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天开

喜剧片大陆1986

主演:姚培德,徐维敏,郭六登

导演:王为一

播放地址

 剧照

异想天开 剧照 NO.1异想天开 剧照 NO.2异想天开 剧照 NO.3异想天开 剧照 NO.4异想天开 剧照 NO.5异想天开 剧照 NO.6异想天开 剧照 NO.13异想天开 剧照 NO.14异想天开 剧照 NO.15异想天开 剧照 NO.16异想天开 剧照 NO.17异想天开 剧照 NO.18异想天开 剧照 NO.19异想天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8 04:29

详细剧情

  徐立国(姚培德 饰)只是一介小小的公司职员,沉迷于武侠小说的他总喜欢将自己想象成行侠仗义的大侠,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经理将徐立国派往广州公干,在机场的安监处,徐立国震惊的发现自己竟然拥有了特异功能。在飞机上,竟然有外星人闯入劫机,徐立国凭借着自己的特异功能击退了外星人,就下了美丽温柔的空姐小瑜(徐维敏 饰),获得了一万元的奖金。  之后,徐立国来到了少林寺拜师学武,结果小瑜竟然找到了他,为了和小瑜私奔,徐立国激怒了少林寺的高僧,遭到了后者的追杀。徐立国带着小瑜去东方乐园游玩,高僧尾随而至,两方人马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长篇影评

 1 ) 永不醒来的噩梦

我在一个周五晚上跑到37度吧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动,觉得那个吧应该满有意思,有个在那里工作的网友mm也想见面聊聊天,AG晚上会在那里不远的地方跟无咪排练,还可以一起坐地铁回家。临走上豆瓣看了一下电影的评价,很多人给了好评。所以,下班就冲过去。没想到这个37度吧的位置及其怪异,好不容易摸到了那个什么UHN国际村,楼又高又稀,人也少,而书吧是在小区正中间一个独立建筑里面,总之是很意想不到。书吧里面倒是很舒服,沙发是坐下去就陷下去的那种,在这里随便拿本书消磨一个下午很不错。

电影开始,只有我和另外一对情侣在看。开始我还是倚在沙发上的,后来止不住就越来越紧张,很难放松下来。有人给这种科幻起名叫“脏科幻”,非常贴切,有不少让你觉得肮脏和恶心的东西。明亮的色调除了梦里,就只有几个地方:一是主人公的妈妈的宴会,二是在“信息部”高层领导的办公楼层里。妈妈的宴会虽则明亮,但妈妈和朋友们的整容还有无论如何都不听他说话的那种感觉让人不寒而栗;领导的办公室虽则明亮,然而手上沾的血和戴着耳机记录犯人尖叫的秘书更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这两处明亮只会让人更加觉得恐怖。

最最令人开心的莫过于恐怖分子管道工的出现。他理智勇敢而且是唯一一个找得到问题并做出建设性动作的一人。女主人公的出现也让人眼前一亮,她是另一理智和勇敢的人,但是她的遭遇让人无奈,她是最接近现实的一个,仿佛是从现实社会跌落进去的,但是她又深谙那个世界的现实,做着些无谓的抗争。每每男主人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想,啊,给正常人一个喘息空间了,总算是噩梦醒来一小会儿。但是很快就发现,残酷的梦远远还未结束,非理智的、不讲道理的团团黑雾又再次袭来。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东方元素的应用。梦中的铁甲武士背后还插着战旗,很明显是京剧中将军的变形,而另一常常出现的面具,则是日本式面具的一种变形。东方的、神秘的、未知的,应该也是恐怖的常用手法。

男主人公和铁甲的武士战斗到最后,面具揭开发现那竟是自己,其实,身为公务员的他毕竟也属于特权阶层,他也是那种黑暗势力的一分子。男主人公执意要加入“信息部”并且得到关于那个女人的信息的时候,我曾想,他是不是感到被误抓的人有冤屈,要从这里找到真相?但结果,他的原因是出于,爱情。后来想想,以爱情为原动力是更为合理和充分的理由:男主人公说起来还是个很能干的公务员(处理退回的支票等等),他并没有想到要谴责这个制度。但爱情是他唯一的梦想,他之所以为人的唯一一点特征,只有对这个梦想的追求受到阻挠,他才最后变成敌人,最后变成受审的犯人。

有时候我会做醒不了的噩梦。其实,最为恐怖的还不是追杀等等,而是周围的人都失去理智,都听不进话,都不讲道理。还有一种恐怖说不出,就是你处在一个体系内,却不明规则。你知道有那潜在的界,但不知道在哪里会越界。不知怎样,你就触犯了某一条,之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你永远洗不清了。这是一种最为深层的恐怖,永远没有安全感。

片子看到最后,这种无名的恐怖一环一环的让人透不过气,本来掉入无边的黑洞还算是一种解脱,但紧接着是更令人绝望的审问;本来侠客一样的管道工出现给人带来了希望,大大松了一口气,可是侠客在废报纸间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后来女主人公像天使一样用大卡车接走,我几乎要穿上大衣走人:他们终于走出那个世界,回到绿色原野上,自由了!可是镜头一转,他已经坐在椅子上失去了知觉……你还是出不去,别做梦了,也不会让你舒服的死去。

我逃跑一般跑出去,这个小区周围人很少,没有什么公共汽车可坐。我跟AG约好在城铁光熙门站见面。打车到了光熙门地铁的北入口,发现原来是一个过街通道,过了马路才到地铁站,地形非常诡异。加上人又少,让电影中那种噩梦般的气氛又笼罩很久。其实,那种有很多限制但又不知规则到底如何,界限到底在哪里的恐怖感是挥之不去的,只是我们有时麻木忘记了。我们从来不是彻底自由的,也许有一天不知为何就会跌到一个奇怪的深渊,走不出去,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

 2 ) 短评

虽然新奇,但略显混乱(最后将随想部分归结于山姆的想象并不十分具有说服力),且在这之下包裹的其实也只是一个非常口号化的反专政精神(包括反复出现的高墙、怪兽等等象征,从《1984》开始就在使用;它本身并没有多特别)。个人感觉此片最大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很好地将所有东西组织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它像一堆口号的碎片,时而让我颇感疲惫。(巾城)

 3 ) 看《1984》时常常想起的片子

看这部电影一直一种荒诞又无奈的既视感,想了半天觉得是有着阅读卡夫卡小说的感觉。梦中主人公的翅膀让我想起希腊神话中因飞得太高,被太阳熔化了蜡做的翅膀而死亡的伊卡洛斯(Icarus),不知道导演原本有没这个寓意呢。

 4 ) 回到我的巴西

不得不说,《Brazil》是一部让人头脑发胀的科幻。大量的隐喻和讽刺充斥着本片,但是,其主心骨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专制社会制度猛烈的嘲讽。 不过,恐怖的是影片中所表现的专制社会是一种没有独裁者的专制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依靠制度来管理自原始社会就存在的非理性。那他们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导演Gilliam“幽默”的告诉我们:失败了。用Gilliam自己的话讲就是:“在这个制度中,每个人都又无辜的面孔,却都在参与着血腥的事。”所以主角Sam Lowry在梦中的那些怪物都用有婴儿笑脸的面具来掩饰自己,所以Sam最后发现自己一直与之斗争的打字机武士就是自己。 在这种专制社会中,最需要的就是无思想、无理念的小职员,将他们置于大量冗杂且无价值的信息中,将他们作为机器使用。这让我想起了早在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rederick Taylor曾发起一项“科学管理运动”,内容主要是: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找出完成某种工作的“最佳步骤”,并推而广之。在Taylor看来,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项都必须从中消除掉。这正是人类工业社会机械化的一种表现。而机械化恰恰等于制度化。 Sam是诞生在这种制度下的极端产物、超级幻想狂。幻想过度就等同于逃避现实。所以女主角Jill才会对Sam冒出一句“现实一点吧!”可是,无情的制度最终还是将这点儿珍贵的幻想压榨到彻底不存在。最终,人类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成为自己一手制造的制度下的笼中物。原来,只是在绕圈子。这其实正是Gilliam想映射的“现代社会的生存悖谬”。

 5 ) 看片笔记——《Brazil》

1.1984的痕迹很明显,最明显的就是房间中传递纸条用的铁管子。2.后面梦中枪战那段致敬了奥德萨阶梯。3. 除了他们在卡车上的那段旅程,几乎全片都处于封闭的场景,使得影片成功的构筑了一个阴暗的、压抑的、略带卡通化的城市空间。4.值得一说的是大远景的鸟瞰镜头的应用,突出人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被监视、被压制的地位。5.最后的那段梦境极富想象力,打开噩梦中墙上的门一跃进入逃离这城市的卡车中那段简直是神来之笔,后来被今敏发扬光大啊。6. Jill的卡车司机的设定颇有深意啊,摆脱了官僚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锁链,没有被异化并且具有行动能力的人都是掌握机器的人,Lowry,Jill与Tuttle都是如此。工业时代之后的悲剧就在于要想击败机器,必先掌握机器,否则永远无法回到田园风光的乌托邦中。这个神话在《黑客帝国》中得到了重述。

 6 ) 反和谐的导演

俺对Brazil(妙想天开)不吝赞美。至少有两个前提:
1,在特里 吉列姆 (Terry Gilliam)为了Brazil和好莱坞闹得不可开交时,还没有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赌城风情画),没有著名的12 Monkeys,也没有 The Brothers Grimm (格林兄弟),更没有以假乱真的电脑特效.....
2,那是1985年。

关于Brazil,可以贴上很多标签.“反政府,反体制,反乌托邦,反集权政治,反社会机器,自动化恐惧症,警世,空想自由主义......卡夫卡式,赫胥黎式,《1984》新篇.....荒诞cult,后现代夸张,超现实科幻.....”
都没有错。
这种Gilliam式癫狂是我最喜欢的类型片。

如果现在看Brazil不能够让人感到意外惊喜的话,只能说近几年同类型的英式夸张正在流行起来,变幻无常的想像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悉。Brazil变得不呢么先锋了。但是只要你把它放回20年前,Terry Gilliam就是个招摇的天才,一路反骨,轻狂中年。

关于Brazil的评论太多了,如今,喜欢它的人可以接受一切解释。严重不喜欢的观念主要存在于20年前,环球公司的两场试映会之后,很多观众给出了“垃圾,暴力的,毫无意义,就像电影强暴....”(Terry Gilliam访谈中转述)这样极端的评价。甚至是来自那些哲学和心理学系的专业人士。

这就是明确的生不逢时。

之后的一年里,Terry Gilliam和环球公司负责发行Brazil的执行官Sid Sheinberg展开了一场同样荒诞的游击战,从影片价值的争论上升到个人攻击。Terry Gilliam充分表现出了如同影片主人公Sam Lowry一样的无知者无畏个性.....为了拯救(谋取原版上映)自己的爱人(影片),勇于对抗“强权(?)”,不惜与公司决裂,毁协议,找律师,占用媒体,恶意攻击(给Sheinberg登头版广告,加黑边...汗,亏他想得出来)....十足得小丑精神,但是制造了一定杀伤力。

毕竟,在好莱坞,导演面对最终剪辑权的无力是一个群体问题。不管是不是有意的,Terry Gilliam把这场口水之争演变得更像一场“艺术对抗商业”的圣战(Sheinberg很尖锐地指出了这个问题)。最终,这场闹剧以影评人协会颁给Terry Gilliam最佳导演奖而看似结局。实际上,影评人协会是否在这轮角力中打自己的主意也值得商榷。
表面上看来,Terry Gilliam通过一系列地“折腾”最终使Brazil在圣诞档得以上映,讨得了影评人的口碑。却输了本意---------大多数美国人看到的都是Sheinberg版的94分钟的Brazil。而我们只有通过导演剪辑版的DVD才完整观赏到Terry Gilliam的143分钟版本。

在两个版本中,有完全两样的结局。一个是不切实际的圆满(US版),一个是一望无际的黑暗(导演版)。当然,Terry Gilliam的结尾才属于真正的Brazil! 但是,另一方面,Sheinberg指责原版里太多梦幻,只能令人不解,并没有太重要的意义,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即使去掉十分钟梦境的描写,也不会降低这部电影的批判力度。甚至更简洁一些。

Terry Gilliam VS Sid Sheinberg,就像欧洲电影VS好莱坞的百年之战,其实没有输赢。

上面这些内容在最新发行的三碟DVD中可以看到。除了关于影片制作的幕后花絮,最有价值的就是记录这些争执的访谈。很佩服这次的制作商,采访到20年前当事人,时隔已久,青壮中年已然花甲老头,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谈谈当年事,一笑了之。不过观众可以想见1985年对环球和Gilliam来说是如何鸡飞狗跳的一年~~~~

这种对抗在好莱坞永远不会了结,对志在好莱坞的年轻导演来说更是必修课,对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来说.....都是电影的一部分。创作,你要大家都理解,还是要一部分人更理解???没有答案......

 短评

【B】特瑞吉列姆是一个被太多人忽视和低估了的导演

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如果你喜欢这部可以填一份表格,我们会给你收据。

9分钟前
  • jumbu
  • 推荐

不看这部电影会终身遗憾的,疯了

14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导演疯了,对荒谬混乱的表达影像绝不屈从于文字,还好有半点知识积淀,反乌托邦的主题大概是这样,像进了卡老的城堡。看完字幕起才觉出是好电影

19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真想为吉列姆起立鼓掌!表现主义电影和表现主义绘画的完美结合!一个仿佛朗的大都会、蒂姆波顿的哥谭和银翼杀手的洛杉矶杂交而生的城市!真理部在偷看电影的公务员身上变得前所未有地鲜活。他创造宇宙的能力太强了,虽然后来的《零点定理》和这部的氛围略相似,但真的是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完整的、可无限延展于银幕空间外的look,给他的道具布景部门工作该多有趣啊!那些战后随处可见的宣传欣欣向荣的海报,老房子里四下蔓延的管道如封印在墙里的一窝蛇怪,士兵步下台阶的镜头无比波将金,现实与超现实,复古与未来感,我被这visual迷了双眼,连剧本中的cheesiness都可爱无比了。

20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癫狂隐喻,后半段虚实相映渐入佳境(梦中搏斗犹如堂吉科德),想象力非同一般,各种致敬大都会。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最好的反乌托邦电影。用最简陋的特效做出了最卡夫卡式的寓言,妙想天开的科幻设定包裹着一个与体制对抗、英雄救美的爱情迷梦,看完真是悲喜交加啊~!! (电影里那首歌原来就叫Brazil,sigh...)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喜欢什么呢?音乐。病。还是金刚式的臆想?道具。风。拉风。就像看12猴子时一样,这个导演的科幻片有悲悯情绪。很好。

27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事实上豆瓣上的年份不对,本片最早的上映时间是84年,美国才是85.1984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多少反乌托邦作品为了纪念乔治奥威尔而紧赶慢赶出一部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话说RobertDeNiro的出现简直带着一股彩蛋色彩……但是IMDB基本上不会让我失望,好吧我指的是基本上……本片还是

31分钟前
  • 中雪君
  • 推荐

1984!简直是完美的商业片范本,做足的科幻背景和风格化极强的场景设计,刻画了一个完美的荒蛮世界。而本片的精华则是贯穿始终的英式黑幽和星星点点的超现实元素,令本身偏弱的故事本身加入了丰富有趣的细节,讽刺官僚主义和消费主义以及更多,可谓是一部惊艳之作,客串的德尼罗先生全场最酷。

36分钟前
  • TWY
  • 推荐

吉列姆在他的《巴西之战》一书中解释了片名的来由。当时他住在威尔士的吉尔伯特港,“此港乃是一座铁城,到处为灰蒙蒙的铁砂尘所覆盖,就连海滩也都泛着黑色,日落时分,异样美丽。如此强烈对比使我遐想联翩:一人正静坐于暗沉沙滩,身边的便携收音机正播放着奇怪的逃避主义拉丁歌曲,名曰:巴西。音乐使人沉醉忘我,让周遭世界不再那么灰蒙。”

38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天才之作,1985年的《1984》。场景的营造没的说,世界观、各种设定都很有想象力,关于制度和自由的题材,屡见不鲜,但本片确实有其过人、独到之处,必看。

42分钟前
  • RD
  • 力荐

同样是幻想片 对于其它一些比如“黑店狂想曲”我觉得本剧缺乏的是幽默感 虽然能感觉他所想批判的 但我没有耐心倾听完毕

43分钟前
  • 阿门
  • 较差

.“反政府,反体制,反乌托邦,反集权政治,反社会机器,自动化恐惧症,警世,空想自由主义......卡夫卡式,赫胥黎式,《1984》新篇.....荒诞cult,后现代夸张,超现实科幻.....”

45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一个真理部公务员与上访女的爱情故事

50分钟前
  • shizhao
  • 推荐

反乌托邦、反体制及向大都会致敬都毋庸置疑的.但这个片子本身的节奏有问题,插科打诨、刺激火爆的无用戏码造成了主要情节紧缩.人物塑造上即使类型顶着cult之名,也无法认为表演真的精到.准确说是一部设定好过剧情的片子,梦中的骑士、大将影武者和楼房般的石壁等,到处都是隐喻.最后八分钟加星

5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本以为像这种1984系的基本都四星以下,没想到这部惊艳,五星也不够。电影与文学毕竟不同,大多数反乌托邦都过于刻意,把规则/设定看得比天大;吉列姆完全不同。他的世界确实异想天开,更接近“幻想”,没有明确的规则束缚,从而直抵文化和文化的边缘,活脱而奔放,又有戏谑的残酷在。结尾极棒。

5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重看,每一秒都在被无与伦比的Production Design震撼,末尾还有段敖德萨阶梯致敬三连;表现主义的压迫式乌托邦,复杂的管线如同城市巨兽的肠肚,弥散的蒸汽则是它无情的吐息。巴西到底在哪?巴西可以在巴西,巴西也可以在任何地方:那是碌碌庸常中的心之所向,是无尽高压下的些许放松,是抵抗拷问的最后防线。巴西或许近在咫尺,但终究远在天涯,在一个私自维修管道都被视为犯罪的世界里,只有繁文缛节的官僚主义才是正常。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吉列姆天马行空荒诞夸张的反乌托邦脏科幻。对压抑枯燥的极权主义与官僚体系的描摹与男主英雄救美的幻梦构成鲜明对比。原始而庞驳的管道与中老年妇女的拉皮崇拜彰显技术统治的乏味可怖。管道送信同[1984][偷吻],结尾围捕致敬敖德萨阶梯。炸毁情报部大楼后的漫天文件与德尼罗被纸片粘没消逝。(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深深的觉得应该看了影评再去看 一大堆消化不能的符号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