城麦加以及开罗等地掠夺了很多圣人穆罕默德的圣物,譬如他的衣服;因此伊斯坦布尔也逐渐成了伊斯兰教的圣地。同时苏丹不只是世俗政权的首脑,他们还继承了伊斯兰世界精神领袖‘哈里发’的职责。
      苏莱曼大帝在奥斯曼帝国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Suleiman Lawmaker“. 他将世俗政权和宗教势力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个平衡,使帝国内部得以和平发展。米马尔·希南是苏莱曼时期帝国建筑的总设计师,但讽刺的是,他可能出身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小时候被土耳其人俘获并受到伊斯兰教的教育或洗脑皈依了基督教。
      苏莱曼扩疆拓土,占领了匈牙利,并威胁着欧洲中部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维也纳.苏莱曼时期,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以及留里克王朝的伊凡雷帝.
在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被逐出罗马教廷,新教和天主教发生分裂的时候,英国人和奥斯曼人站在了一起。
      苏莱曼死后,他的继任者依然试图占领维也纳。在17世纪的维也纳惨败之后,奥斯曼帝国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衰落。
       18世纪,不列颠的工业革命,重新塑造了英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带来了平等、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整个欧洲的工业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而奥斯曼帝国帝国不想开展国际贸易,他们没有看到美国的发展,而他们的长远命运也将受限于他们的地方狭隘主义,整个帝国远远落后于欧洲了。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权利平衡发生了逆转——再也不是奥斯曼人站在维也纳的城门外,而是俄国人站在伊斯坦布尔的城门外;在他们的阿拉伯世界,奥斯曼人被排挤在了圣城之外。
      1790年,欧洲和奥斯曼权力平衡到了一个转折点,拿破仑入侵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证明欧洲对奥斯曼帝国的绝对优势。

 5 ) 边看边记(第一集)

奥斯曼帝国为突厥人一支所建立的一个伊斯兰帝国,从1299年奥斯曼一世创立帝国,到1923年土耳其宣布成立共和国,存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帝国极盛时势力曾达欧亚非三大洲,统治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大部分领土。

今日的中东很多国家曾属于奥斯曼帝国,是由一战后英法两国分割奥斯曼帝国领土所形成的,是造成今日中东地区战乱频仍的重要原因。

奥斯曼帝国最早崛起于一个叫做瑟于特(Sogut)的小镇,至今每年都在此地举办纪念奥斯曼帝国开国先驱的节日。奥斯曼帝国的祖先是游牧勇士,常被用作雇佣军。

奥斯曼一世 (r.1299-1923)

奥尔罕(r.1324-)

1326年攻占布尔萨(Bursa),将其作为都城,最早有记载的奥斯曼钱币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拜占庭皇帝嫁女给奥尔罕,以图控制其势力的扩大。

1360年攻占了第一座欧洲城市Erdine,作为新都,接着又攻占了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和希腊的重要城市萨洛尼卡(Thessaloniki)。

Hammam 土耳其浴室

Aqueduct 明渠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洗劫了该城,城内仅剩13个村庄,约5万人。

1453年,21岁的穆罕穆德二世Mehmed II (r.)用54天的时间征服了君士坦丁堡(Conquest of Constantinople),被认为是伊斯兰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穆罕穆德二世采用武力强迫其他地区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基督教徒来到君士坦丁堡,帮助重建城市

prayer niche 祷告者神龛 pulpit 布道台,prayer mat 跪毯

Eastern Orthodox 东正教

Turban 土耳其毡帽

Grand vizier 大维齐尔,大宰相

Topkapi Palace 托普卡帕宫

Harem 后宫

Hurrem 胡莱姆 (苏莱曼皇后)

Fratricide 兄弟残杀

Fatwa 伊斯兰宗教领袖发出的正式指令

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是奥斯曼帝国在1460年代建造的一座重要城市,奥斯曼帝国给予当地的居民以一定的宗教宽容,人们接受伊斯兰的至高无上以换取免遭迫害的自由,对塞族人来说这仍是一段被征服的屈辱历史。

为扩充帝国兵力,奥斯曼帝国采取了一种叫做Devsirme的做法,即强征巴尔干半岛上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入伍,每个基督徒家庭征召一个男孩,后被带到伊斯坦布尔,转信伊斯兰教,开始一生为奥斯曼帝国服务的生涯。

王室内斗是15、16世纪欧洲王室的普遍现象,法国的百年战争,英国的玫瑰战争,奥斯曼帝国通过残酷的体制规定避免了更大的混乱。

Selim the Grim 冷酷者赛利姆 (r. 1512-1520)

Safavid dynasty 萨法维王朝,信奉什叶派,什叶派认为伊玛目是先知穆罕穆德的继承者,只有12位伊玛目,最后一位伊玛目将在世界毁灭之前出现。

Kizilbash 基其巴什人,萨法维王朝早起的军事支柱,被煽动在奥斯曼帝国造反。

Heretic 异端

1514年,奥斯曼帝国在与萨法维王朝的战斗中胜出,萨法维王朝退守伊朗高原。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对立在两国的争斗中加深,也成为了今日中东两派冲突不断的根源。

Mamluk 马木留克王朝,以开罗为中心,控制着埃及、叙利亚和伊斯兰胜地麦加和麦地那,虽然也信奉逊尼派,奥斯曼帝国借口他们与萨法维王朝联盟,于1516年将军队开往了叙利亚,奥斯曼军队因为使用长枪火炮,长于马木留克善用的剑术骑术,因此获胜,攻占了大马士革,获得了伊斯兰教第三大胜地耶路撒冷。

1517年开始进攻埃及,拿下开罗,也即意味着控制了穆斯林世界最重要的中心城市。

 6 ) 一点点备忘

第一集:

一战后的对奥匈帝国的和奥斯曼帝国这两大“病夫”王室的分隔很有意思,产生了现在这么多的国家,而且也造成了现在中东国家的很多混乱。
当时,只有沙特和也门外加现代土耳其独立了出来。
而奥斯曼温和穆斯林的疆域和他们最终覆灭时一样,是迷人的,虽然这种迷人无法和东正教永恒的悲伤相比。
900年做为基督教主教堂,500年做为清真寺,现在为博物馆。
奥斯曼帝国开始阶段还是宗教包容性的,帮助了城市的发展。

奥斯曼苏丹多数用女奴来生孩子,这个办法是女奴没有根,不像娶一个会有家庭有势力,会危险到苏丹。
1520年左右开国的孙子冷酷者打破了穆斯林不打穆斯林的禁忌,与伊朗什叶派打起来了。什叶派和其他的逊尼派完全不同,什叶派认为有个类似塞尼亚的复活者之类的。他们打败了萨菲国王,但是没有征服,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争端根源,从此开始。

由于埃及 王朝的衰落,奥斯曼1516年占领叙利亚,拥有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1517年占领埃及开罗。欧洲这边拿下索菲亚和萨拉热窝,以及希腊塞萨罗尼基。

第二集:

奥斯曼帝国最杰出最出名的统治者--苏莱曼大帝,同时也是这个片子的封面,据说这幅画竟然还是提香画的。当年,德国丢勒还曾经画过穆斯林大军的刻板画,可见1453年后到1683年之间这250余年欧洲基督教对穆斯林的恐惧。

苏莱曼大帝去罗德岛把医院骑士团打退到了马耳他,他吞并匈牙利并在1529年兵临维也纳。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的战争从此开始,一直到一战的导火索。当然,这也是的宗教之战。欧洲基督教守住了维也纳的城墙。

伊丽莎白一世的英国因为新教问题而被教宗开除,继而同奥斯曼帝国关系密切,这其中也包括一段时间反哈布斯堡的法国国王。

1683年维也纳之围之后,奥斯曼帝国从此撤退,他们再也没能兵临欧洲城市的城下,而开启了一步步的倒退,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始终在自己的世界里,并认为自己的文明是最先进强大的。(和中国一样)1798年,维也纳之围110年后,拿破仑征服埃及等众多奥斯曼帝国领土。

建筑大师希曼,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同级别的人物,活到了98岁,1588年去世。

不过,关于一战前民族主义兴起这一块,片子认为是沙俄的问题,这恐怕值得商榷。

 短评

轮廓清晰,细节不足。

3分钟前
  • 小簟轻衾
  • 推荐

论脚本文采故事讲述方式制作拍摄风景展示不如Simon那部,它更加厚重更侧重于历史观的构建。不得不说,奥斯曼真的像大清啊!这部拍于2013年,结尾对于土耳其抱有极大期待,希望他能成为魔法棒,点亮整个中东地区,少些宗教的牵绊,现在三四年过去再看埃尔多安在土耳其做的事情,真是令人唏嘘。

7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頭上包的都是什麼呀。。。// ME is so fucked up..//Hew Strachan !!

10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当动荡的中东让人头疼不已时,稳定繁荣的土耳其自然会被西方人塑造成穆斯林国家的榜样,讽刺的是,当初插手中东埋下祸根的不也是你们么。

11分钟前
  • 巨翅
  • 力荐

看到最后才是最唏嘘的,凯末尔强制摘掉头巾和帽子,强制实行投票民主,最终人民拿着他给的民主,又把头巾给投了回来。这算是幸事,还是不幸?

12分钟前
  • Mallory
  • 力荐

继先知和安达鲁西亚之后,Rageh Omaar再次主持伊斯兰相关纪录片。The Ottomans: Europe's Muslim Emperors讲述奥斯曼帝国,一个令人着迷的主题。不了解奥斯曼,就不会明白今天近东中东北非和东欧巴尔干国家的各种逻辑。三集的份量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来说实在是太短了。希望BBC的多元化可以更加发扬光大。

15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六百年土鸡兴衰

19分钟前
  • 被挤圆的阿尔达
  • 推荐

难免有欧美希望美化土耳其式民主以期宣扬欧美式文明的中东桥头堡形象之痕迹,但其纵贯奥斯曼与土耳其史今分析中东与巴尔干现状的思路还是稳、准、到位的。不得不佩服BBC御用史家的笔杆子,能够把多元驳杂的史料与思考维度融汇在一个非常准确的切入视角上展开叙述,棒棒哒。

24分钟前
  • 寒鲲
  • 力荐

补课。世俗与宗教,宗教与宗教,民族主义等等。在历史里,我们往往看到当今世界的镜像。

28分钟前
  • 修十一
  • 推荐

那些腦中只有“洗白”、“吹”和“黑”的無腦人士還是趕緊閉嘴吧

3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补课中~

37分钟前
  • 推荐

这片的资源可真够难找的,好像被扫荡过一遍似的,这儿一集,那儿一集,字幕东拼西凑找不齐,活下来就是幸存……实际上做的是真好!脸红什么!

39分钟前
  • 桑丹司
  • 力荐

还是比较中肯的。A站英字三集全。

44分钟前
  • 粟阿姨
  • 力荐

按时间讲历史,框架清晰,凯末尔将奥斯曼帝国碎片世俗化那段最有趣。现代土耳其建国刚好百年,埃尔多安所在右翼政党在持续高通胀货币疯狂贬值下还能连续执政,刚好印证了李光耀多年前对选举的看法,“只要你搞这种一人一票的模式,那么最容易煽动民众的事情就是做出一些简单的、煽情的呼吁,而不是承诺促进经济发展与增长或承诺其他民众不甚了解的事情,只需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做出承诺,比如种族自豪感、语言、宗教和文化。”

46分钟前
  • PirateRadio
  • 推荐

观看的日子里巴以再次冲突,窗外枪声不断。片子里有位学者说,如果世界会发生第三次大战,最大可能就是在这里。短评有人吐槽英法当初的领导人不够英明才扔下这么个烂摊子,又有没有想过也许就是人家太精明了。纪录片或多或少都会有主观倾向,更何况涉及到复杂的宗教、民族等,这部比耶路撒冷那部好点在受访者的立场和角度非常广,可以同时看到不同的故事版本跟观点。以史为鉴是句真理,由整个奥斯曼的兴衰到近现代有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和冲突不断的中东都在告诫我们:警惕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别被西方忽悠瘸了。P.s.虽然主持人各有倾向,但bbc这个时时刻刻都要声明下英国是搅屎棍的作法很会了。

47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原来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各种事都是奥特曼惹的祸…想到现在的中东和欧洲局势,只想说真的什么叫风水轮流转,一报还一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话说海的庇护真是大英大美耍起赖皮来不考虑后果也不承担后果得天独厚的条件啊…

50分钟前
  • nelory
  • 推荐

虽然是BBC出品,但是对英国在一战前后对中东格局的消极影响做了挺深刻的检讨。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对于多宗教多民族的兼容并包的态度令人想到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王朝以及当朝。补了一个知识大盲点是,原来当今的中东地区全部隶属于奥斯曼王朝

51分钟前
  • snowark
  • 力荐

1299年Osman一世建立奥斯曼王朝,穆罕默德二世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定都, 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嫁给了莫斯科大公,所以以后俄罗斯的皇帝从伊凡雷帝开始才能称凯撒。苏莱曼大帝时期,奥斯曼国土扩大到更大的欧洲和亚洲地区。详细读书笔记转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02883/

55分钟前
  • pepper 安
  • 还行

第三集

60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加里波利的惨败一带而过,亚美尼亚大屠杀倒是讲得多些;不过看英国人自己谈英国人给阿拉伯人的空头许诺,对一周后奥斯曼的瓜分,然后在雄伟壮阔的配乐下推出了阿图卡,嗯,帝国主义都是大话精,救国还靠国父,还蛮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