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大陆剧大陆2007

主演:谷智鑫,钱枫,徐亮,范近轮,练练,赵冉,钱芳,孙坚,郭菁菁,梁婷,宋雨霏,高梓淇,陈锐,郭东文,吴宝国,王宇,巩峥,肖扬,贾科,罗伯特,李希恩,陈康,王劲松,杨俊勇,蔡伟,彭宇,陈思,陈紫鹏,李强,刘旺,张论,曹雪晴,刘文晶,张月,余小玲,周光大,徐宝忠,张岩,蔡小伟,肖谨,陈功,冯磊,杨福强,蒋立国,李鑫,胡俊,侯杰,黄宇娟,陈戈,刘洋,卢问章,王喜元,甘露,栾胡华,关辉,张延炳,李海贝,伍仁斌,王鸣

导演:龚若飞,嘉娜·沙哈提

 剧照

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3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4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5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6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3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4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5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6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7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8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19恰同学少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9 08:12

详细剧情

  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一切都是未知,但时代已无法阻止新思潮的来临。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要请到了杨昌济来校任教。一批学贯中西的老师的来临,让湖南师范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前来就读的包括了蔡和森(徐亮 饰)、萧子升(钱枫 饰)和年少的毛泽东(谷智鑫 饰)等人。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五年的校园生活。  读书期间,毛泽东逐渐成为了一个教育救国论的信仰者。有想法不拘束的他成为了学校格外关照的“特殊学生”。在这当中,毛泽东加深了和蔡和森、萧子升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练束梅 饰)、杨开慧(钱芳 饰)等人的友谊。而处于动荡时代的中国,学校也无法独善其身。一系列的事件让这群少年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祖国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而他们则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

 长篇影评

 1 ) 有朱不近!谈谈反面教材刘俊卿

楼上诸位剖析得很透彻,我深有同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青年毛泽东的成才之路,我想应该是“良师益友好学校,勤学苦炼有胆识”。

这里谈谈反面教材刘俊卿,最初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差不多,都是贫苦的学生,也颇具才华,为何很快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性格决定命运,贫困的家庭带给他极度自卑,他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体面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不能因此就给他目光短浅,心无大志的评语。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可能是数百年才出一位的,不能以伟人的标准来要求每个人。刘俊卿的想法很实在,也很合理,当今社会,很多寒家子弟,家里砸锅卖铁供他们上大学,不也是为了改变家里贫苦的境况吗?当每天要为柴米油盐发愁、生存都成问题时,最迫切的应该是如何活下去,而且能体面的活下去。

他如果沿着自己的道路,老老实实读书,以他的才华,虽不及毛、蔡等人,仍可名列前茅,完成学业后,当个小学教师,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生活不会太差,也是个体面的工作,能为国家、社会做些贡献。

如果说偷走萧家兄弟的文章,仅仅是出于嫉妒,希望自己名列三甲,尚属品行方面的小错,可以改正。与赵一贞的相恋,赵父的强烈反对与轻视,彻底粉碎了他的人生计划,老天不会给他那么多时间了,他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的一切,尽快变得富有、体面与尊贵。于是,人性的弱点逐渐发力,从嫉妒同学才华,亲近富家公子,假充富人子弟,追求体面的穿着等小坏,到逢迎上级、阿附权贵、逆时而行、出卖老师同学、充当黑恶势力走狗等大恶,最终落得父亲惨死、爱人自尽、众叛亲离、亡命天涯的下场。

刘俊卿的悲惨结局,可能让很多人联想到红颜祸水,如果他不认识赵一贞,可能不会如此下场。我觉得,不能将错算到爱情的头上。一对年轻男女,除尝爱情滋味,他们的爱无疑是纯洁、真诚的,对成为他们爱情信物的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他们自始至终都珍爱无比,更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个人认为,他因自卑而自闭,改变命运的想法不错,错在选择了以一己之力,以图对抗命运。同学中家境贫苦的不在少数,孔校长招生时也提到就是要招穷人家的孩子,蔡和森更是一个典型。相比之下,刘俊卿毕竟还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有父亲和妹妹料理一切、挣钱供他读书,不用自己去擦皮鞋。他不该因为家里穷,怕被人瞧不起,而假充富家子弟,只与真正的富家大少王子鹏交往。身为富家公子的王子鹏,善良而懦弱,才能平庸,并不是坏人,于刘俊卿人品性格亦无助益,但其富家公子奢华的作派却深刻影响了刘俊卿,为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埋下伏笔。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刘俊卿放下自卑的包袱,与毛、蔡等一众同学坦诚相见,成为好友,相信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高尚的品德,必将深刻影响他,如此,则他的一生,定会是另一种结局!

短短几年,刘俊卿的人生却如此充满戏剧性,让我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之前从未听说此人,上网一查,果然不错。剧本创作者可能为了更加突出伟人的光辉,专门虚构出此反面人物。可笑的是,作者百密一疏,留下一处败笔,千年学府,拥有着众多名师的一师,居然也培养出了此等“人才”?毛泽东连偏科这种事,都能立刻引起校长与诸位老师高度关注,与其谈心,使其适当改正。刘俊卿,则自始至终从未受到诸位老师的关心,不论他做错了什么,老师与同学对他只有冷漠与敌视。唯一一次对他进行的教育,是扔馒头事件后,校长没有单独与其谈心,私下对其进行批评和教育,而是大张旗鼓的在全校师生面前痛斥此等浪费粮食之做法。凭良心说,人要脸,树要皮,何况是有着极度自卑的刘俊卿,此种做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更适得其反,让刘俊卿增加仇恨与敌视,促使其走向全校师生的对立面,最终踏上罪恶之路。培养出他这样的学生,学校不应该担负责任吗?一师的光辉形象必定因此蒙羞。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PS:刚在网上搜索刘俊卿其人时,发现关注他的人还不少,有一些分析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2 ) 刘俊卿的悲剧

一、人物性格 自卑、虚荣(好面子、爱攀比)、卑鄙、渴望名利、不明是非、渴望被认同、色厉内荏、内心深处存有一丝良知 二、人物事件. (一)恶 1.偷萧子升入学考试文章,开学后又向校长暗示告密毛泽东帮萧子升代写. 2.开学的时候,为了面子,说自己的父亲是自己雇来的挑夫. 3.食堂羞辱蔡和森 4.在向警予和陶斯咏面前撒谎,污蔑毛泽东和蔡和森 5.讲习科考试作弊 6.不分黑白,写亲日文章 7.向纪墨鸿告密,由被迫转为主动搜捕孔昭绶,导致其父被枪杀,孔昭绶逃亡海外 8.不顾往日情谊,用枪逼供王子鹏.

(二)善 1.其父工作剩下一碗臭豆腐,留给刘俊卿,刘俊卿饥饿,但仍推诿,让父亲吃. 2.想给父亲帮忙,但其父说“你这是读书的手,哪儿干得了这个”,只好作罢. 3.王子鹏不肯吃饭,秀秀为难,刘俊卿解围. 4.秀秀替王子鹏挡枪,刘俊卿只好作罢. 5.排长让刘俊卿和马疤子进城探虚实,刘俊卿不忍家乡遭遇战火,劝马疤子三思. 6.马疤子想逃走,刘俊卿为秀秀挡刀,阻止马疤子报信,最后身死. 三、造成其人悲剧的四大因素 (一)父亲的无知和溺爱 1.家里很穷,却让刘俊卿好吃好喝,像少爷般生活,养成了刘俊卿对生存环境的挑剔. 2.除了读书写字,什么也不让刘俊卿做,什么也不让他去体验,其结果就是性格上的轻浮和好逸恶劳. 3.一次又一次地明示或暗示刘俊卿,你是读书人,你的手是读书人的手,不能干粗活……他给刘俊卿编织了一个梦,让刘俊卿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梦,所以他不能脚踏实地,一直试图靠投机取巧来达到目标. 要知道,生存环境的优越与否不会决定孩子的性格,真正决定孩子性格的是父母带给孩子的爱是否健全. 十岁伊始,孩子对爱的态度会从接纳(被爱)向给予(爱他人、创造爱)转变. 刘父没有给刘俊卿自己创造爱的机会. 所以最终,刘俊卿只能是一个只懂得索取,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不懂得给予,良知淡薄,自私自利的卑劣小人. (二)现实环境的打压 刘父为刘俊卿营造了一个梦,但现实里却常有马疤子这样的人羞辱刘俊卿.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刘俊卿内心的极度自卑.因为自卑,所以他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他偷萧子升的文章,以为这样自己就是第一.为了让自己成为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他向方维夏暗示萧子升舞弊.被蔡和森的作文压了一头,于是在食堂羞辱蔡和森.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他自卑,他渴望被认同. 除此以外,他的运气也非常差: 考一师范结果碰到了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入学考试被压的死死地、日常作文分数被压的死死地、讲习科考试还是被压的死死地,最后作弊还被逮到. 喜欢的姑娘她爹嫌弃她,好不容易自己当了侦缉队长,她爹同意了两人的事情,靠山又倒了,进了监狱.被保释出来,结果喜欢的姑娘要嫁给别人,半道上还自杀了. (三)自食其果 现实一直打压着刘俊卿的自信,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但那些又确确实实是他自己的选择,与人无尤. (四)第一师范的老师们 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潜意识里他们就喜欢那些勤俭、节约、品德高尚、志存高远、想要报效国家的学生.他们……并没有给刘俊卿重新开始的机会…… 杨昌济第一堂课时觉察到了刘俊卿的异样,但并没有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刘俊卿羞辱蔡和森时,孔昭绶直接公开批评了刘俊卿,以一种最酷烈的方式让刘俊卿记住这件事,但本质上并没有起到令其改正的作用,反而会灼伤其自尊.如果他不是公开,而是私下里和刘俊卿告诉刘俊卿其行为的不得当,刘俊卿的结局也许是两说. 说到底,这其实是时代的局限,注定了这批人有着磅礴的学识,但认知上却有些狭隘,无法超越自身的好恶. 四、刘俊卿和毛泽东之异同 这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刘俊卿这个角色似乎是针对毛泽东专门刻画出来的. 这两个人其实是同一类人,即“自我主观意识强烈,不太顾忌他人感受”. 比如,毛泽东和陶斯咏关于“雨”诗的对话里,他充满了豪气,但也有些武断. 再比如,借萧子升的书,千叮咛万嘱咐,还是给上面写了很多自己的笔记心得. 不过话虽如此,这两人的本质却截然不同. 毛泽东自我,但其内心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并不需要向外界什么满足,所以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就能改正;刘俊卿则不然,他很自我,但其内心却自卑软弱,他无力承受挫折,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差异,是因为二者的原生家庭和生存环境不同. 毛泽东是被他爹放养了,让他自己去经历,士农工商体验了个遍,但却不娇惯他.所以毛泽东吃得起苦,经得起打磨,也能苦中作乐. 刘俊卿则相反,不让他经历任何事情,只是娇惯他,给他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有少爷的自尊,却没有少爷的命,所以刘俊卿感受到的只能是满满的恶意.

 3 ) 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很久没完整的看电视剧了,觉得太拖沓,不如电影节奏快。可就这样一部电视剧,让我天天熬夜看了十多天(只有一个台放在很晚播~)。反而越看越来劲,关上电视睡觉时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里面的情节。
   
   对于毛泽东,我们知道的他年少的故事太少了,往往只是闹市读书之类的,往往还神话了。而这样一部电视剧,立刻拉近了我们与伟人的距离。

   最大的感受,是遇到一个可以当知己的老师是多么重要。杨老师、孔校长帮毛泽东转移逆书让我从心里感叹毛泽东的好运与老师们的关爱。而杨老师对毛泽东的各种关照、教育、爱护更是令人动容。可以说,如果没有杨老师,毛泽东的成就可能会少很多。
   
   常常为剧中那一群热血少年而感慨,他们小小年级,就把救国作为己任。毛泽东的气魄让我感叹,训练学生军,办夜学,赶走桂军,保护长沙百姓。非凡胆识与才能在青年时边一展无余,正如杨老师所说,不谈救国则已,谈救国则定是毛、蔡二人。

   个人很喜欢向警予和蔡和森,向警予的大大咧咧与蔡和森的“憨气”在一起,很互补,看到他们我就不由自主地祝福他们。可惜这样一对热血青年英年早逝,真让我扼腕叹息。而且向警予还是逝世在武汉。武汉好像有座警予中学,算是我们武汉人对她最好的怀念吧。

   为什么现在身边这样有志气的青年就这样难求呢?我们满口背着《少年中国说》,可实际行动呢?愿有志青年都看看这部优秀的电视剧。要知道,今日之责任,仍全在我少年!

 4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直以来,对于伟人,我们只能从他们光辉的事迹中瞻仰他们,效仿他们,缅怀他们。然而,伟人也是人,没有谁一出生就是伟人的。伟人最初也只是普通的人,是他们独特的经历,深刻的思考,大胆的实践使得他们逐步铸炼出优秀的品质而成就伟人的。
    九十四年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热血青年,心系国家的安危,带着理想,带着责任,走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九十四年后,又是一群人,在荧屏上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段动人的历史。看了这对历史,带给了我们震撼,更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这两天,看完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真的为之震撼,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少年应有的青春。算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电视剧了。大概是上了初中以后吧,几乎都没怎么看。总觉得电视剧的节奏太慢,一个故事要托好长的时间。这一次,真的喜欢上了这部剧。实在是太棒了!
    在民国初年短暂而动荡的岁月里,湖南第一师范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本剧就是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五年半的读书生涯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学习生活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机密相连的切实主题。
    其实,它讲的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经历。本应该跟以前的那些“红色经典”一样的,但是,它又确实不一样,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将毛泽东这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
    从中我可以学到很多。
    像学习方法,毛泽东很有自己的一套。闹中求静,静中求学。他知道自己性子躁是个坏毛病,于是他在最吵闹的地方学,以求得改进。他看书喜欢圈点批注,只要是他看过的书,边边角角,上下空白之处,都有他的手迹。他认为,看书不做笔记就想没看过一样。他精通国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社会学科,但对于数学、理化、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兴趣不大。这是他的一个特点。而当时,他遇上了开明的老师,老师们对他因材施教。我想,这一点,他是很幸运的。
    他也提出,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应该强健体魄。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重视体育锻炼,自创毛氏六段体操。踢足球,只要是他守的门,就没有失过分。当然,这都跟他的理想和抱负关系很大的。他以中国为己任。他说:“我们学生不挺身而出,谁挺身而出?”他喜欢《少年中国说》。认为中国之命运在我少年。
    当他带着手无寸铁的不到二百学生军通过超人的智谋冒充两万桂军使得三千全副武装的北洋军阀溃军缴枪,真为他的智慧和勇气折服。时评,通身是胆。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军事行动。而当他晚年回忆的时候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是我军事生涯的开始……”
    当时的热血青年们,都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奉献精神,奉献生命。
    还有就是毛泽东与他的母亲之间的真挚的感情。他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家书,亲手为母亲改顶针,送母亲进城看病,到最后形成对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一种关注。
    看了这部剧之后,毛泽东的形象丰满了许多。或许剧中的演员跟我们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上不相似,但是他精神上一定是神似的。
    剧中还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形象。少年都是意气风发,教师都是博学明理。

 5 ) 《恰同学少年》算是一部开创先河的剧

这种开创先河体现在两点上:

第一次将革命历史题材以青春偶像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而且取得了成功,这种方式影响到后来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近的《觉醒年代》等一些列影视剧的制作。

其次,没有完全拘泥于真实的历史,而是采用类似《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法,在大部分主要人物、背景和故事情节有历史依据的基础上,虚构了少部分人物,同时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的细节做了相当程度的细化和扩充。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点,《恰同学少年》提升了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

从影视创作来说,这两点都是一种进步,正是因为有了两点,历史人物才从历史属性的形象,发展为兼有历史属性和文学属性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那些人一样。

 6 ) 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由《恰同学少年》所感所想到的
《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至今仍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电视剧以豪迈的湖南第一师范校歌开始: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校歌简短却气势高昂,深深振奋了20世纪旧中国一大批有志青年的社会理想:“用教育来救中国”。
看完本剧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感觉如果把当今大学生的堕落和现实与旧时代大学生的激情和理想相比,真是令人无比的汗颜。
<一>修己之身
剧中,在当时闻名全国的板仓先生杨昌济给毛泽东等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修身》,他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洁。”
而当今大学生的现实是什么呢?有人在宿舍脏话连篇;有人在食堂食物味道有一点不对就全部倒掉;有人在图书馆开着手机铃声大声接听电话而丝毫不顾周围的同学还在看书;有人在自习室打着自习的名义而自己的男(女)朋友谈情说爱而不顾别的同学还在上自习;有人为了游戏而颠倒白天黑夜;有人为了评奖评优而不惜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有人为了四六级考试而浪费父母大量的钱报补习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更有人为了考研而彻夜苦读!
我们不仅要问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何在,修养何在呢?当然也有其客观原因,学校安排了过多的公共必修课却没有开教大学生修身的课程,本专业有过多的充满理论而无实际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却不教大学生如何修身,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要认为修身是我们根本无法触及到的。其实修身可以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多多参加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活动;从言语行为上约束自己;对别人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古今凡是有大成就者无不是如此,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这样:他习惯瓢泼大雨中奔跑;在寒冷的冬天游泳正是为了打造自己坚韧的意志。
<二>也说师者
著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也,非谓有大楼之大也,大师之大也”;《师说》中也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
剧中的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老师无不在身体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杨昌济教学生修身;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读书会的讨论;他还为学生的生活着想,主动找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博采众长才能相互验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的道理;孔昭绶作为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遇到学生犯错时不是以严惩为主而是想办法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学生;他用因材施教的办法来培养毛泽东这个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学生,使毛泽东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徐特立更是以简朴的作风从言行举止间影响学生,从被学生叫做徐大叫花子变成被大多数学生所敬重的教师。
而当今的许多老师是怎样的呢?在大多数同学眼里他们不仅是上课来下课即走,而且长长以高傲自居,很少去主动引导学生,教学生求真(当然也不乏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存在,只是数量极少)。
梅贻琦还有句话说的很好:“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渴望我们的大学老师,真正能和我们走近一些,多多关心我们的身心发展,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做人之道!
<三>恰为同学
上大学之前,上大学的大哥对我说,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以一颗坦诚的心交往。而我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四把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旧中国时代的内忧外患已成历史的轨迹,悄然尘封,我们没有身在那个时代,无法深切体会到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愤怒,但我们却不应该遗忘了为祖国奋斗的伟大理想啊!也许有人会说:“现实点吧,你以为就你很崇高,在现实社会中你还得低下头”。
剧中还有一句话说的非常之好,“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题呢? ”
我想就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这种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关注,而只注意个人的利益私欲才会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降低。是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很多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我认为人可以现实,但绝不能浮躁,我们进入大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为了以后找个体面的好工作赚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不要认为这是虚的空幻的,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做到了呢。相信自己,让大学对自己真正有用有意义才是自己的责任。
“理想终会照进现实”。
就让我们树立真正的理想吧,这样的理想不要太庸俗,而是崇高的伟大的,能够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也许只有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才能不至于让我们在庸俗的物欲的现实中迷失自我吧!
最后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结尾,以当共勉: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生,齐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短评

这是我的童年记忆,也很自然的解决了我的一些苦闷。我多希望,我能够与同学们一起朗诵李白,朗诵梁启超。我有多希望这是我的青春生活,我的每一天。众志成城永远比孤军奋战好。在这样的青春里,只有激情友情信仰,没有空洞乏味,话题,行事永远是大我而非小我。

6分钟前
  • 大米荣荣
  • 力荐

很好看。青春是最美好最令人感动的,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

11分钟前
  • 江仙*响姐
  • 推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3分钟前
  • 时代的尾巴
  • 力荐

小时候看过几眼。

15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唤起心中潜藏的那股热血。

20分钟前
  • 怀山鹿
  • 力荐

少年强则国强,重看一遍!仍然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好剧,全剧时时刻刻流露出一股朝气是如今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电视剧所缺少的!

23分钟前
  • 彬大喵~
  • 力荐

想整理一个"这TM也是湖南卫视拍的电视剧"豆列!拯救大众的刻板印象!

26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毛爷爷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的反思打动了我。我觉得中国青年都该看看这部剧,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比现在某些无病呻吟的青春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3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改变我价值观的一部电视剧 且拍得很美

32分钟前
  • bamboo
  • 力荐

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当立志报国,勤学向上。原来沉重的历史也可以这么阳光有朝气。

34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喜欢向警予~~~

37分钟前
  • 赵哈哈
  • 力荐

hhhhhh还会唱片尾曲噢2333

4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经世致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4分钟前
  • 陆路
  • 力荐

不管是否真实以及主席苏,但是里面的朝气和蓬勃,确实感受到了。少年确实应该活成这样,学习,锻炼,游学,心怀天下,不拘小节。

49分钟前
  • sea
  • 推荐

刘俊卿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自行私译本送给了赵一贞,与我而言是最浪漫的表白。萧子升说鸡兔同笼函数求解对现实毫无用处,与我的心声完美重合。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的美好,古白话表述方式真是酣畅,少年意气多迷人多美好。

50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一部让你找到为什么是毛这个答案的电视剧

55分钟前
  • 小辣椒
  • 力荐

这部剧是我高考第一年看得,当时我就深深被吸引了,堪称良心之作。这部剧让人看完之后,心中宏志顿生,有感当年毛主席那批人的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和现在的学生相比,那时候的学生更加珍惜学习。剧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人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深的人格魅力,其中最喜欢蔡和森。

58分钟前
  • xgbkind
  • 力荐

毛润之 启是没读过几本书的喽喽們能够妄评的

59分钟前
  • A
  • 力荐

呜呜呜,没想到我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竟然被这部电视剧感动得热泪盈眶。要是主旋律电视剧都这样拍,那我肯定早就入党了。

1小时前
  • 张又耳
  • 力荐

想当年,强迫我们看还要写观后感。。。

1小时前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