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爱情片大陆1963

主演:虞俊芳,郑大年,马中元,王丹凤,冯喆

导演:孙敬

 剧照

桃花扇 剧照 NO.1桃花扇 剧照 NO.2桃花扇 剧照 NO.3桃花扇 剧照 NO.4桃花扇 剧照 NO.5桃花扇 剧照 NO.6桃花扇 剧照 NO.13桃花扇 剧照 NO.14桃花扇 剧照 NO.15桃花扇 剧照 NO.16桃花扇 剧照 NO.17桃花扇 剧照 NO.18桃花扇 剧照 NO.19桃花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4:2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侯朝宗(冯喆 饰)是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该组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奸臣阮大铖(韩涛 饰)。侯朝宗的刚正不阿和满腹文采吸引了青楼名妓李香君(王丹凤 饰)的注意,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决定结为夫妻。  为了拉拢侯朝宗,阮大铖匿名赠送了李香君一笔巨额的嫁妆,结果被李香君识破,物归原主。崇祯皇帝死后,宏光继位,受阮大铖花言巧语的蒙蔽,将其重用视为左膀右臂。手握权势的阮大铖趁此机会陷害侯朝宗,并且打击复社组织,追捕激进人士。一晃眼八年过去,侯朝宗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看到爱人面目全非风骨不在,心碎的李香君选择了出家为尼。

 长篇影评

 1 ) 1967年出版的批判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文章。说桃花扇怎么是大毒草了?

——必須彻底批判煽动反革命复辟的大毒草电影《桃花扇》——

我們伟大的抽毛主席最新指示我:“要斗私、批修”。毛主席說:“在工人阶级内部,沒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无产阶极专政下的工人阶級内部,更沒有理由一定要分成为势不兩立的两大派。”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万句。毛主席怎么说,我們就怎么做。在这一伟大号召下,工人聞风而动,紧跟着毛主席的大战路部署,一个革命的大联合、大批斗、大斗争的高峰正在迅速形成。在这祥大好的革命形势下,我們无产阶殺,必集中火力,集中目标,进一步广泛深入地从政治上、思想上,把以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为首的党内一小走資批倒批臭,淋上一切污泥浊水,彻底打倒资产阶级司令部。

一副精心创作的漫画。主形象即为撕桃花扇的最后一幕,但是却把李香君画成了一条毒蛇。就是说他们是一株大毒草。右下角的形象即为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

建国以来,以我們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司令部,和另一个以中国赫鲁晓夫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何等尖锐剧烈的斗争:无数事实表明,每当国内外阶级斗争风云突变的年月,資产阶级司令部就会反扑。

文艺是阶极斗争的晴雨表。毛主席教导我們:“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因此,在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段,总要把舆论工作作为夺权斗争的先声,而文艺即是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在中國赫魯晓夫的直接操纵下,以陆、周(扬)、夏(衍)、陈(荒煤)为代表的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正是资产阶级司令部在中国大搞资本主义复辟的吹鼓手。

反革命影片《桃花扇》,集中宣传了中国赫鲁晓夫的投降活命哲学。它公开为叛徒辯护,为地富反坏右分子张目;它借古讽今,恶毒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攻击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它赤裸裸鼓吹反革命“气节”, 煽动牛鬼蛇东山再起。

 2 ) 旧时代的独立女性

黑白老电影真好看,演员颜值高,人物形象丰满,剧情不急不慢又很跌宕起伏,歌词也写得好。

李香君又美丽又有才华,有气节有思想,心怀天下,不畏强权,敢爱敢恨。在任何时代都有这样令人钦佩的独立女性啊!

喜欢爽朗大方的郑妥娘。

(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存图补丁)

 3 ) 比较

也只有真正的史学家,才会花费十一年的时间来撰写一个秦淮名妓的传记,如陈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会花费两小时的工夫来观看一个秦淮名妓的电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内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处。夏梦与高远,冯喆和王丹凤简直是天设地设的两对搭子。王饰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学相声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马士英阮大铖左良玉黄得功砸挂。别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颐养天年,冯喆,可叹!

 4 ) 《血染桃花泪斑斑》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只能透过一部黑白电影窥探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 由于没有字幕,导致不少对白听不清楚,但我看得入迷。 (1)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诗原来出自《桃花扇》。 考教资的时候背了很多遍,却不知其出处,看到李香君吟唱顿觉惊讶而欣喜。 “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这句词又令我惊艳,电影里面加了许多原著的词,使得电影美感十足,黑白画面笼罩的屏幕里几支孤枝藏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悠远、迷离而伤感,在这样的哀景衬托下,李香君换上华服,面色凝重。 (2) 候李的爱情令人羡慕。 侯方域和李香君一见如故。 初见,秦淮河畔,匆匆一瞥未止。 再遇,一扇一帕,成就一段姻缘。 看到侯方域求见李香君时,我才明白,原来表达好感的方式可以如此含蓄,男方若想知女方心意,只需往她所在的阁楼抛上一物,若女方扔下其他物品,则二人可以会面,若楼上无回应,则无声离开便是。 我羡慕相敬如宾的二人,他们通文书,辨忠奸,知黑白,心意相通,追求一致,这样的婚姻怎能不长久? 尤为喜爱这首侯方域出口而作的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一首短诗,道尽香君之秀美。 (3) 这是1963年的电影,年代感十足,且伴有昆曲唱腔,节奏较慢,加上是黑白电影又会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但黑白电影却是我的心头爱。 李香君的扮演者长得秀丽,人物性格颇有女革命家色彩,因而少了些江南女子的温婉。 侯方域扮演者长相个人觉得略差些,不过外貌倒也周正,具有传统儒家君子所具之仪态。 (4) 候李只拥有一段短暂的甜蜜时光,却看得我泛起笑意。 不像如今的影视需要各种亲密戏,影片二人只一个眼神,便能看到情蕴其中。 当然,60年代的电影也是不允许有亲密动作的。 我在想,或许“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只适合过去的爱情,而“男女授受不亲”是封建礼教的糟粕,可在我看来,奔放先进的现代人恰恰缺那么一丝矜持,慢速酝酿出的好感所衍生的温柔是绵长而细腻的,永远不会过期。 我害怕快餐式的爱情,我厌恶为了繁衍后代而组成的婚姻,或许许多人不相信理想的爱情,但我相信。 于是写了这4句: 秦淮一瞥两心牵, 以帕还扇成佳缘。 复吟旧曲思缕缕, 血染桃花泪斑斑。 等看了原著后,我一定会有深刻些的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从人物妆容造型、台词设计,到情节安排以及配乐都可圈可点。 结尾处,泪痕点点的李香君终于与侯方域重逢,却发现昔日恋人早已依附权贵,李心灰意冷、怒而撕扇! 候——“为了你我不能死” 李——“为了你我死不瞑目” 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她含泪说出这句诗,这是曾经二人依偎时用以自勉的诗句。 而如今候心境已变,只剩李一人…… 凄怆的旁白唱道: “儿女浓情一笔销 桃花扇底送南朝 扯碎扯碎一条条 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开红桃……” 全片结束。 没看过原著的我也被打动,何谓经典,何谓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就是了……

 5 ) 关于桃花扇1963的历史观的个人想法

中心思想与《金陵十三钗》相似,都是有气节的歌女的故事。歌女飘零一世,无牵无挂,有时却最能体现气节大义。 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钗》是反对异族的内涵,《桃花扇》是反清的精神,若大明时认为满清是异族也可以称赞,但若满清已实行汉化推行科举就没必要了。这里的歌女虽比唱后庭花的高一层但仍有局限性。文人风骨还不是儒家思想,孔家尚且能够在各朝苟安那天下寒士为何不可。只要能够造福百姓便好,为国守节还不是为统治者守节(满清迫害汉人另论)。说起来各朝的衍圣公也是厉害,在任何朝代都能教天下学子效忠当时朝代。要不怎么说,太祖对于儒家、民族的态度都是圣明的。 艺术手法:最后久别重逢,配乐是极欢快的,香君的表情是极欣喜的。给到了观众乐极而悲的观感。侯方域脱披风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他留辫子的镜头,而是给到了妥娘、琴师等人的惊慌、香君的震惊,放佛看到了怪物一样。这种通过旁人体现主角的手法我想是在舞台剧上没法实现的,也是改编的妙处(虽然我没看过本戏的昆曲)。我是提前看过最后的片段的,所以看全片到此处时方觉得步步引入的手法高明。

 6 ) 曾愿作人杰,奈何为狗熊

在看电影《桃花扇》之前,我并没有读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只是耳闻作者历经十载、呕尽心血才得以完成剧本的创作,在当时文字狱风行的年代可想见其中的不易。
今天我只想就这部1963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影片《桃花扇》谈一些我自己非常个人的看法,因为作为90年代出生、在多种思潮与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电影观众,社会环境决定我们离几十年前的艺术形态比较遥远,更别说是这种夹杂着传统戏曲唱段的历史剧目,其中有很多更深层的含义必定是我难以理解的。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浅薄的第一印象便是,主人公李香君真乃女中豪杰,电影塑造这样一位外表娇柔胸怀大义的民族英雄形象,或许正契合了原作者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初衷。
如果单纯将《桃花扇》的故事看作于此,李香君的种种义气行为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就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释。她虽沦为商女,却孤芳自赏并处处牵挂国事,她琴棋书画却并未耽于享乐而是用来明辨忠奸,她也爱贤才也惹风情,但她更爱衷心和义胆;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脾气也都不只嘴上说说罢了,她还要当庭骂座,哪怕是要被活活打死,她也毫无惧色。
以上种种,相信看过许多老电影的观众都不陌生,这活脱脱就是位女革命党人啊,样貌该被印刷在红色的宣传海报上!
但《桃花扇》能被传颂至今,引得无数男女老少为之扼腕叹息,它真正叫人伤感的一定不止是那段惨痛的历史,真正牵动人心的应该也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确凿相爱过的两个人,经历了现世的千般磨难,以扇为念以血为鉴的深厚感情却终于化为乌有,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于是我忍不住想,或许李香君若放在现代,真不能算一位情商高的女子,甚至在这方面还有些愚钝。
首先,她相中了意愿许配终身的郎君侯朝宗,自己也知道看重的不是他“没胡子”而是他敢“打胡子”,所以她并不在乎此人是否有钱有权。可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她并没有发现侯朝宗其实只是个表面文章的“愤青”,骨子里虽算不上是彻头彻尾的“软蛋”,却也绝对比不上她生下来的那股子豪情。
顺便一提男主演冯喆,我觉得他演得挺到位,一出场一亮相就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加上明眼的现代女性都能一目了然:这样的男人,嫁也可嫁,恋也可恋,就是别和他大谈什么理想与信念。
可惜李香君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她生得一副小鸟依人的面容,却有一颗能把男人吓住的雄心;她爱词赋只爱易安居士的《夏日绝句》,她崇拜的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侯朝宗那一点点的书生气节与之相比就连狗熊都不如了。
李香君第一眼没看清楚,甚至往后还越发糊涂。她不仅冲在侯朝宗前头把会耍手段的阮大铖给得罪了,还在自己最需要关怀的危难时刻力劝侯朝宗带着金银细软去逃亡。这的确表现了她对相公的爱,但回过头来看看对方是怎么做的吧!
侯朝宗面对李香君的凛然,只是无力地推辞了两下,结果还是丢下她一个人走了。这让我忍不住又想到了另外一对爱人,泰坦尼克遇难船上的杰克将冻得发抖的萝丝哄骗上了救生船,而就在萝丝即将获救的那一刻,她不顾性命地跳回了泰坦尼克号,为的只是和杰克生死相依。许多人都曾被这个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样,在我眼中那才是完美的爱情故事,尽管浪漫得过了头,却恰恰能在情感上给人鼓舞和力量。
然而《桃花扇》是一场悲剧,是历史与人性结合的大悲剧。男主人公侯朝宗或许有他自身性格的缺陷,但他这样的性格又显得非常真实,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位“高大全”的女子,他仿佛注定只能成为整个悲剧的配角。
倘若侯朝宗生在当下,他或许就是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好青年,他肯定还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闲暇时候聚在酒桌上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身边来来往往的好姑娘也排着队任他检阅,最后他挑挑拣拣选了一位样貌才华与他相当的便幸福美满的过一辈子。
只可惜,侯朝宗不仅降于乱世,还是颇受吹捧的知识分子,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他临秦淮河吟诗的时候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他将肩负的是何等重任,更没想到那风尘女子李香君会对他报以高到变态的期望。
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侯朝宗挺冤枉的,他虽立场不够坚定,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他只是过分天真了,以为顺应时局在信仰上做一些微调也不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熟不知李香君爱的并非是他这具躯壳,而是在幻想中早已把他描画成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的模样,才会在幻想破灭后毅然决然地将他撵走,连男女间最基本的沟通和解释的机会也不留下。
所以说,李香君是《桃花扇》里占绝对地位的主人公,她之所以被塑造成如此这般,主要还是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与朝代更迭的深切感触。在李香君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能体察到作者的忧怨无奈;至于这一段伴随明朝灭亡的爱情,则更像是作者为自己的一腔愤慨在那个极度不自由的历史中打的掩护。

 短评

桃花扇的文本意象确实值得深思,李香君的演员好漂亮,但是有点用力过猛。所有演员的台词都好好。//中国现在任何拍古代电影电视剧的都应该来看看这个,现在导演编剧化妆服装师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现在那些个口齿不清、挤眉弄眼、身体僵硬的演员难道不会感到脸都丢光了吗?

7分钟前
  • lalalalid
  • 力荐

商女亦知亡国恨,歌尽桃花扇底风。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2009.1.13想看;2018.6.28资料馆2号厅竟还真银幕上看到了!早忘了之前那个“想看”标记了。犹豫半天放弃了同时大厅的威尼斯电影节《1988年的尼可》,看到有那么多北昆演员时就遵从了内心声音。演员演得不错,有些地方略夸张,结尾也不是“双双入道”,却也是桃花扇底送南朝了。

12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李淑君演唱的插曲真是天籁之音,现存她所有的昆曲录音和后期为话剧蔡文姬配唱的插曲都无法与电影里嗓音的巅峰状态相比。谜一样的北昆四名旦之一虞俊芳几乎没有影像资料,在电影里出镜扮演傻大姐似的郑妥娘。冯喆楼下抛扇王丹凤楼上掷樱桃的片段纯真而美好,一直记得许多年。

17分钟前
  • apfelana
  • 推荐

其实看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这片子在当年必然得受到批判。。。。国民党总以南明自比,也是毕竟起点就是驱除鞑虏,还在整反清复明那一套,你说这片子里大段的忠于大明能不让人忌惮吗?况且还是在南京拍的,我想还没忘记渡江战役吧。。。在这里提到南京沦陷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片子如果是国共战争之前拍,宣扬民族大义,同仇敌忾是应景的,可在新中国后成立不久,一个新的政权急需掌控对全国控制之时,这片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18分钟前
  • 一步之遥
  • 推荐

复社公子、秦淮名媛,如今皆风消云逝,唯有那些诗词歌赋、那把桃花扇、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永远长存。盒子会始,盒子会终,有始有终;才子佳人结局不落俗套,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式结局,一番义正言辞申斥,令古今多少得软骨病的文人骚客汗颜斯文扫地。

22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王丹凤真心的美!

23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本来一部怀古剧,竟拍成了革命戏,却仍旧没有讨得成毛皇帝的好,被批成反革命,男主角被抓被斗被自杀,真是一腔苦水向东流。从文化内涵上看,颇考究,特别是吟古诗时居然还听到古调,各种服装家具房舍摆设,全部一丝不苟,不易。

25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勉强及格。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作为知识女性与青楼名妓的结合体,她并非妇节的受害者,而是主动选择守国节,反衬出明朝士大夫精神上的萎靡与不贞,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有明显的男性文人笔下工具人的特征:读岳飞传也要给岳飞名字圈红、秦桧名字涂黑,以至骂筵、以至绝情。近40岁的王丹凤状态上有老相、表演上太苦相,让角色欠缺可爱,守国节的种种举动也因此硬化。阮大铖依附宏光搞事情之前,电影里的人物都有种老派雍容,才思敏捷的侯朝宗、暗中布局又委屈巴巴的阮大铖、青楼姑娘们的调笑,尤其八面玲珑但又能坚守立场的杨龙友,带出了一个疑似丢失可又意外出土的古典中国,人际关系里有份中庸、优雅之美,比后半截的民族对立左右忠奸有趣的多。史可法振臂一呼固然热血,可全片无大场面。侯朝宗抛扇定情,也是美好的相遇

3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骂筵一出,酣畅淋漓,为全局最出彩。堂堂列公,半边南朝……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见此该作何感想。

32分钟前
  • lennon1966
  • 力荐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小时候在电视机上懵懵懂懂看过这部电影,长大后看了多年的昆曲,也是看着《1699桃花扇》从金陵城走出,唱遍国内外。电影剧情经过简化比较精炼,片中演员个个面孔鲜明,连李贞丽最后的一场戏都异常忠贞,呼应凸显了那个“贞”,剧本显然下了大功夫。1963年文革前拍出这样的戏,难得难得。

35分钟前
  • 熊猫眼小A
  • 力荐

丹凤之美,在李香君身上更体现的完全。之所以说改编成功了,光《牡丹亭》那曲一出,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壁残垣,意境全出。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李清照的诗,黑白光影间,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也就此别过了。

3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字幕真好看,李香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誓死不嫁宁撞头,活脱脱一刘胡兰。

3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这应该算是个爱情故事,有气节爱国强烈的美貌女子,死死守着最后的底限,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命不要爱情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幽幽怨怨的昆曲唱腔,柔情似水,眼神深深,如汪潭。盼君还,盼君归,盼那太平盛世,

40分钟前
  • 穷褥
  • 推荐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

44分钟前
  • River小河
  • 力荐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侯朝宗终究还是个软骨的贰臣

47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小时候爱看故事和美女,看的是王丹凤,长大一点儿开始看戏了,于是专门来看李倩影和丛兆桓,来听李淑君,再长大些才知道要看帅哥,终于看到了冯喆……

49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因某些猪一样的演员减一分。英雄离家的故事远不像西方人讲的那么光鲜 呵呵。

51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没想到这么老的戏曲电影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起伏或哭或笑或忧愁或哀伤//李香君扮演者真的太美了啊!忍不住截了好多张图,简直惊为天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贞烈的香君,尽管不太赞同这样的爱情观,但是真心敬佩她的气节。//

56分钟前
  • 浔我在遥远深海
  • 力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他一定不是那样的人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流畅自然 文本非口白的部分不错 燃鹅表演风格里有阶级斗争的影子 题画一折用民乐唱+看图说字趋于平淡机械 国破用阮家轻描带过 乏舞台力 骂筵出彩 结尾冲击力 欧阳予倩这个安排还是有戏剧性的 总体保留了精华 二度皂罗袍依旧动人

58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