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生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22

主演:阿曼达·塞弗里德,纳威恩·安德利维斯,威廉姆·H·梅西,劳里·梅特卡夫,斯蒂芬·弗雷,比尔·欧文,乔什·帕斯,凯特·伯顿,萨姆·沃特森,安妮·阿彻,迪兰·明奈特,卡姆琳·米-扬·金,凯文·苏斯曼,阿兰·卢克,巴希尔·萨拉赫丁,艾邦·摩斯-巴克拉赫,丽莎盖伊·汉密尔顿,迈克尔·吉尔,柯特伍德·史密斯,萨姆·史特拉雷,伊丽莎白·玛维尔,麦可拉·沃金丝,玛丽·莱恩·莱杰斯库,肖恩·布朗,乔·尼夫斯,安德鲁·里德斯,里奇·索莫,乌特卡什·安邦德卡尔,詹姆斯·廖,迈克尔·艾恩塞德,阿米尔·阿里森,梅根·阿什利·布朗

导演:迈克尔·肖沃特,弗朗西斯卡·格蕾戈里妮

播放地址

 剧照

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2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3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4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5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6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3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4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5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6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7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8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19辍学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1:12

详细剧情

  本剧改编自ABC News/ABC Radio的同名播客,讲述Elizabeth Holmes及她的公司Theranos如何崛起及坠落。  Amanda Seyfried饰演Elizabeth Holmes,她曾经一度被形容为「下一个乔布斯」,因为她提出一项最新技术能够只抽取少量血液就能立即进行检验,并因此得到多个名人的投资。然而实际上她和公司皆没有硬实力达成此事,于是在利欲熏心下Elizabeth开始不停造假,一度推出了根本没法提供正确数据的验血机;最终一切被拆穿后,Elizabeth现正面临刑事指控,而不认罪的她可能被判长达20年的刑期。  Naveen Andrews饰演Sunny Balwani,他是Elizabeth Holmes的商业拍档兼秘密男友,见证了Theranos的崛起及衰落。在《坏血》一书里,Balwani被指是造就公司里恐惧文化的原因之一。

 长篇影评

 1 ) 七岁看老

越是底层阶级越倾向于不满当前社会体制,选择抱怨批判,中层阶级选择坦然接受并通过充实自身去适应阶级社会,高阶级享受其中认为理所应当是这样。教育很重要,兴趣使然更有说服力,心态年轻很重要,树立长短期规划很重要,克服懒惰勤劳很重要。在恰当的阶段寻找一个恰当的伴侣也很重要,但伴侣对个人的改变并不如自身心态和意志的树立更能塑造个人。性格很难改变,只能让心态改变去逐渐适应性格。七岁看老基本还是真理,二十岁到三十五岁这十五年基本可以奠定一个人的人生基调,大学,工作,婚姻,伴侣,孩子,这些年间的道路如何抉择是否慎重考虑是否长远,每一个决定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修改人生的轨迹,终于知道选择之难,本来就很艰难。想起闻香识女人中的台词“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 road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纪录片一拍这么多年,up 7的导演已经去世,而michael也已经年过七十,三姐妹好友中一直病痛缠身的lynn也在15年去世了,这也是第一位影片主人公因为离世不能继续拍摄,lynn工作过的图书馆为了纪念也举办了仪式,而导演团队也有参与,在up 63中应该会看到。一直利用节目来推销自己的Tony有自己的推特账号和个人主页,除了担纲主演的up series,里面还记录了自己跑过龙套的其他影片。
固化的阶级仍有机会依靠自身勤劳打破,虽然希望较小,可仍要充满信心啊

 2 ) 我的UP 7

第三遍从头至尾看。

首先,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很震惊。居然还有这种形式的纪录片。后来越看越被吸引,因为有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仿佛隐藏在了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影像中。 我就像gold digger 一样在挖掘这些。 其次,本人的职业领域可能是受这个影响。 最后 第三遍看UP7 。 全新的感悟是,这些孩子们一开始的思维和面部表情已经出现了差别。比如我很喜欢的tony 总是爱笑。还有三剑客,一副我是精英的样子。 还有我很喜欢的那个乡下小男孩,很专注。另外,有两个表情忧愁的男孩子,我记得长大以后其中一个活的很不好。另外一个因为感情生活幸福所以过的还不错。

好了 我继续 UP14 了。

 3 ) 记录下……

影片展现了一群不同阶层小孩对打架、纪律、异性、恋爱婚姻、金钱、人种、成长规划等方面不同的想法。按阶层简单分类,记录下:

1.富人4人(约翰、查尔斯、安德鲁、苏西)。

约翰三人上的是私立学校,见识面广,理性,逻辑清晰,善于表达。业余时间会看报读书,练乐器。计划考牛津剑桥。

苏西,富家女。在学院有学习古典芭蕾。不喜欢打架的男孩。长大结婚后想要两个小孩,找保姆照顾。不认识其他肤色人,也不想接触。可能会读大学。

2.中产或一般6人(杰基、苏珊、琳赛、尼尔、彼得、布鲁斯)。

杰基、苏珊、琳赛三人是朋友。有爱心,有钱会去帮助穷人。过收获节时会去给穷人送食物。

尼尔、彼得是同学。

尼尔不喜欢打架。喜欢住在城市,下雨也有地方玩。结婚后不想要小孩,闲小孩淘气、脏。不太喜欢有色人种。认为不需要上大学,因为不想当老师。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开旅游车,带着人到处玩。

彼得有个喜欢他的女孩,长大后他要娶她。不喜欢有色人种。想当宇航员,当不上就当警员。

布鲁斯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让大家知道上帝。觉得遵守纪律很对,怕自己班的班长。有三个女友,一个在非洲,两个在瑞士。长大后想去非洲支援教育,教没文化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3.贫穷阶级5人(尼古拉斯、托尼、米歇尔、保罗、塞蒙)

尼古拉斯 读村小。长大想研究月球。拒绝回答关于女朋友的问题。

托尼和米歇尔 贫民窟老学校读书。两人是男女朋友。喜欢打架。周末两人会去看电影。托尼特别活跃,米歇尔叫他“猴子”。托尼每天十点到十一点才睡觉(小孩这么晚睡觉,晚上干嘛了?),长大想当骑师。

塞蒙和保罗住儿童福利院。胆小腼腆。塞蒙想长大工作前四处走走。保罗不知道大学是什么。

总的来说,家庭条件好的小孩表现得也更好,更善于表达自己,更积极回应导演的话题,也有更好的成长规划。

但以后也未可知,下一部14 UP,走起……

 4 ) 若你说是老生常谈,为何你却无法突破

长久以来困惑于生活的状态,是否优秀。如何进取才能不荒废此生。很久之前就想看人生七年这部片子,现在终于如愿。如果之前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的一生。我会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依据,不愿相信。然而看过了这部片子,看过了时间流失后活生生的人物变化。岁月的痕迹逐渐清晰,而性格决定命运论,也更加的清晰。。。
我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
7岁,每个孩子的性格就有所凸显。7岁时自己有想做的事情的人,有计划的人,日后都做得不错,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而7岁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孩子,或者有飞向月球等不切实际幻想的孩子,日后为了他的爱幻想和冲动的性格也付出了代价。还有更多的孩子,是随着时间的潮水所带走,做了那些顺应社会意识的事情,依旧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了什么做选择。最后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青春,和成本也没有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其实他们就没有目的地。所以才会如此的被动,如此无助。
7岁时的那些想法和举动,不知是缘何而来。我也想不起来,我的7岁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片中孩子们的7岁,我们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迷茫,有人做梦,有人有自己的路与想法,学着大人的口气,说着有逻辑的话。7岁前的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无从而知,若是这些性格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我倒是有点怕了。没有机会改变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就好像上帝手中的线偶,所谓命运的那些线绳,在出生时就已写好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好值得期待?!

 5 ) 心血来潮,给剧中14个人物分别做了人生简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欲海奇男子(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2902044/

剧中人物我就不做评价了,各位小伙伴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下面的要素简表,适合看完剧集之后,回看这些人的半生,

通过对出身 / 教育 / 父母关系 / 婚配 / 子女 / 健康 / 经济大环境 等人生节点及其变迁过程的审视,来回顾整个剧集。

人物顺序见下图

制表比我预想的更花时间,中间经历了疫情(我是武汉人),前后拖了一年。。。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希望对喜欢这部剧的小伙伴有帮助

感谢

 6 ) `

1 杰基:杰奎琳 在伦敦市公租房区居住
2 尼古拉斯: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乡村居住
3 尼尔·休斯:住在利物浦郊区 父母都是教师 不喜欢打架
4 托尼:在伦敦的最东边居住 15叫其”猴子“
5 彼得:3的同学
6 约翰:在伦敦市中心肯辛顿区的一个早教学校上学
7 查尔斯:6的同学
8 安德鲁:6的同学 读金融时报
9 保罗:在一所由慈善团体赞助的儿童之家里上学和住宿
10 西蒙:9的同学 黑人
11 霍顿·布鲁斯:在伦敦西南萨里郡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上学 父亲远在六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津巴布韦)工作 梦想是当一个传教士 把自己的钱分给穷人
12 苏西:在一所女子时尚学校上学
13 苏珊:1的同学
14 林西·珍妮特:1的同学
15 米歇尔:4的同学 女朋友
16 法默:11班级的班长 11夸赞其有威严 能够维护班级纪律

 短评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8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10分钟前
  • headradio
  • 力荐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13分钟前
  • 巴斯特德
  • 力荐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16分钟前
  • Aria
  • 力荐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17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1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23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24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29分钟前
  • primejoyce
  • 力荐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34分钟前
  • Ying
  • 推荐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3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

40分钟前
  • lexie
  • 力荐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45分钟前
  • 力荐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4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54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59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1小时前
  • robin & cabin
  • 推荐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1小时前
  • 鲸落
  • 推荐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1小时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