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的苹果

喜剧片其它2005

主演:乌尔里奇·汤姆森,麦斯·米科尔森,尼可拉斯·布若,帕普丽卡·斯汀,尼古拉·雷·卡斯,托马斯·维尔姆·詹森,Ali Kazim,Ole Thestrup,Gyrd Løfquist,拉斯·兰特,Peter Reichhardt

导演: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播放地址

 剧照

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2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3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4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5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6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3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4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5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6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7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8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19亚当的苹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08 16:15

详细剧情

  新纳粹光头党亚当(Ulrich Thomsen 饰)被送往一个偏远的教堂做社会服务,在这里他遇到各色奇怪之人。不过对他来说,最难缠的莫过于虔诚古板的神父伊万(Mads Mikkelsen 马兹•米克尔森 饰)了。桀骜不驯的亚当在伊万面前完全没有办法,作为服务的一部分,亚当选择浇灌苹果树,并与神父约定用秋天收获的果实做苹果派。但是各类天灾人祸不断威胁着苹果的生长,伊万相信这是魔鬼所为,亚当则认为这纯粹是上帝的恶作剧……  本片荣获2005年欧洲电影奖提名最佳剧本;2006年丹麦影评人奖提名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马兹•米克尔森凭借神父角色赢得祖鲁奖最佳男演员奖。

 长篇影评

 1 ) 《亚当的苹果》

当纳粹、巴基斯坦人、亚当等人来到教堂,牧师会撕下以往给他们的标签,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魔鬼事件,甚至连未婚先孕的女人来到教堂,牧师依旧告解她相信自己的心,弱化她的困境,让她乐观。仿佛牧师从来不会因为困难而烦心,因为他信仰上帝,他也希望其他人也相信上帝的爱,他坚持信仰上帝的爱,甚至崇拜,直到他们将他的伤痛摆在他面前,对上帝的信仰崩溃。喜剧《亚当的苹果》像是一部现代的寓言故事,里面涉及魔鬼、上帝,讲述信仰,善与恶的斗争。亚当就像一个叛逆者,不断的尝试摧毁牧师的信念,当他真的让牧师信念倒下的时候,苹果树的烧毁让他动摇,以至于后来开始转化对上帝产生敬意。苹果这个意象就是信念,有信仰,坦然面对困境,乐观,生活依旧美好!

 2 ) 亚当与阿Q

都说喜剧的根源是悲剧,此片便是最好的验证。主角亚当自幼年便经历坎坷,其在婚姻重创后得了脑瘤。人设被安排到这种地步,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是部韩剧。更戏谑的是,主角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是假装一切都“好好”的。

看到这里突然想采访下鲁迅先生会有啥想法?我觉得亚当的自欺欺人和阿Q又有所不同,阿Q是没有原则的自欺欺人,受社会肆虐蹂躏后他只会服软着去逃避,找个理由不去抗争、不会主动改变什么。

而亚当在遭遇打击时虽也自我安慰于“一切都会变好”,但他在实际行动上有抗争,因为他坚信所有困难都是撒旦的诱惑、神的考验。也正是这个偏执的意念在,亚当儿子脑瘫这件事情上,他就和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儿子很正常”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但他没有像妻子那样放弃自己撒手人寰、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悉心照顾。有个小细节(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亚当说儿子会像正常孩子那样数学题做得很溜,可以脑补下,会不会是他一直在教儿子学习呢?

阿Q是消极着自欺欺人不去改变,亚当是积极着自欺欺人去改变,至关重要的是,他还感染到了身边人去改变。鲁迅先生会不会骂人呢?自欺欺人还分消极和积极?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努力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努力过……

亚当不相信有真正的“大恶人”,就把各路恶霸招来自己的教堂“感化”。于是另一个主角,一个类似于在假释期的“光头强”成了为观众讲故事的“眼睛”。亚当认定一个人一定要有个目标去努力,于是初次见面时亚当就死缠烂打地追问“光头强”, “光头强”随口敷衍道“我想做苹果蛋糕”。

从这一刻起,窗外的苹果树便成了亚当的心头肉,他虽然总是催促“光头强”要为自己的苹果蛋糕“负责努力”,但一直把苹果蛋糕和苹果树当回事的人只有亚当自己。结果他没有守住,却在无形中让“光头强”拿来了稻草人,也让“巴基斯坦”人把乌鸦给一个个大飞。“光头强”看见苹果树被雷电劈成两半后,立马做出了改变,就说明他心里有颗善良的种子早已慢慢发芽了。

一提到教堂,又一句“只有假装相信他才能活着”,就很容易让人嗅到这部电影的宗教意味。这里我就困惑了,亚当的教堂更像感化院,还是说教堂本身就具备感化的“职能”?这方面我没太多发言权,就不屁话了。

电影刚开始,会发现,所谓亚当的苹果就是主角的一颗苹果树。而观影后,才明白亚当的苹果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隐喻。因为是喜剧自然是好结局,又因为是黑色幽默,故事的每个转折都极其荒诞,再配上北欧特有的基调,我差点没被这股冷幽默给冻住。我自然是无法被宗教味的“信仰学”给说服,就像“光头强”无法相信“当初”的亚当一样稀松平常。而此处,电影也正有调侃我们之意,不相信的人便是那群永远触不到真理的大多数。电影结尾“光头强”的热泪盈眶倒是相当感人,再铁石的心肠,也无法不动容于亚当那种相信真善美的执著,而这种执念的本身就是一种真善美呀。

 3 ) 信仰这个事情

短评写不下了。 信仰这个东西,有了和没有,对很多事情的理解真的是有点不同。所以我很庆幸我不是在2005年看到这个剧。 信仰会让人能忍受残酷,但信仰也会让人觉得残酷更残酷吧。因为你会不由自主用因果论来看你承受的苦难,从而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不到更大的图景揭晓的那一天,这种恐惧和怨怼肯定是一直存在的。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安诺斯·托马斯·延森最好的作品,有神性的作品,他的各类特色因素在本片中几乎是完美地聚集了:Dogma95的影响(或者说与之背道而驰)、黑色幽默、穷形尽相的各种深井冰、无处可逃的封闭环境、孤独的人生,最后还有神性,如果说他前面几部还有点用力过猛或者天真幼稚,到亚当的苹果,这些特点完美、紧密、冷冽地交织在一起(它的色调与内容特别贴合),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 后面的男人与鸡反而没有亚当的苹果的质感与完整,不过也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因为延森的拍摄总是用那几个固定班底,我现在看着麦子叔和这群家伙都有感情了。 丹麦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还真是对我胃口,各色很奇诡的笑点(有的段落简直笑死),疯狂和一派天真,幸福和残酷都只有一线之隔,代表社会秩序的警察似乎永远缺位,最后主人公们还都莫名其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果然这是产生了克尔凯郭尔、Dogma95和安徒生的国度啊。 麦子叔的表演真是……看到现在,我觉得他真是在母语电影里表现最出色。他的演技大概是跟那帮Dogma95的导演练出来的,果然北欧这个地区的导演们对表演的理解就是跟腐国法国好莱坞不同(所以我现在倒是更能理解英格玛伯格曼面对英格丽褒曼时的那种捉急感了)。基本上麦叔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和角色贴合得浑然一体的演员,不动声色就变成了角色。他不是一部分一部分通过细腻的训练变过去的,而是就地一滚——一下子就成了那个人。 神父的天然呆、善良、执拗、神经质和强迫症在他身上简直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越到后来,麦子叔那张支离破碎的脸上忍耐、逃避(顺从)的表情越让我不断想起中世纪绘画中那些圣徒(疯子)的脸。疯癫和神性一直是通着的,直到近现代它们之间的通路才被活生生斩断,但对疯子(偏执狂)的敬畏是在我们的基因里的。 面对现实里的痛苦,神父封闭了自己的感官,不去听不去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的天真执拗和身上受难的痕迹是这样强大,居然能让一起生活的人也慢慢共同维护起他营造的假象(乐园)。如果没有亚当的到来,他们可能谁都是难以突破这个幻想结界的吧——所以一旦幻象被破坏,大家最终各奔前程了。 外来的亚当和最后气愤地:“我要去有人能正常死亡的地方”的医生是唯二两个最清醒的人,当亚当无情地戳破神父营造的世界之后,他性格里的那部分反转太有意思了——可怜医生最终还是落单了。我有时候想,医生也许才是这个世界里最正常的人,他早看出这群人是疯子,本来絮叨了一堆是想拯救亚当的,结果大家都疯了,医生只好愤愤退回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去了。 为什么最后独独是沙特小哥哈立德没看到神迹,没有留下来? 这个电影并不是喜剧,它蕴含有极其残酷、悲哀和甜蜜的部分(约伯书果然是好题材),也许是气候和文化导致的,德国人和北欧人似乎都能看到人生中极为阴郁、黑暗的一面,但是奇妙的是,面对这些痛苦,德国人加紧思考不断深入,伯格曼也是,起劲地挖掘,但丹麦人却本能地会做减法(连他们的艺术设计都是如此),因此自有一派天真的去处。 仔细想想,安徒生童话也是这个调性。 但,信仰就是这样,它真是从绝望和极度残酷的世界中开出的花啊。 P.S 麦子叔的脸,真是一张奇特的脸,他脸上总是有点半人半兽的东西,眼睛和眉骨处的长法很原始,嘴唇和牙齿的咬合问题却让这张脸变得俏皮、性感。面对这样的脸,导演们的第一个冲动,大概要么想撕碎他身上原始野兽的那部分,要么就会想折磨压抑他,所以麦子叔一般在电影里不死也得伤痕累累。 麦子叔的魅力是整体性的,尤其动起来,每个时段有不同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过舞蹈演员,他的肉体魅力和存在感都特别强,而且年纪越大越明显。他2009年之前清瘦的时候莫名其妙有点柔弱,但人到中年发胖一点后,带点恰到好处的松弛,反而性感到要死。

麦子现在的样子,就好比,从小小的猫科动物忽然变成了雪狮,皮毛华丽,模样尊贵。所以说,时间对某些人还真的是很慷慨。

 4 ) 神恨我们

以泪洗面。“God hates us.”还好最终,神良心发现了。我们对神父的认知随着故事发展而变化:老好人,穷开心,怪异的执拗,过于乐天而显得漠然……后来发现他是如同现世耶稣受尽苦难,快乐的背后是隐忍,是神经失常般的自欺欺人。再后来,耶稣也被打垮了,他终于破碎、终于沉默。

而当他在奇迹中重生时,披着一身洁白的病号服,用双手捧着半块苹果蛋糕啃,看起来是那么那么的纯粹。他又回来了,如男孩般永远穿着短裤、凉鞋,露着瘦削的小腿横穿草地,被掌掴也毫不在意,没心没肺地喋喋不休,好像从来不曾沉默。

其实从男主最开始怒斥怀孕女不该喝酒就能看出他还留有良知。他暴戾性格的转变也很有意思:因闪电肆虐而担心起被自己打倒的神父,在电闪雷鸣间,狂风暴雨冲入教堂的大门,在这恐怖的天罚中他一定感受到了某种不可明说的力量。而我猜最后那道劈开苹果树的无情闪电,是压死骆驼的稻草——这一切悲剧都过于荒谬、过于残忍,他幡然清醒,不愿再与命运合伙欺负这个可怜人。

本来冲着麦子叔演神父,又是喜剧来看,没想到收获一碗眼泪。麦子叔演技浑然天成,看完就知道他肯定得拿什么奖;不同于印象中总是游刃有余的阴险反派,麦子大半部电影都顶着被打歪的鼻子,颇为滑稽,偶尔透露的脆弱与挣扎也美得远超预期,令人无比揪心。

 5 ) 无能的人性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片中很多救赎的发生都是由罪恶引起。比如枪打爆神父的头但也击飞了他的肿瘤,枪之于人,是恶的存在,却因此让神父像神迹一般得到生的力量。而苹果作为全篇的线索,是亚当最终于自己的信仰达成和解的重要符号,但圣经中,“苹果”之于“亚当”亦是恶的开端。
     神父逃避开太伤人的现实,说服自己相信一个温和的幻象。亚当逼问,你以为是撒旦在考验你吗,只不过是上帝想抛弃你。上帝与撒旦,善与恶,净化与堕落,看起来似乎是相生相化,各自通往彼此。

     另外,假如从社会层面来看,教堂相当于社会的缩影。神父作为一种秩序,在教堂中的控制作用其实很微妙。大家实则本性未变,该偷还偷该抢还抢,心中或多或少把持着自己的无法归类的信仰,只是由于这个秩序的存在而在可见范围之中各行其是。而当神父说他将死,秩序被打破,信仰释放,相互对抗变化,但最终一定会各寻其所,找到自己应去往的位置。就像大家最后还是各奔前程。
     雷电交加之夜被看做是亚当的顿悟,但我并不认为他在那时转变为了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宗教使人产生的情感其实是一种“崇高”,也就是敬畏,对某种超越的力量的敬畏。亚当一直以来对于自己“邪恶的本性”深信不疑并以之为正确的道路,但在那样的情景下,不得不产生了对命运的恐惧,这就生发出敬畏,也就是类似信仰的情感。
     或者更进一步说,我甚至不觉得神父是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的。他躲避的命运其实是躲避了对上帝的疑虑,他不想质疑生命中唯一强大的精神支柱,于是将厄运归结为撒旦的考验,就像他捏造出另一个模样的事实。神父对于宗教的态度,其实就像搏击俱乐部,为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说起来,救赎和清洗人们的,并非上帝或者撒旦,而是那块苹果蛋糕。是无能的人性而已。

 6 ) 上帝、亚当和我们的苹果

2005年的这部电影,果然算是被忽视的佳作。

首先主要的还是信仰,关于信仰的电影,或者里面多少带着对信仰思考的电影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类型。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印度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PK》、《偶滴神啊》,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佑鲍比》、《菲洛梅娜》、《以德报怨》等,还有前面比较热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这些。以前在看了《以德报怨》的时候爷写了一个短影评,提到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在知乎上宗教信仰话题里看到的,说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面向他飞来了很多小石头,砸中了他。他很生气,开始咒骂他所信仰的上帝的漠然。他边走边骂,结果却发现在路的前方,上帝正在张开双臂竭尽全力去遮挡前方密密麻麻飞来的石头。绝大部分的飞石都砸在上帝的脸上和身上,只有小部分的漏掉才落到了后面砸中行人。于是这个人对刚才自己咒骂和不理解上帝的行为感到羞愧,并继续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下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有人就问了:“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这些石块是哪儿来的呢?”答案应该是“撒旦”,于是又有人问了:“既然上帝全能,为什么不直接把撒旦消灭?”如果说这些罪恶,对人类在认识上带来益处,从而让人类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走下去。这些我也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意义层面的东西能够让上帝忍受,比如二战犹太或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当然这都是历史进程过后看到的无数个个体遭遇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件,这样的话题说多了或许往往无情,而去关注身处当时的某一个人的遭遇和态度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这也是这部《亚当的苹果》在聚焦神父伊万以及伊万对周围人的影响所能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原因。或许在每一个信教者的心中,他们也深知无法去解释神的漠然,无法去解释自己或者别人经历的那些痛苦、罪恶到底是为什么。魔鬼常在,为何神却不常在?其实并不是这样,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们在祷告时,神也在祷告,我们在遭受苦痛的时候,神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所以信仰的上帝有没有呢?或许可以说是有的,但其实它不在头顶,也不在神台,而它就在我们自己。上帝就是我们,撒旦也是我们。神的全知全能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全部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潜能。就像这部《亚当的苹果》里面提到的那个印度球员,在事故中失去双脚后仍然能够跑回家甚至还开始继续训练并踢球。人的意识意志所能承载和改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个印度球员如此,电影主人公伊万如此,那些虔诚的信教者也是如此。或许他们只是找一些理由去面对那些苦难、罪恶,那都是魔鬼在考验他们。或许他们只愿去相信上帝,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以求维持一个平衡,抗拒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打破这个平衡。有的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这的确就是逃避,但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本来不是就应该离那些苦难、罪恶以及悲伤的东西远一点么?逃避丑恶、残酷,选择去相信那些善良美好以及阳光。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或许我们往往看到他的苦难面,这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放大了罪恶与残酷,实际上只是这些事件放大了罪恶以及它对立面美好善良的总和。因为或许我们去寻找看这些事件中的一些美好光辉,它们也同样深刻得让我们对未来继续怀有期望。人能够犯下如何深的罪恶,人就能展现出如何光辉的伟大。

其次,关于这部电影说说另外几个具体喜欢的地方。第一就是这样一部悲情色彩的心灵救赎故事却是一个十足喜剧的构建来呈现。亚当、贡纳、哈立德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好。有几个段落真的是笑得差点停不下来了,比如伊万纠结饼干时、哈立德拔枪射鸟时、哈立德拔枪射光头党时……第二是片中在车上多次出现的那首歌,每次的出现所对应的当时伊万和亚当的心境其实都有不同改变,这首歌曲的插入就像是一个逐渐愈合的心结,是一个极具亮点的存在。第三是几个意象的存在,翻开的约伯书,总是会掉落的希特勒挂像,苹果树……这些都和那首歌一样,像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惊喜点缀。最后是结尾,在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总算还是阳光的。这时的伊万又驾着车去接两个过来“改造”的问题小伙,不同的是,这次有亚当陪着。

另外,再说一句,麦斯米克尔森是男神,绝对的男神。
(以上是个人观后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仅是观影后的个人体验,若有不当,并非针对或者中伤,欢迎指出讨论。)

 短评

義人受難。但是主人公的性格未免有为转变而转变之嫌,略牵强。

7分钟前
  • 莽原
  • 还行

太治愈了,非常可爱

9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本来是追麦子叔的,但我现在一定得把安诺斯·托马斯·延森加到我喜欢的导演和编剧里去了。细想一下,这居然是狩猎的男主角和家宴的男主角聚首,而且Nikolaj Lie Kaas居然在里头还露了一小脸——所以延森的电影果然是有固定班底的。最后,信仰果然是要在绝望处才能开出花来啊。这片子可惜不能打十星。

12分钟前
  • OLIVE
  • 力荐

真行,

13分钟前
  • wnw
  • 力荐

苹果蛋糕...

14分钟前
  • 小黑脸
  • 推荐

在生活里寻找有意义的事来做,这也能止痛的另一种吗啡。

18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还行

冷峻的幽默,想哭的时候又尴尬的笑,虽然神迹贯穿始终,但男主一脸Wtf和麦子叔演牧师的隐忍和美好,足够了。

21分钟前
  • 骸狸落
  • 力荐

一部关于信仰和奇迹的丹麦电影,比较另类,但挺有趣的。丹麦大明星麦德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主演的那位牧师简直就是耶稣在世嘛~~

26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约伯可以说是信仰的典范,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是这样一个纯全良善的人,他某一天突然受到了攻击,失去了所有。想想看,如果要埋怨,他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埋怨。但是他持守他的纯正,始终保持着无条件的信仰和爱,对神,对这个世界。世事的好与坏,在于你的心,否极了泰总会来的。★★★★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就知道,看007时候就知道早晚会萌上Mads Mikkelsen这位大叔。真是个有爱的片啊,充满爱的片啊~ 光头纳粹大叔也很可爱~~

31分钟前
  • 橙子换马甲
  • 推荐

黑色幽默

32分钟前
  • sepburgerqueen
  • 推荐

对圣经完全不了解,隐喻及种种也看不出来。但能看到丹麦式幽默,以及信仰的力量。苦逼伊万大叔算是经历了人生一切不如意吧,老妈去世老爹猥琐老姐去世老婆自杀儿子脑瘫,他也靠着信仰或者说偏执的信念在拯救着“坏人”呢。像亚当一样,有时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试图唤醒当局者,最终发现迷的却是自己。

34分钟前
  • RadioGaGa
  • 推荐

暗黑奇幻小清新。还以为是要吐槽基督教呢,最后还是回来了。

3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被撒旦考验和被上帝考验,效果是不一样的。

41分钟前
  • 益暄
  • 推荐

不错不错

43分钟前
  • 梅蝶
  • 推荐

依然不信上帝。但我相信人性的光辉。

44分钟前
  • 忘记
  • 力荐

编剧功力深厚,把简单的小故事说得这么生动有趣。但电影绝非只是一部宗教宣传片那么简单。JC曾告诫世人要进窄门才不至于灭亡。而电影中神父所选择的窄门――他坚定的信仰在信奉科学的医生眼里就是偏执病态的创伤逃避心理。这电影让信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来看,三类人的感受和心得肯定完全不一样。

47分钟前
  • 猫龟🐌
  • 力荐

几个简直笑死人的段落:突然的拔枪射鸟,被射的光头党人,逃过晨钟但应门而落的希特勒,和一个搏击俱乐部联想的WTF。这心灵鸡汤煮的可跟《肖申克的救赎》媲美。

5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用喜剧的手法讲一个关于逃避与心灵救赎的悲剧色彩的故事。《狩猎》男主角演技很棒,依旧是一个隐忍痛苦的角色。虽然故事略神棍略荒诞,但依旧触动人心。四星半(坐我后面有俩男的从头到尾一直在夸张地哈哈大笑,别人都没笑他俩也抽风似的乐。真TM傻逼)

5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差一步神棍片

57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